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探索健康信息社会网络结构,对不同话语主体的网络位置、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研究,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健康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新冠感染后”为关键词采集热门微博数据,并构建用户信息传播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多元话语主体视角下的网络结构特征,使用文本分析工具分析信息传播内容,基于话语策略分析传播方式,从而探索健康信息传播机制。【结果/结论】传播网络呈离散、稀疏状态。官方媒体整体影响力最大,一些专业内容生产者在严肃类健康信息传播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大部分市场化媒体存在感较弱,普通网友具有最强的信息交流能力。四类话语主体的传播内容基本一致,但传播方式风格迥异。官方媒体和市场化媒体以严肃、正式、专业为主,专业内容生产者兼具专业性与亲和力,网友则以多元方式表达情绪和态度。【创新/局限】从多元话语主体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文本分析探索健康信息传播规律是新颖之处,但网络结构分析仅基于静态视角展开,且样本量有限。  相似文献   

2.
翟姗姗  胡畔  吴璇  孙雪莹 《情报科学》2021,39(10):118-125
【目的/意义】从新媒体社交平台中用户行为角度分析造成“信息茧房”的影响因素,探究突破特定内容领 域“信息茧房”困境、提升信息传播力的策略。【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信息茧房”现象影响因素 模型,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定量化检验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信息茧房”现象产生的多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突破茧房提高非遗短视频传播力的策略。【结果/结论】选择性接触行为、信息偶遇和主观规范直接正向影响 “信息茧房”感知和“信息茧房”突破意愿;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单次使用时长和关注人数间接正向影响“信息茧房” 感知和“信息茧房”突破意愿。【创新/局限】本文借助于抖音APP为实证平台,融合新媒体社交平台结构属性与资源 内容属性双重特征,针对特定内容领域的信息茧房现象探索影响因素的形成动力与信息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宇佳  胡漠 《情报科学》2022,40(3):33-39
【目的/意义】学术新媒体的产生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了学术资源流转和共享的新途径。为保障学术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探析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不可或缺。【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结合学术新媒体知识产生的流程,析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的构成要素,并探析其协同价值共创模式及该模式的驱动路径。【结果/结论】学术新媒体信息生态链多元主体协同价值共创模式包含协同价值共创主体、协同价值共创客体、协同价值共创环境、协同价值共创技术四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协同转化、结构优化、风险规避、技术共享四种驱动路径。【创新/局限】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的整体框架,对多元主体内部如何通过协同及实现价值共创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魏玲  郭新朋 《情报科学》2019,37(1):141-147
【目的/意义】为实现网络舆论危机信息传播有效分析与控制,在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为危机处理提供参 考。【方法/过程】本文利用蝴蝶效应与六度分割理论对传播模式与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基于SIR模型提出了 SECIRP-D/P危机信息传播模型,通过主体属性确定传播过程参与者之间的转化率。【结果/结论】通过均衡值、传 播率及主体属性对传播效果影响的仿真实验,验证了传播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结果表明多主体视角下新模型 能够准确分析与描述网络舆论危机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琳  陈荔 《情报科学》2022,40(11):49-55
【目的/意义】为识别微博中多个舆情话题的交互传播规律从而使干预决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提出一种多主体干预的微博舆情话题交互传播模型。【方法/过程】该模型融入网络媒体和政府的多重干预,考虑了多个舆情话题不平等竞争的特性,并可从交互传播的整体视角来分析干预措施的作用。【结果/结论】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微博平台中多个舆情话题的交互传播演化趋势;话题交互传播过程中,多主体干预下的舆情治理效果更好;制定干预决策不能仅关注单一舆情话题,而应综合考虑多个舆情话题及其交互关系。【创新/局限】文章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多主体干预下的微博舆情话题交互传播过程进行探究,为微博平台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以结合相关实例进行分析,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6.
白晶  冯丹娃  张睿 《情报科学》2019,37(9):17-21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质 量与效率。【方法/过程】以学者们对公共文化传播的研究为理论基础,进一步针对政府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进行深入 研究;用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借助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以公众满意度为传播导向的政府公共文化信息服 务水平提升进行研究,讨论了政府如何利用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结果/结论】政府应提高 公众对公共文化的感知,在电子信息服务平台中单独设立公共文化版面;要满足公众的文化期望,开发多种形式的 公共文化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各地区共建政府公共文化电子信息共享云端,增强信息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寻政府惠农信息在自媒体“小世界”中的传播特征,提升其传播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信息保障。【方法/过程】运用Gephi软件形成惠农信息传播关键词聚类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向乡村村民、自由职业者和基层干部发放的问卷进行变量和样本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发现惠农信息在“小世界”中的自惠性、自为性和自助性传播特征,进而从主体行为引导,客体内容建构和平台运行规制等方面对惠农信息传播效能进行优化。【创新/局限】构建了主体行为“同心圆”优化模型,客体“全信息链”优化模型和平台规制“漏斗”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主体参与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有效评价主体参与意愿的演化是网络舆情传播 中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在借鉴三元联系数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主体参与意愿演化评价模型,从动态和静 态两个角度测量主体参与意愿的变化趋势。【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主体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演化 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分析现有研究对于网络舆情传播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是否合理。【方法/过 程】选择新浪微博上的相关实例,利用网络爬虫进行数据抓取,利用 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多元线性 回归方程。【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由于意见领袖的言论可以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根据结论对意见领袖言论 控制,并提出使网络环境和谐稳定的措施,对于构建和谐网络及政府控制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意见领袖身份的其他方面研究尚未展开,研究方法仅用到多元线性回归。应多方面的研究意见领袖如何影响网络 舆情传播,也可运用更多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健  李飞  齐林 《情报科学》2018,36(7):51-57
