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能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转化的条件是: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的其中一面内向交线引垂线,则能得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通过这一转化能够为解决某些有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巧妙地创造条件.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高考命题趋向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掌握平面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②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王志强(河北省玉田一中064100)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关于定理的几点说明:图11.如图1所示,定理涉及两个平面α、β,两条直线CD、AB,简称为两面两线...  相似文献   

4.
考点解读直线和平面点击考点一直线、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可简述为“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集中反映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关系.直线和平面的平行与垂直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关系,二者的综合与联系,更是线面关系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本专题高考的知识点是: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多面体、棱柱、棱锥、正多面体、球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考点题例考试大纲规定的“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一章的考点如下: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  相似文献   

7.
一、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1.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性质: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二、平行线的判定1.定义法: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3.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高考考试内容和要求.立体几何分成“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两章,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内容和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1.对于“直线和平面”一章考试内容: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和距离.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定理(逆)在教材中的地位三垂线定理(逆)是在教材中研究了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垂直及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研究空间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的有力工具,很多空间图形的问题都是通过这两个定理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得到解决的。例如,二面角转化为它的平面角,多面体性质的研究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研究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关系的支柱,是学习多面体性质的基础,教学中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二、关于定理(逆)的第一次教学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立体几何中的两个重要定理。搞好第一次教学是个关键。第一次教学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是困难的。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讲  相似文献   

10.
在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全一册第24、25页中,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相似文献   

11.
要点解读复习本专题我们应做到:(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侧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4)掌握两个平面…  相似文献   

12.
数学科《考试说明》要求考生:1掌握平面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3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掌握运用向量研究空间图形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介绍直线和平面基础试题考点及其解析.考点1 空间向量运算法则应用例1 (2001年上海高考题)如图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  相似文献   

13.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掌握平面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 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 ) 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②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 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③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的概念 , 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数量积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 掌握运用向量研究空间图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介绍直线和平面基础试题考点及解析 .考点 1  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例 1   ( 2 0 0 4 …  相似文献   

14.
<正>求解数学题时常将同一种方法连续运用两次或多次,使问题获得解决.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二级运算处理策略,现举例说明如下.一、垂直的有关问题在立体几何垂直关系中,要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只要证明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要证直线与平面垂直,即证直线与直线垂直.这就是证明线线垂直、线面  相似文献   

15.
直线和平面这一章,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由于这一章的概念和定理较多,空间观念强,学生难于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因此,在毕业复习中,需要认真对待。下面谈谈我组织这一内容复习的几点作法。一、将概念和定理归类总结,理清脉络。直线和平面这一章,是按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顺序编排的。复习时,我首先抓住“平行”和“垂直”这两个概念,把分散的有关定理“上珠串线”。比如,直线与直线平行,可以串上下列判定定理:①如果两条直线各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平面相交,则两条交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并且过这直线的一个平面与这平面相交,则这直线与这交线平行。  相似文献   

16.
在立体几何中,平行或垂直关系的证明,即要证明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相互平行或垂直,主要是运用相关定义、性质和定理,或通过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引入向量来完成的.一、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平行1.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共面且无  相似文献   

17.
<正>垂直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关系,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都是从某种垂直开始转向另一种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一、直线与平面垂直  相似文献   

18.
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所组成图形的性质,是立体几何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这一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习立体几何的整个内容关系甚大。本文就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一、关于定理的教学教材对于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编排如下:首先分别提出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然后分别着重研究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推证了有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最后研究一些斜交的问题。这里,平行和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应当是教学的重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  相似文献   

19.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此定理包含了立几的各种垂直关系——面面垂直、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作为考点可涉及比较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立体几何中,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这三种关系中,由两个三角函数关系式:cosα·cosβ=cosγ及sinα·sinβ=sinγ把它们联系起来了.这两个等式的证明及应用,综合运用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基础知识。因此掌握它便于准确、快捷地解题.尤其适应解答小、巧、活的立体几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