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劳动崇拜论""劳动决定论""劳动终结论"和"劳动起源论"批判和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劳动教育的论争揭示了,文化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研究。"劳动""文化"和"教育"在词源上有共通之处。劳动教育,作为文化实践,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改造自然的"化育"和通过信息、符号改造社会的"教化"的统一,蕴含价值-规范、行为-作用、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不同的文化层级和实践综合。劳动教育有文化唯物性,也就是具有物质生产性和面向社会现实的大众文化性。劳动教育有文化启蒙价值,它是解放所有人的文化启蒙,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知识文化启蒙。总之,劳动教育的文化本质和实践充分呈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以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的过程,是劳动的"教育性"与教育的"劳动性"、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化育与教化、精英与大众、理论与实践之间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是一种试图回到古典理性重塑人的生存意义的现代性哲学。现象学具有革命性、批判性、解放性的特点,它解放了世界、自我,重审了人对其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理解,重新底证了自由与责任。现象学的问题意识是自我的遮蔽与出场,而其历史使命则是解放自我。现象学不仅仅通过"启示"形构了"某种"教育哲学,现象学把教育视为政治、伦理活动,解放了心灵,张扬了观念的自由,把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视为真理和自由的承担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教化性质,现象学就是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意识形态批判和商品拜物教批判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旨,就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悖论——在促成人的解放的同时造成了人的物化,在促成人的独立的同时造成了人的孤立。资本主义发展悖论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意识形式内在悖性的逻辑展开,是马克思开展意识形态批判的着力点。超越资本主义发展悖论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社会主义进行意识形态创新和批判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文知识视野中的教育探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站在教育的立场 ,探讨了人文知识的六大特性 :人文知识承载着溢出事实之外的价值负荷性 ;人文知识的自身演进及其与人类社会历史演化的悖论性 ;人文认知结论对研究对象变化过程的直接涉入性 ;人文知识具有默会维度上的根源性和先决性 ;人文知识走向生活世界的不可傻瓜化和难于简单化 ;人文知识的语言性。这些特性的揭示为人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7.
道德想象:一种新的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人对道德与真理的沉思和探险,是道德教化赖以实现的心灵基础与内在根基。想象不是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而是道德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教化哲学,道德想象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并提示了另一种教化传统和逻辑。在这一视野中,那种过于实在、过分依赖于生活实践的教化信念受到了质疑。在新的教化哲学之下,道德教育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伦理资源和教育视野,它使人们有可能将道德想象和艺术审美引入教化实践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在道德教育中那种超越性的高级生活对于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所具有的价值,使我们能够拓展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可能借助道德想象的力量,构建一种由理想信念通往生活实践的教化逻辑。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现代的职业课程设计中更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呢?笔者认为:第一,要在开设一定的专业技术课的同时,增设人文科学课。人文科学是以人的内在世界、精神世界和作为人的内在世界之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和对象的学科体系。人文科学具有价值性、体验性和教化性等鲜明特点,即对人、对人性、对人生的关怀和探索。人文科学在当代世界根本存在的理由是提供生活的意义,是对内心的充实与和谐的追求。培养人文精神,必须要经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因而,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要增加一些像社会关系学、心理学、美学、写作、诗…  相似文献   

9.
知识是关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关乎工具合理性:智慧则是人对世界和人生博大圆融的理解,关乎价值合理性。今日种种教育危机,反映出现代人知识有余而智慧不足,重经济、科技而轻视人、信仰;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重智巧、谋略而不重德性、品格……这种种二元对立使现代人虽有强大的力量却不能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急需拥有与强大知识相当的高超智慧,它们是确保人类教育顺利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原初精神在于提升人的内心世界的境界,致力于让人们过上“第一手的生活”,工业时代理性精神的核度发展破坏了教育的最初指向,将工业化的操作范式引入到教育中,致使教育沦为“第二手的教化”,教育价值观在工业时代中失去了它的崇高。我们处于“相对的时代”,在时代的文化价值硬发生变化的同时,教育的价值坐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理想性重返教育,创造与对话成为教育中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主流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现行教育体制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无一例外地受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的根基已被动摇;然而这种看似威胁性的影响对现行教育体系却是一种反推和倒逼,它促使现行教育体制必须进行一种革命性的改革。因此,从分析"互联网+教育"导致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知识及技术观念的颠覆性改变入手,重新思考这一变革过程中的应对手段和策略,对其进行二次革新,在其结构和彼此关系上对现有"互联网+教育"模式进行重构,实现教育行业的又一次飞跃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与“心育”密切相关。结合“心育”开展德育,不仅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趋势和需要,而旦能促使学校德育工作上台阶、出实效。本分析结合“心育”开展德育的原因并着重探讨结合“心育”开展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From the discussion in parts one and two there are two main points that emerge. The first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from outdoor education literature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on which practice is based. Secondly, the body of outdoor education literature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learning outcomes relating to 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th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part three is to offer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and use it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door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ed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The paper starts out by look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ought and how it has promoted the concept of epistemological dualism's. The paper then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of epistemological diversity including experiential, presentational, propositional and practical ways of knowing that has particular relevanc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Although the prim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t also deals explicitly with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nsequently, it has relevance to other claims made of outdoor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之根之魂,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却普遍被忽视,原因是认识上的种种偏差。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要扭转办学中急功近利的倾向,摆正人文素质教育的位置,抓住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论职业教育的术科导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词源分析入手,进行学术分解,厘清学术分野,探讨学术分野与教育分类的关系,可以找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内在的导向区别点.基于这种思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科导向"真正的区别点应当是"术科导向".术科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其有助于职业教育实现内涵性发展,应当以此为切入点深入进行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分析研究,但术科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工农群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教育,带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教育,带有鲜活的战时特征;是以广大的工农劳苦大众为主要实施对象的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启示当代社会必须重视社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必须灵活多样,勤俭办学。  相似文献   

17.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应该根据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有的作用,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From the discussion in parts one and two there are two main points that emerge. The first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from outdoor education literature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on which practice is based. Secondly, the body of outdoor education literature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learning outcomes relating to 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th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part three is to offer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and use it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door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related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The paper starts out by look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ought and how it has promoted the concept of epistemological dualism's. The paper then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of epistemological diversity including experiential, presentational, propositional and practical ways of knowing that has particular relevanc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Although the prim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t also deals explicitly with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nsequently, it has relevance to other claims made of outdoor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学科德育就是通过各科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品质的教育的实践活动。由于各科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德育的一种可能途径,一直被认为是学校德育实施的主渠道,因而,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对学科德育进行再思考应该首当其冲。基于这一视角,有必要从学科德育涵义的界说入手,归纳、分析现实生活中学科德育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第三部门视野中的教育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产权问题是教育经济领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之一,原因是许多研究者认为它是制约我国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发展的根源之一。虽然理论工作者从多维视角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未对现实情况产生较大影响。试图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探讨,并希冀从中得到启示,其结论是第三部门视野中的教育不存在产权问题,现实情况也说明并没有因为产权问题而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