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荣峰 《考试周刊》2024,(13):127-13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此原则下应及时转换教育思想,明确课程的设计应顺应教育发展、时代发展,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教学的重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良好的法治道德氛围中茁壮成长。文章立足于对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分析,探寻资源整合、平等对话、情境激趣、拓展教学、深度实践等教学方法,致力于搭建高效课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改进评价机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指导方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基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功能。创新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落实新课标要求,要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从实践生成角度探索核心素养培育的正确方式和最佳方法。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优化从“吸引”“激发”到“对话”“指引”的路径,增强趣味性、针对性、参与性、实践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肖莹 《学苑教育》2024,(3):43-45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拓展空间”栏目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现存问题,并形成“拓展空间”栏目的优化应用方案。应用文献分析法,汇总分析有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应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阐述“拓展空间”栏目优化应用策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拓展空间”栏目实际应用期间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拓展空间”栏目优化应用方案。通过加强教师对“拓展空间”栏目的教学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态度并转变其实际学习方法、参考“拓展空间”栏目内容合理教学方法等策略的落实,能够提升“拓展空间”栏目应用效果,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自《道德与法治》使用以来,我刊持续推出教材分析、解读、运用文章,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诸多第一手教学指导性文章。本期《文本研读》栏目一以贯之,将对教材的品读与栏目活动的开展的研究引向深入。董慧仪同志着眼教材《拓展空间》栏目活动设计,提出四大类活动类型及其实施原则,通过详尽而实用的活动指引,引领学生从教材走向实践、走向生活,主题鲜明,拓展有序。陈中华同志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品读新教材之"一二三",让我们于层级推进的解构中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读懂教材编写意图,处处充盈着哲思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遵循了大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理念,凝练出五大核心素养,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凸显课程目标设计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课程内容设计的整体性和渐进性,评价体系的一致性和动态化。新课标的一体化设计为多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拓展空间》栏目既然是《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的一部分,就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让德育范围和学科价值更有张力。我们应当认真组织《拓展空间》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境拓展为生活能力实践情境,让学习活动变为实践活动,以传递德育价值、深化德育体验、提升德育效能,实现知行合一,培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不断探索借助情境和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在教学实践中,用真实的情境和贴切的议题,让素养从感动中来、从启发中来、从活动中来,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耿芳 《教育艺术》2024,(5):79-80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涵盖历史、经济、人文、自然、生命健康。新课标中跨学科的提出,打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性,能够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系统学习。本论文结合人教八年级“宪法至上”单元教学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切实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升道德法治课堂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教学水平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断提升,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高的文化素养。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以“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旨在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同时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对中考命题改革做了进一步规范。以2022年苏州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为例,从“立意、情境、内容、任务”四个维度分析试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导向,可以为新课标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思政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大概念统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切实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侯永武 《天津教育》2023,(32):92-94
<正>“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的教学方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读思达”教学法能够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事件,总结生活经验,思考其中的问题和困惑,并通过实际行动了解深层原因和具体内涵。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教学建议”提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架构体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能力,有效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既有教材内容讲授又有课堂实践活动,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对于培养和塑造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至关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教材为基础,根据“三贴近”原则,探索“九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应增强“立德树人”的意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思路,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培育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为重要育人目标。思政课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改革,积极落实课标要求,使议题设计有深度、情境创设有温度、素材选择有热度、活动设计有巧度、课堂评价有精度,让思政课堂洋溢着生命气息,让学生核心素养悄然生长。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设性地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学段目标和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在不同人格发展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学段目标的制定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求。总目标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背景,点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对应课程内容,助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8.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拓展空间"栏目,更突显育人宗旨、更强调联系生活、更注重实践导向,其实质就是道德践行活动。让学生制作微视频,将其参与的不同维度的道德践行活动录制下来,带到班级与学校展示、交流、分享,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助力"拓展空间"部分的教学,从而巩固德育效果、放大德育效应,助推学生思想品德的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一例贯穿”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问题的引领,注重课堂的互动生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与深度思维,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本文通过论述“一例贯穿”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类型、基本原则与优化运用策略等方面,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例,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高质量运用案例教学,以实现高效产出。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根据新课标的表述,语言运用主要包括语料积累、语感建构、语理习得、语言表现等。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备课与教学设计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为例,谈谈如何以语言运用为抓手,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过程中,使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