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分布在阳朔县葡萄镇的桂北平话称为“平声话”,其声母的特点非常突出。主要几点是:与中古40声类的框架相近。古全浊声母今天仍然保持着独立的浊音类别。古次浊声母各自一分为二,一套浊音色彩较重。一套浊音色彩较轻。知庄章三组全面合流。读[ts]等。精组遇洪音读[ts]等,遇细音读[tG]等,与见组不混。  相似文献   

2.
中古精组、知组和照组声母在吉水话中因韵母而异,精组拼三等和四等音为[ts]组(止摄例外),其余则读[ts]组,知组和照组拼二等也读[ts]组,知组和照组拼三等读[t]组。通过描写各组声母在吉水话中今读音,分析比较各组声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王庆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3):54-56,68
本文介绍了龙潭寺客家话的ts、ts'、s声母,从中可以看出它们覆盖了古知、章、庄三组声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受老成都话的影响所致,并伴随成都话的发展而转变为ts、ts'、s。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东部隶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但同时又是以侗族为主的壮侗语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其方言土语的特征十分鲜明。在分析当地方言语言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时候,我们发现,其语音的模样,既与壮侗语族音系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又与古汉语的演变规律相吻合,这类现象相当多。限于篇幅,本文只能就舌尖类声母的有关问题谈一点心得。 在黔东南东部范围内,以锦屏县——侗语北方方言第三土语区——为中心的一带地区,当地人不仅读不出舌尖后音[ts、ts′、s]等,甚至连舌尖前音[ts、ts′]也读不出,舌尖中音[t、t′]有时读不出,这类问题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没有声母[ts、ts′],[ts]组,[ts]组几个音位通通由[s]代替了。也就是说,普通话里[ts、ts′、s、ts、ts′、S]几个声母在当地方言中都读[s]。例如:杂志[sAsl]、制造[sl sau]、操场[sausa]等。  相似文献   

5.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开片,具有官话的共性,又具有方言的个性。中古精见两组声母分化出如今普通话中舌面音音t?、t?‘、?,而在郑州方言中古精组声母不分洪细仍读ts、ts‘、s,见组声母洪音前仍读读作k、k‘、x,细音前分化为t?、t?‘、?。  相似文献   

6.
中古知三、章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湘方言的读音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三、章组声母读音在湘方言历史上经过了极剧烈的变化,在现代湘方言中表现复杂。现代湘方言三.这几个古声母的读音有舌尖中音(t组)、舌面前音(tG组t组)、舌尖后音(ts组)、舌尖前音(ts组)、舌根音(k组)、舌叶音(t∫组)、等。前四种读音在湘方言区成块状分布:舌尖中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中部;舌面前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西部和南部;舌尖后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东部;舌尖前音主要分布湘方言区的北部和邵阳部分地区。后三种读音分布于个别方言点。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话中,[1]韵母只和声母[ts]、[ts‘]、[s]相拼。而在合肥方言中,[1]韵母除了和[ts]、[ts‘]、[s]相拼之外,还可以和十个声母,一个零声母相拼。相拼后和普通话相比有的声母不变韵母变了,有的声母韵母全变了,变成另一个音节。下表可以显示合肥方言[1]韵与普通话[1]韵和[i]韵的大致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昌方言中古庄组字多读[t]组,但有少数字读[ts]组。抽取西昌方言中所有读[ts]组的庄组字共70个,将其声、韵、调与中古《广韵》中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读[ts]组的庄组字基本上是中古生母止流梗三摄开口二、三等和遇摄合口三等平声字,演变在西昌方言中主要读/s/声母开口呼阴平字。联系汉语其他方言知庄章的今读情况,可判定西昌方言读[ts]组的庄组字是历史遗留的结果,而普通话中读[t]组西昌方言读[ts]组的原因则是由语音演变的时间性所致。  相似文献   

9.
长沙、湘潭两市毗邻,语音面貌近似。它们在知三章组读音上表现基本一致,中古开口呼大致分立ts、ts‘、s(知二庄组)和ts、ts‘、s(知三章组)两组。综合比较湖南长潭地区的语音及其变化,发现知三章组读音(ts系)虽然一致,但长沙话的ts是由ts而来,这是受权威方言影响发生的权威逆转。而湘潭话的ts是由ts或ts演变而来,这是一种自然音变。  相似文献   

