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白苗)芦笙制作技艺进行调查、了解,从芦笙的历史源流、传说、文化价值及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针对威信苗族芦笙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现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技术为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首先,文章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角度分析了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数字化保护的现状,阐释了数字化技术对其记录和保存、展示和传播、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其次,从传承人及相关叙述者、遗址遗迹、技艺及文化空间、文献资料四个方面探讨了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数字化保护的具体内容,继而提出增强数字化保护意识,完善保护体制机制;增强开放意识,整合多方力量建设数据库;增强用户意识,聚力共同打造数字博物馆;增强传播意识,加快新媒体宣传平台建设的保护策略。最后,强调在保护过程中需要找到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的契合点,以及保障非遗传承人和拥有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云南建水紫陶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陶艺制品,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建水紫陶发展蒸蒸日上,除了当地紫陶技艺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以及人们日益觉醒的传承非遗意识,最重要的还是紫陶产品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当地紫陶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湘西凤凰县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苗族人民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的传统手工技艺,承载着苗族的民族文化,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精神与情感。目前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保护存在着行政保护机制不健全、社会保护缺乏有效性、传承人习惯性面临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完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保护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多途径强化行政保护、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实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对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前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正面临失传的窘境,主要存在原材料发生改变、传承人缺失、机械化生产让漆器缺少灵性、传统漆器制作成本高昂等问题。基于此,结合信息可视化设计易读性、准确性和传承性的原则,对徽州漆器髹饰技艺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为保护和传承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使鹿鄂温克传统服饰是鄂温克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保存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民俗文化,经历社会历史的不断变迁,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传承人的保护和有效地传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改良芦笙是解放初期由传统六管芦笙发展而成 ,改良芦笙的教学这门新课发展较晚。因此 ,主要探讨这一新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更理论化、科学化、规范化 ,以求得改良芦笙演奏技艺更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黎族蜡染技艺面临失传,要传承黎族蜡染技艺,须保护和培养蜡染技艺传承人,重视蜡染技艺校本课程的开发,推动蜡染技艺在校园和课堂的教学传承。  相似文献   

9.
改良芦笙是解放初期由传统六管芦笙发展而成,改良芦笙的教学这门新课发展较晚。因此,主要探讨这一新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更理论化、科学化、规范化,以求得改良芦笙演奏技艺更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诠释了技能型社会下传统技艺传承的价值意蕴,分析了传统技艺传承中需求侧及供给侧面临的困境,指出封闭性传习模式限制了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空间、守旧的机制束缚了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借鉴苏绣技艺传承在传衍机制、保护机制、研习机制及集成推广机制方面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传统技艺传承的优化路径,具体包括促进传统技艺产业化发展、建立立体化传统技艺传承制度、推进传统技艺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齐齐哈尔地域内的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民族乡,这里蕴含着丰富的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承人的消亡,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已经面临失传。  相似文献   

12.
晏几道是小令这一词体的忠实捍卫者与传承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狷介狂放的性格,使他在词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笔者以1055年、1074年为界,将晏几道的一生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同时,结合《小山词》中的部分作品及代表性词句,从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小山词作分析,并简要探讨其成因。总之,《小山词》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13.
传承人是民俗传承的承担者,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民俗还是大众的生活常态时,是无所谓传承人的,传承只是群体词的代际传递。因此,传承人的个体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民俗文化的衰落。而民俗的复兴,其实是传承人与民俗文化之间的非正常互动,极易造成群体性文化沦为个人的有意识创作,但仍具有生活文化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芦笙作为苗族之魂,在苗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从古至今的芦笙制作工艺传承方式均为心口相传,加之现代化生产的影响,芦笙制作的经济效益比较低,所以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对现有芦笙制作工艺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为苗族芦笙工艺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侗族芦笙舞是侗族原生态舞蹈的一种,保护好原生态民间舞是发展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各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所以,保存原生态民间舞蹈具有文化意义、经济价值和发展当代我国民族舞蹈的基础价值.为此,笔者依据所掌握有关侗族原生态芦笙舞舞蹈的信息和材料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在保持其原...  相似文献   

17.
采用调查法、献资料法等,对三峡库区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侗族、仡佬族、回族、满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酉阳、秀山、彭水、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挖掘和整理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天地球、芦笙舞、摆手舞、竹铃球、铜铃舞等。并略作分析,试图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音弦友的年龄、师承关系及来源作出分析,进一步总结南音弦友生存的现状,诸如断层现象,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缺乏研究人才等问题,提出南音进中小学,提高重要传承人社会地位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邯郸梦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依据明代官场生活的实际状况,塑造了堪称明代士人代表的卢生形象。又通过卢生一生穷通荣辱的遭际变化,批判了明代官场的恶浊现象,解剖了卢生式文臣武将自私卑污的灵魂,对明代士大夫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也做了客观性描写。更为重要的是,这部戏剧对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进行了认真思索,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邯郸梦记》是人们考察明代官场和士大夫阶层心灵变化的一个重要媒介,思想蕴含丰富。  相似文献   

20.
以农民问题为视角来研究世界遗产地,通过实地调研,概括和分析了世界遗产地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探讨了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得出了关于世界遗产地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必须加强加深对此类问题研究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