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江雪》一课的教学中,我见到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学得很好,老师想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位爷爷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2:我想是因为那老爷爷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3:可能那老爷爷钓了鱼是要去卖的。师: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生1:哦!(恍然大悟状)生2:老师,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师:是吗?有不同看法吗?生1: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生2:有时天冷,河面不一定会结冰的。师:哦!是这样,你明白了吗?生:嗯。(二)师:学了这首诗,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那…  相似文献   

2.
康知芳 《中国教师》2011,(21):73-74
<正>周末无事,笔者随手翻开2002年第4期《教学月刊》(小学版),看到两则有关《江雪》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个老头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我知道。因为那老头儿爱吃鱼。生:是老头儿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我想,那老头儿钓鱼是要去卖的。  相似文献   

3.
周勇 《湖北教育》2007,(10):35-36
前不久在听一位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研究课上,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情景:师:你知道"天堂"是什么意思吗?生:人死后要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师(脸一沉,面对全班同学):她说得对吗?生(齐):不对!师(生气地):没有好好读书吧?坐下!(又面对全班)不过,她的学习比较差,大家不要歧视她!所有听课老师愕然,再仔细观察那个"闯了祸"的孩  相似文献   

4.
例一: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绿洲”指什么?生:沙漠中为什么会有绿洲呢?生:绿洲美吗?……师:问题就提到这儿,提得非常好。老师现在检查你们生字的预习情况。(接下来教师沿着教案一步一步地教)例二:人教版第八册《太阳》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吗?生:太阳有多大?生:太阳离我们有多远?生:太阳的温度有多高?生: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板书。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读一读书。(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在教师近乎标准的答案下,学生们相互补…  相似文献   

5.
正一、研读文本,尊重作者本意前不久,听一位老师执教《长歌行》,其中一个教学片段使我产生了疑问。师:这首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请同学们说说。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少壮"为什么必须努力?生:"青少年记忆力好,精力充沛。""青少年时期学习条件好。"师:青少年记忆力好,精力充沛,学习条件好,主要是学本领的时期,有时间保证。那么"老大"为什么不能努力?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垂钓》教学片段:……师:路人来问路了。谁来当这个小儿做做"遥招手"的动作。一生转过身伸出一只手摆了摆。师:你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应声呢?生:我的意思是叫那个路人不要做声。我在钓鱼,不能惊动鱼儿。师:你钓鱼真专心呀!一生伸出一只手摇了摇。  相似文献   

7.
案例及问题这是一位老师执教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昼夜交替的解释》课堂教学片段:(学生观看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清晨太阳升起,傍晚太阳落下。师:太阳清晨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的现象,我们叫它昼夜交替现象。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稍一迟疑间,已有几位学生在下边抢嘴:"地球自转"。老师点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生: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借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上海电视台《欢乐蹦蹦跳》这个电视节目你们看过吗?生:(齐)看过。师:你最喜欢这个节目中的哪个栏目?为什么?生:我喜欢“童言无忌逗你笑”,因为这个栏目里小孩可以考大人。生:我喜欢“你我他,做游戏”,因为这个栏目很有趣。生:我喜欢“欢乐蹦蹦跳,跟我做体操”,因为这个栏目能帮助我做好操,锻炼身体。师:王老师也挺喜欢这个栏目。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动起来吧(多媒体播放音乐《喜庆秧歌》,生自选动作自由律动,有的摆臂挥手,有的踏步扭胯,有的跟老师学跳起秧歌)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近日 ,笔者听了一位老师教《万里长城》一课 ,课的结束环节 ,与众不同 ,摘录下来与同仁们共赏。师 :课文读到这儿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生 :(不出声)师 :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 ,请看课文的插图 ,把鲜花和长城画在一起 ,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幅画呢?生 :(沉思了一会儿 ,陆续举起了手)生1 :把鲜花和长城画在一块儿 ,可以表现长城的美观 ,像鲜花一样美。生2 :把鲜花和长城画在一块儿 ,其实是把鲜花比喻成了那些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他们在守卫长城 ,保护长城。生3 :这些鲜花是缅怀为修筑长城而死去的劳动人民。生4 :鲜花也可以看作是我…  相似文献   

10.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位老爷爷在河边钓鱼的简笔画。弯弯的钓杆上钓着一条大鱼。师: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一位老爷爷在河边钓鱼。师:谁给这幅图取个名字? 生(甲):老爷爷去钓鱼。生(乙):老爷爷钓到了一条大鲤鱼。生(丙):老爷爷的运气真好! 评:利用音乐、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协同发展。老师添画高山、太阳、白云。师:老爷爷什么时候去钓鱼? 生:太阳升起来了,天上飘着白云,天气很暖和,老  相似文献   