10.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渤]、[渤‘]、[礰],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 ts]、[ ts‘]、[ 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樣,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11.
What determines consonant doubling in English? This question is pursued by using a large lexical database to establish systema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spelling,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The main insights are: Consonant doubling is most regular at morpheme boundaries. It can be described in graphemic terms alone, i.e. without reference to phonology. In monomorphemic words, consonant doubling depends mostly on the word ending. Certain endings correlate with double consonants (e.g. <er> as in <summer>), while others correlate with single consonants (e.g. <it> as in <visit>). What is more, it is the graphemic form of the word ending that determine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double consonants: The word endings <-ic> and <-ick>, for example, are homophonous, but the former almost always occurs with single consonants (e.g. <panic>), the latter with double consonants (e.g. <derrick>). That makes graphemic word endings peculiar entities: Like suffixes, they are recurring and they have distributional properties—but unlike suffixes, they have no morphosyntactic or semantic function.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其语言语音声母较为复杂,有70个辅音,分为四类:单纯声母,前腭化声母,唇化声母,复辅音声母。其特点是:塞音声母清浊对立;鼻音声母包括单纯鼻音和前带紧喉成分的鼻音;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声母有送气;有一整套前腭化声母和唇化声母;有复辅音声母[pr];有舌尖颤音[r],但和舌尖后浊擦音[]属同一音位,且与双唇半元音声母[w]对立。  相似文献   

13.
知彻澄章昌母逢开口三等字,关中绝大多数方言点读作[喀、喀“]声母,蒲城兴镇、富平雷古坊、渭南龙背乡南部等处读作[k、k]声母,兴平南位、临潼代王读作[t、t]声母,开口三等支脂之3韵字在关中方言区包括兴镇、雷古坊、南位、代王等处多读作平舌声母;知章两组及日母逢开口三等字,渭南东塬一带把中古知彻澄章昌逢开VI三等读作[t艮t§ ]声母,把船书禅日母字读作舌叶音声母[5,3];船书禅日母逢开VI三等字,雷古坊读作具有一定腭化色彩的[5.3]声母;知照两组合口三等、船书禅日母开口三等及庄组逢宕摄开口三等阳药2韵及江摄开I:1二等江觉2韵字,代王读作翘舌音声母拼开口呼,其声韵拼合特征与关中西部岐山、宝鸡等处相似。  相似文献   

14.
基于EPG的研究基础上,对[n,l,,s,th,t,h,,j]等电子假腭能够完整记录到的蒙古语(标准音)辅音的发音特征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蒙古语辅音在词中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舌位活动空间。在词首,辅音的舌位活动空间最小,即离散度小,音位变体分布最集中;在词末辅音,辅音的舌位活动空间最大,音位变体的分布最分散。在词中辅音里,音节首辅音比音节末辅音更能抗拒协同发音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阳人在读声母是zh、ch、sh、和z、c、s的字时,极易混淆。这是困扰安阳人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一大障碍。利用古今音变规律,并借助形声字的声符系统,则可较为容易地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知觉实验的方法对16位汉语母语者的普通话塞音知觉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汉语母语者普通话塞音的知觉是典型的范畴化知觉,且发音部位和音节声调类型对塞音知觉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发音部位靠后、声调起点音高较低的音节可使塞音感知边界靠后,边界宽度变大,容易被感知为不送气塞音;反之则反。研究证明:塞音知觉与其声学特征存在密切联系,表现为知觉/声学特征与发音部位间的二分对立关系,以及塞音知觉过渡区与声学断裂带的叠合关系。此外,文章还从发音生理学以及声学角度解释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毕节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有声母19个,将该方言声母与北京语音声母进行比较,阐述相互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二者的语音对应规律对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日辅音进行对比,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针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辅音的重点难点,提出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株洲县人学习普通话声母有一些难点和失误.找出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应关系,辅以一些适当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陶尧小学苗族学生为个案,从“三语习得”角度探讨学习者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研究发现,苗-汉-英三语辅音的客观语言距离有利于苗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辅音;苗族学生母语(L1)和二语(L2)的能力对习得者习得英语辅音至关重要。习得者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习得英语辅音时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