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一基本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课程标准的高度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方法,把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和呈现,实现语文教学的稳步发展,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教材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教材达到本课程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无疑是我们所探讨的重要问题。1.教材资源开发的片面认识教材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是无法替代的课程资源,它是教师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于教学双方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教材就是语文教学中唯一的课程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我们承认教材资源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语文课程涵盖着诸多课程资源,除了以物化形式出现的教材资源外,还包括了诸多具有生命特征的人文资源,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等。同时,在以学生考分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教材在学科教学中本该有的特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一味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下,为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学习与记忆,教师罗列教材知识点、勾画经典语言片段,学生进行机械记忆现象充斥着语文教学过程,教师教教材的倾向明显,教材资源应有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使用的狭隘性思想对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2.
柏坤 《文教资料》2013,(28):59-60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资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读写训练,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学要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插图对学生理解课文、训练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利用好文本插图,特别是古诗文的插图,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改之路,这个命题已经逐渐转化为老师们日常教学中的自觉行为,然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课程资源究竟是什么?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本文试就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余纯 《现代语文》2007,(5):79-80
浙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半年多了,语文界对改革的结果褒贬不一。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应该是提高学生各种素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而教师无论怎样开发课程资源,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文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依据与凭借。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用心甄选并开发课程资源,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丰盈而且充满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为我们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强大动力。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严重,忽略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淡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努力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做到活用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材、学生共同构成教学的三大要素.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凭借.教师依据教材组织教学,学生依据教材进行学习.所以,虽说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开发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编好语文教材,是语文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就语文教材的功能、编写与使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詹德塘 《教学随笔》2014,(10):20036+36
一直以来,国家教材被教师认为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我们过多关注在语文教材上,忽略了很多有用的课程资源,把语文狭隘地定位为"惟材而走",同样也忽略了小学语文生活化,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教师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许多"动态生成",只不过没有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当重视"动态生成",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咏梅 《甘肃教育》2020,(5):157-15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资源效用的意识,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将资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一、基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开发课程资源1.基于教材内容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古今中外经典的篇目,蕴含有想象空间和情感道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二次开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升文章的理解能力。比如寓言故事《牧童和狼》中“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明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忙以及牧童最后的结局;在古诗《夜书所见》中一句“知有儿童挑促织”省略了儿童捉蟋蟀的过程;《寻隐者不问》一诗中也省去了“松下问童子”的具体内容。这些都是教材中可开发利用的“空白之处”,属于课程资源的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震荡和变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给教师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教材”,而且是“设置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任何课程的实施,又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为支撑。语文教师,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范读、诠释、评价、点拨、描述、分析等)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无比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马玲 《甘肃教育》2020,(4):151-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一、立足教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1.以课堂为本,开发活动资源。课堂的引领者是教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连接教与学的媒体是教材。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堂生成的首要考虑,所以在教学中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合理地置于某一篇课文里,并让学生展开,这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中,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有机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要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主张教材资源多样化,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是课堂人际关系与课堂结构形态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野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因此,新课堂的建构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材学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要拓宽视野,全方面、多角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着手,重点分析了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提升小学学生语文素养问题。力求通过努力,找到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罗海霞 《亚太教育》2020,(5):146-146
语文学习资源是关系语文教育教学、拓宽中职学生语文技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重要因素,适当开发和使用语文教学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灵活利用教师和学生的语文记忆资源,引导中职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汉语,在自然和大众文化中感知汉语。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师要依据语文教材,广泛探究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以课程思政导向为教学依据,有效地将思政知识渗透在语文课堂上,帮助学生提升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教师在推动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或是语文课堂被异化为德育课堂等现象。在课程思政导向下,教师应注重挖掘中职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知识,实现课程思政导向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