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跆拳道运动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对通过跆拳道练习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跆拳道能够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发展;磨炼意志,培养高尚品格的修养;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
贾进社 《体育世界》2007,(12):18-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为研究对象,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立足从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实质,尽快调整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自我锻炼身体能力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目标;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生健康发展要求的教学过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材与大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教材与大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认为体育教材的选用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体育教材的价值不应局限在课堂教学,应向课外以及终身体育发展,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5.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创新适逢我国全力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和迎接北京冬奥会举办,必然加快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和冬季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拓展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冬季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要促进运动项目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冬季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掌握冬季体育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坚持锻炼、养成运动良好习惯和爱好体育的行为.构建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长效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坤  邢庆和  詹静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2):33-34,36
以体育与健康教学为例,探讨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高楠 《体育世界》2009,(5):110-1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而终身体育就要从学生抓起,本文以高职院校为倒浅述对高职院校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社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职业院校,不但以学习技能为主,更应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时自我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具有终身锻炼身体的观念.本文分别阐述了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有效途径及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和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几个方面介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视角下的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充分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要注意加强体育课程的管理,科学地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才能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如何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进行剖析,其蕴涵着先进的教育思想、承担着新时代教育责任、注入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健全了教育机制体系等多维价值。归纳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新时代教育思想为引领,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以运动项目为依托,培养大学生运动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以运动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拼搏进取和集体荣誉感;以运动负荷为驱动,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勇于攀登的顽强意志;以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为准则,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公平正义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0.
浅析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体育教育不能仅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满足,还必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服务,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新生活的现代人。本文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的部分心理健康因素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在高校体育课中,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确立了以“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运动兴趣,习惯和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是实现“终身体育”思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健美操对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分析,探讨中小学生选择健美操作为他们必掌握体育技能之一的可能性,并为更好的推行健美操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杨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106-107,118
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指向下,学校体育文化节逐渐取代了运动会,这一名称的变化体现了学校开展体育文化节的出发点和宗旨,这一调整打破了运动会只为少数体育尖子开设的局面,为更多人参与其中创造了条件。体育文化节的内容设置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要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化节,调动更多人的参与积极性。文章从当前学校体育文化节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从两者的共需性角度出发,对其走进学校体育文化节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丰富学校体育文化节,调动更多人参与运动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叶静 《精武》2012,(11):1-2,5
《新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健美操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结果表明:自主性教育方式,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健美操基本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妍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123-12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的完善与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体质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新旧《标准》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为学生、家长、教师更好的解读最新《标准》内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基本理念,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相似文献   

18.
目前体弱、残疾、慢性疾病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弱势群体,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制约着学生的体质发展。因此在高校建立体育健康咨询站,有助于指导这部分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健身,促进他们体质发展,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正常学生进行体格、运动能力、运动疲劳恢复、心肺功能,心血功能等方面检查,来评价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湖南省部分高校乒乓球课选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的动机主要表现为锻炼身体以及娱乐交流;乒乓球课外活动开展广泛,但缺乏必要管理和系统组织指导。因此,在湖南省高校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建立乒乓球俱乐部或协会,以此促进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慈溪市中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特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慈溪市中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慈溪市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活动时间与次数明显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之规定要求;体育活动选择面较窄,且男女生间存有较大差异;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改革学校体育教育,以改变学生余暇体育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