【目的/意义】“互联网+”时代病毒营销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准确了解新环境下病毒营销信息传播特 性及演化机理十分重要。【方法/过程】本文结合传播动力学模型,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病毒营销信息传播模型,探究 新环境下影响营销信息传播的主要因素、传播特点及阈值。【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模型可以 有效的模拟新环境下病毒营销信息传播活动,其中在一定条件下市场规模、信息吸引力等因素的增加对病毒营销 活动有促进作用,而用户的信息免疫率、隔离率等因素则呈现抑制效果;营销策略方面多策略组合较单一策略会在 某种程度上提高营销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在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网民、媒体、政府等主体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方法/过程】本文 将舆情信息质量看作二阶反映式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双路径模型,利用PLS结构 方程建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作为中枢路径的舆情信息质量及作为边缘路径的媒体干预和政府引 导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以及受众的态度如何进一步影响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并结合舆情传播过程中主要影响 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干预加速网络舆情的 扩散,政府引导则能起到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良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艳微  包磊 《情报科学》2022,40(11):40-48
【目的/意义】立足于融媒体技术视角,分析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的生成机理和引导机制,推动国内舆情场做 好舆情引导,国际舆情场讲好中国故事。【方法/过程】首先,综述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的场域理论基础,从社会心理场 域和生态场域分析场域理论与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的关联性。其次,阐述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生成机理,为构建中国 话语舆情传播引导机制提供支持。最后,以生成机理为切入点构建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的安全引导机制,依据引导 机制范畴提出相应的安全引导机制。【结果/结论】针对中国话语舆情传播生成因素、特征分析和演化过程,具体提 出风险预判机制、舆情化解机制和安全监督机制。【创新/局限】本文以融媒体技术为视角,全方位揭示中国话语舆 情传播的安全引导机制,创新性地将网络安全建设和中国强国建设深度融合。由于本文未进行中国话语舆情传播 的量化研究,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充实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传播机制,对快速解决信息污 染、信息过载、传播障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 分析了网络语言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要素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传播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结合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机制,给出政府、高校、网民、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网络语言信息的规范化进程。 【创新/局限】运用信息科学的生态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网络语言信息研究,建立了一个有助于规范网 络语言信息、推动语言信息生态和谐发展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然而,后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 络语言信息整治进程对传播机制与对策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具体的网络语言信息传播需求。  相似文献   

14.
霍明奎  竺佳琪  赵丹 《情报科学》2019,37(5):98-102
【目的/意义】网民使用移动终端技术工具参与舆情传播已经成为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移动通讯技术 和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加强移动终端环境下微博舆情管理是政府和微博平台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 络理论,以新浪微博“足球世界杯”热点话题为例,采用编程方式接入新浪微博开放平台获取数据,使用Gephi等社 会网络工具进行可视化,最终对移动终端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移动终端环 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规律和网络结构,能够使管控主体对微博舆情传播有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为 舆情管理法律规制、制度建设提供指引,为微博用户文化道德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调查分析影响我国高校校史档案文化传播效果的因素,构建高校校史档案传播模式。【方法/ 过程】以马莱茨克大众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高校校史档案文化发展现状,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归纳 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因素和传播模式进行研究。【结果/结论】以吉林大学为例探讨并构建了高校校史档案传播的多 向与轨迹式循环模式,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信息内容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崔金栋  郑鹊  孙硕 《情报科学》2017,35(12):22-27
【目的/意义】研究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传播模型及规律,对控制舆论和掌握微博信息传播规律具有重 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微博信息传播中的SEIR模型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衍生特性,构建 改良式的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对微博中话题式信息传播影响因素 和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验证了所构建的改良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 性,揭示了移动网络环境下话题式信息传播规律,为现实微博网络的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利用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信息创造价值的同时,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关键点,抑制负面舆情的传播与扩散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及之间的博弈关系,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提出了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了博弈模型的平衡点及主体行为稳定策略的均衡条件,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三个策略均衡点,并基于仿真实验及分析结果提出政府管控在线社交网络中负面舆情传播的三个关键点及应对策略。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传播研究,可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从“信息-技术-人”视角探索在线研讨平台中信息交流的独特规律,为在线研讨平台优化提 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将在线研讨的本质界定为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从“信息”、“技术”、“人”、“人-信息”、 “人-技术”等五个维度解析在线研讨的影响因素,选取“小木虫”和“经管之家”的16个讨论帖为研究样本,利用内容 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分析表明,在两个研讨平台中,信息质量的增值性、信息 效价的收敛性、个体性格的乐观性、人际关系的紧密性、个体信息素养的科学性等5个影响因素对于研讨绩效具有 较好的区分度,信息数量的规模性、群体知识结构的互补性等2个影响因素与研讨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信息类型 的多样性、平台功能的响应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相伴而生,已经成为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成为网 络社会治理的难题,本文面向突发事件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模型,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过程】定性分析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机理,通过定义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构建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 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传播主体之间演化关系以及政府辟谣程度等问题。【结论/结果】 经过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的具体措施,并将其归类得出“无事先防,事初防变,事过防复”的 治理策略,最后针对模型拓展问题和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预测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岩  韩复龄 《情报科学》2018,36(7):98-103
【目的/意义】为今后网络社群知识传播的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过程/方法】本文将知识传播与生态学视 角相结合,运用自组织理论构建出生态环境下知识传播的概念模型,解释了在开放环境下知识传播的模式。【结果/ 结论】对网络社群中的知识传播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总结了网络社群中知识传播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