11.
刘红 《广东教育》2003,(11):42-42
教师节那天正好上阅读课《程门立雪》,说的是宋朝一个叫扬时的人很有学问,却仍然尊敬老师。一天正下着鹅毛大雪,扬时有个问题想问老师,到老师家不巧遇上老师在睡觉。为了不打扰老师,他竟然一声不响地在门外等候,直到老师醒来,而这时门外积雪已达一尺多厚了。课文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向扬时学习,尊敬老师。没想到教学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师:看得出,同学们认真阅读了本篇故事。扬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因为他尊敬老师,不想打扰老师。师:哦,是吗?这样做有必要吗?生:没必要!(本想引出正确答案:有必要!没想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答案竟出乎预料…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位教师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片断。师: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人为什么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生1:谁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是这个下场。我的爸爸妈妈经常指着冬天在外面捡破烂和讨饭的人这么教育我。生2:这是他的命。师:为什么这么说?生2:我的妈妈说人一生下来就决定了他的命运。这个人也许生下来就应该是这个命。生3:他的家人对他不好,不给他买鞋穿。生4:他家太穷,没钱买鞋穿。师忙抓住机会启发第四个同学:“他家为什么这么穷?跟当时的社会有关系吗?”生4:我听大人说,勤劳的人能致富,可能是他太笨,不会动脑子,没有能力,所以那…  相似文献   

13.
刘翠英 《江西教育》2002,(24):30-3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我是什么》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为: 师:哪位小朋友想出的问题能难倒老师或同学呢? 生:“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唱歌”有毛病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华丽  万成权 《湖北教育》2000,(11):24-24
《精彩的马戏》(第三册)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先看插图,再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十分精彩,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师:谁说得好,为什么? 生:第二位同学说得好,因为他不仅说出了谁表演了什么节目,还  相似文献   

15.
案例1(2001年10月执教《一株紫丁香》第三课时)师: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赞美的是谁?生:(异口同声)老师。师:(板书:老师)是的,那么一株紫丁香和老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师在两者之间打上“?”)生:(疑惑地摇摇头,无人举手)师:老师告诉你们,紫丁香全身都是宝,它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油,叶子泡茶可以清热解毒,它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我们老师就像紫丁香一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明白了吗?生:(若有所悟)明白了。案例2(2003年10月执教《一株紫丁香》第三课时)师:《一株紫丁香》的确是一首优美的小诗,令人回味无穷。学完课文,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三位老师执教了《爱如茉莉》,下面是她们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教学实录。课文: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第一位老师:师:为什么连用了两个爱如茉莉?生:可以更加突出“我”被爱感动了。师:作者开始不理解,说“这也叫爱”,后来目睹爸妈的爱,最后是由衷地赞叹“爱如茉莉”。第二位老师:师:读一读,体会一下,两个“爱如茉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两个“爱如茉莉”?生:后一个比前一个更加深刻。师:这样写为了表达什么?生:为了强调爸爸妈妈之间的爱。第三位老师:师:谁能代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生读。师:作者开始对妈妈说“爱如茉莉”感到疑惑,现在把问…  相似文献   

17.
学生和教师听音乐 ,一起模仿小猫、小狗、小鸟、小青蛙四种小动物进教室。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来看我们上课 ,懂礼貌的孩子应该怎样说 ?生 :( 1 )应该好好表现 ( 2 )应该懂礼貌 ( 3)应该向客人问好……师 :对了 ,说得真好 (双手示意学生转身向客人问好 )生 :客人好 !师 :同学们 ,你们喜不喜欢玩游戏呀 ?生 :喜欢。师 :咱们一起来玩《找朋友》 ,好不好 ?生 :好。 (教师选出 8名学生在内圈 ,师生共同听音乐玩找朋友的游戏。)师 :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么 ?生 :找到了。师 :老师这里有一首歌 ,名字就叫《好朋友》 …  相似文献   

18.
实录呈现:(课前5分钟)指导学生读书。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台阶"而不是"父亲"?师:你呀,把老师问住了,等你深入理解完课文后自会明白。初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几个台阶?生:旧台阶和新台阶,师:旧台阶共有几阶?生:3阶,新台阶共有9阶。师:父亲对两个台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  相似文献   

19.
CAI是“盐”     
2000年秋,学区在我校举行优质课大赛,其中有两堂课让我至今难忘。课前10分钟,一位老师忙碌地搬这搬那,很是热闹;一位老师在操场上散步,显得很轻松,胜似闲庭信步。第一堂课: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师:上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谁的诗句?生:陶渊明。师:好,今天我们来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课例观察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散文《春》的片段:生1: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在听写的时候产生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同感?最后一个句子中的"静默",我在听写时写成了"浸没"……生2:我也是。生1: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个"浸没",而用了"静默"这个词。师:这个问题有意思,你们能辨别一下吗?作者为什么用"静默"而不用"浸没"呢?生3:会不会是作者误写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