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知"是第一道门户。没有知之,就不会好之,更不会乐之。学生语文学得不好,学得不快乐,味同嚼蜡,兴趣寡淡,与语文教师知得不正确,或者知得不周全,甚至根本不知有很大关系。以下列举几例,沿波讨源,试作分析。语境感淡薄,知得不正确任何语言都是活在语境中的,缺乏语境的语感是空感。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寻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才能达到不"教"之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渗透、领悟、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以此提高小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呢?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而学法则是学生手中之"鱼竿",是获取知识之"鱼"的重要工具。学法指导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并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是一门强调积累的学科,它不像数学、化学等科目,短时间内成绩就可以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若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成绩又提升得慢,长此以往,便会缺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也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生发探究的欲望。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  相似文献   

5.
正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依然不能完全取代"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活跃学生思维,形成语文素养。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免有这样的情况:问得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问得太勤,学生疲于思考;问得脱离文本和课堂,学生肆意回答。以及问得不注意时机,问得没有梯度,执着于设计好的问题不会追问、不知变通等现象也时常出现。这不仅无  相似文献   

6.
孙景东 《现代语文》2013,(8):104-10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华罗庚说:"语文天生重要,是最基础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杨美霞 《考试周刊》2013,(59):33-33
<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纵横驰骋,才能对教材处理得游刃有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获得学习的快感,就可以把语文学"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拓思维,自然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所以,激发兴趣与开拓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2)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若能创新语文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便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语文当作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必定好;反之,效果自然差。以下是笔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感悟。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教师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境"是历代文论和文艺批评中出现得较多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法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由小学进入中学,学生要接触的知识一下子增多了,要应付好各门功课,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势必就会穷于应付,难以掌握好各门功课的内容,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如果一段时间还调整不过来,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有的学生就是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没有衔接好,从此就一蹶不振。语文的学习,初中阶段又尤为关键。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学生非常重视,加上这一阶段其它学科的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与高中相比),有相对宽裕的时间学习语文知识,况且他们的记忆力又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能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这对培养人的基本素质更是大有益处。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研究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同样重要。 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文科的学法指导呢?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也是我们语文教师要研究的课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近几年来,笔者也在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并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寻有效的学法。下面,结合平时的实践来谈一谈我的具体做法。一、问题引路,让学生学有导向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好多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有时见到课文也不知道从何学起。所以,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阅读教学的着力点。一、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由于没有专门的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而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历经多年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成功的教学改革又无不与学习方法的探究密切相关,因为教法的本身就包含着学法,渗透着学法指导,教与学构成了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教是信息输出,学是信息输入;教以学为前题,学以教为条件。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同步进行,把教与学统一起来。同时,语文教师应该在研究教法的时候来研究学法,在研究学法之后更得深入地研究教法,努力在教法中寻找学法指导的路子。其共同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形成语文能力,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用教来完成不教的任务。实质上,教法与学法应该是同源之水,一本之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角  相似文献   

14.
今天,研究学生的学法已成为现代教学论的中心。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做到这两点,语文教学就要加强学法指导,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优化语文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要揭示出语文学习的规律。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学生有了喜欢学习的情感动力,自然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下边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的课: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这是由于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平常单调的语文教学阻隔了生活的源泉,不少老师教学不注重生活链接,语文教学只是从文字到文字,这样往往使语文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语文学习也就毫无情趣、索然无味了。教育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  相似文献   

16.
简新喜 《考试周刊》2014,(96):52-52
<正>学习语文没有"速成"之说,学好语文也没有捷径,只有方法的好坏。由于个人实际情况不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我相信:只要仔细体会,逐渐摸索,那么人人都可以创造出一套有特色并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记语文词汇,低着头拼命默写就不是一个好办法。好的方法是大声朗读,反复训练发音器官和耳朵,把声音铭刻在脑子里。这样既可以提高听力,又可以改进口语发音,还可以记住词汇。不要期望高学费能回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则会有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道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单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要学会学习,就得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就好比一张通行证,如果我们拥有它,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畅通无阻了。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学习方法: 语文在"读" 读读读,何为读?怎么读?我认为在读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了拿支笔。比如我们在学习《列夫·托尔  相似文献   

19.
刘晓梅 《语文天地》2013,(18):51-52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语文教师并不难,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则非常难。教育教学的实践也让我意识到,做最好的语文老师可望而不可及,但我们以创新创造的理念去对待语文教学,去践行语文教学活动,做得更好一些,这一目标,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思考,怎样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得越来越稳,怎样心  相似文献   

20.
赵磊 《黑河教育》2014,(11):41-41
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需要依靠长期大量的阅读和积累。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之火,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在学习中积累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利于课外阅读。"可见,学习语文需要广泛阅读,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演讲有助于积累词汇,我充分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