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求电视军事节目科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力 《军事记者》2009,(8):50-51
作为全军唯一电视宣传职能机构的中央电视台军事宣传中心,是党在军队的重要喉舌,担负着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采制和播出任务。经过13年的发展,CCTV-7电视军事节目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宣传手段不断丰富,宣传效益逐年提升。但是,军事电视节目还存在竞争力不足的劣势。  相似文献   

2.
如今,军事新闻传播越来越走向成熟。同时,在当下多元文化共生的电视生态环境中,军事节目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避免"同质化",是军事节目提高内容质量突出重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CCTV-7电视军事节目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从事我军新闻宣传事业的电视媒体,CCTV-7电视军事节目经过10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能力,积累了初步的节目生产制作和营销管理经验。但也存在着资金人才匮乏、特色亮点不多、节目品质不均、受众面窄、收视率低、竞争力不足等劣势,并面临着其他电视和新兴传媒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随着全民国防意识的不断加强,舆论战的迫切要求,军队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解放军电视大楼启用和军事节目播出时间的逐步增加,也会给它的继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可以说,CCTV-7电视军事节目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时统宇  漆谦 《视听界》2009,(4):90-92
我国早期的电视军事节目在完成政治任务的同时,还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传播效果,展现了我国军事节目无穷的潜力。但到了20世纪末,由于军事节目宣传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军队的使命和任务有了新的拓展,在反恐、海上救援、抗震救灾、维和等军队参与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而军事电视宣传手段却没有跟进,面对着电视媒体表达手段的多样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军事电视表达显得单一和贫乏,导致收视率低,收看军事节目的受众少,受众人群高龄化、受教育程度低等状况。这使得我国军事节目的“地盘”逐渐萎缩,一些精品栏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电视军事新闻宣传一直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并且已经成为军队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着自身不同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十分清楚地意识到,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现代传媒的不断发汗,移动电视、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手机通讯等层出不穷,这种形势大大增加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空间.与此同时,电视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发展趋势以及生存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电视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进行反思,下面就对电视军事新闻有效传播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电视传媒作为各地区的主流媒体,对地方热点事件播报、社会舆论监督以及传统文化传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以及央视节目挤压的背景下,地方电视传媒需加强传统文化与电视传媒的融合,打造特色传统文化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就地方电视传媒发展策略做了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视军事社教类节目是我国电视军事节目中数量最多、每天播出时间最长、比重最大的一个节目种群,承担着传播国防知识、培育国民国防素质的任务。《优秀复转军人》系列节目是CCTV-7《和平年代》栏目于2008年11月20日推出的一档全新军事社教类节目。截至2009年12月3日,共播出52期,受众关注度不断升高,逐渐突破《和平年代》常规节目收视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以《优秀复转军人》系列节目为分析样本,探索增强电视军事社教类节目传播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视军事节目主持人,主要是指担当军事新闻、军事专题、军事知识、军事文化各类专栏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第一个出现并长期存在,形成风格的电视军事节目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主持人。他们从1991年12月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年多的路程。  相似文献   

9.
电视评论节目担负着释疑解惑、政策解读、监督引导等重要社会功能。“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以及全媒体传播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引发了《今日评说》节目在思维语态、呈现风格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使理论的阐释、顶层设计的解读、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新闻事件的评论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也使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得以有效彰显和持续延伸。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军事记者》2013,(2):49-50
先进军事文化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流和我军涉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日益增多,加强先进军事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塑造和展示我军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军队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事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具有生动形象、声形并茂、冲击力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是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文化精品影响深远,作用巨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放眼时代和全球,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要求。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体,承担着传播和塑造大众文化的重任。为此,创作更多更好的电视精品节目就成为电视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本文所分析的电视精品节目主要是指带有策划和创作意味的电视节目,如电视纪录片、电视文学、电视戏曲等。笔者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最后归论:打造电视精品是人民的期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有责任的电视人面对伟大时代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电视精品兴当其时,盛当必然。  相似文献   

12.
郑太昆 《传媒》2021,(4):67-68
由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APP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化分享节目《一堂好课》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媒体及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节目开播至今,在抖音、微博、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等平台引发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互联网用户观看与评论,成为文化分享类节目中的"行业标杆".本文结合《一堂好课》的节目内容、创作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分析电视媒体在制作沉浸式文化节目方面的职责使命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漆谦 《军事记者》2007,(9):37-38
电视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无论国内国外,电视是公共媒体中最直接、最简易,与一般公众结合最紧密的传播方式。如何利用电视这一媒体传播方式,引导大众思维,向国内外受众传播我们所要达成的军事意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走进电视媒体,增加了节目的文化承载量和知识含量,对社会文化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参与电视制作过程中,电视知识分子学术精神的丧失、"个人化解说"对大众的误导以及"传播工业化"降低了人们的鉴赏水平等备受学界和人们的关注。要增强电视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从政策、媒介环境和电视知识分子本身三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增强电视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原兴 《记者摇篮》2012,(7):74-75
军事类电视节目是集国防教育和对内、对外宣传于一身,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世界宣传我军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军事群众对普通民众始终具有一种神秘感和吸引力,极易引起受众的强烈关注,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对军事类电视节目的采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何利用电视语言多方位展现军事文化的魅力,是每一个军事类电视节目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节目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尹梦 《军事记者》2014,(7):50-51
电视军事节目主持人代表着军队、军人的形象,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社会影响力,需要在思想、能力、道德等方面加强修养,在编播军事节目过程中,鲜明展示时代军人的形象、军事行家的形象、知兵爱兵的形象、勇立潮头的形象、道德楷模的形象,从而更加有效地教育官兵、引导舆论、维护军队形象。  相似文献   

17.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入世"十年,中国电视业获得重大发展,我国电视传播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电视新闻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电视民生新闻形成新的收视高潮。综艺节目热的持续、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及电视剧的热播,造成了娱乐至上的狂欢。科教、法制和生活服务节目的改进与发展,继续发挥着电视媒体的社教功能。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异军突起,改变了电视的传播方式,并将催生新的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20.
刘嘉 《传媒》2017,(22):32-34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电视访谈节目以其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影响力,吸引了从中央电视台至地方电视台的众多电视媒体争相运作。然而,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演进升级,电视访谈节目在努力求新求变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众多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受不良风气影响表现出逐利性失态。基于此,笔者借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构想,来探讨文化自觉在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