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关怀思想的提出,拓展了理论界对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范畴。道德关怀思想的内涵包括,道德关怀思想的前提即通过彼此关怀的关系来认识自己;道德关怀思想的本质即责任;道德关怀思想的表现即情感。  相似文献   

2.
道德关怀思想的提出,拓展了理论界对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范畴.道德关怀思想的内涵包括,道德关怀思想的前提即通过彼此关怀的关系来认识自己;道德关怀思想的本质即责任;道德关怀思想的表现即情感.  相似文献   

3.
情感在道德中具有奠基性作用,情感的发育是公民品格的基础,正义与关怀两种情感对公民品格的形成尤为重要,男性女性的道德推理存在公正倾向和关怀倾向的不同。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的正义和关怀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避免低正义低关怀型,追求正义与关怀相融合,努力做到有关怀的正义、有正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在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关系中,人常会背离道德规范,出现"道德蜕化"。道德蜕化可分为积极道德蜕化与消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是导致道德蜕化的非常重要原因。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抑制消极道德蜕化,引导积极道德蜕化,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审视道德冷漠,教育功利化是其最本质的原因。具体来说,道德冷漠的生成是由于异化的考试竞争造成学生情感体验的缺失、科层化的管理体制抑制学生积极道德情感的生发、学校德育对学生的正向影响力日渐式微。鉴于此,学校教育要有所作为,必须积极营造合作关怀的学习氛围,让学校成为爱和关怀的绿洲;矫正科层化的控制逻辑,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扭转学校德育的尴尬处境,增强道德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旁观者研究是校园欺凌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旁观者的道德冷漠,对校园欺凌的积极干预和有效治理具有负面影响。个体道德认知偏差、学校道德教育乏力、家庭道德环境渲染、社会文化环境制约,是构成校园欺凌旁观者道德冷漠的主要原因。促进校园欺凌旁观者向敢为者转化,实现伦理复苏,需要提升个体道德认知能力、重建基于关怀的道德、营造反欺凌家庭教育环境、匡正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四位一体"合力作用。深化对校园欺凌旁观者道德研究,对于有效发挥围观群体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积极干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怀伦理学:主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其主题包括三个方面:作为一种德性的关怀,它既表现为一种道德情感,又表现为一种道德认识,既表现为一种意志,又表现为由这种意志所支持的行为;道德与性别的关系,有陷入性别、逃避性别、超越性别等观点;关怀与实践的关系,应以关怀视角探讨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以母性思考探索走向和平的道路,把关怀作为变革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生活的一种理想来追求。关怀伦理学也带来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即在本体论上表现为在关系中自我的认同和自主性;在认识论上表现为注重具体情境,而不是抽象的和普遍的原则,注重体验和情感,而不是理性的判断和证明  相似文献   

8.
我国情感教育理论研究者朱小蔓教授指出,情感教育要对儿童身体、智力、道德、审美及精神成长中的情绪与情感品质予以正向指导与培育,其研究成果对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影响深远。她的情感教育思想涉及儿童情感精神关怀、教师情感投入、教学与课堂中的情感关系、学校德育等方面,并深深影响着教育实践行动。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议学校德育觉醒情感,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进一步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好学校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系统支持学生情感与道德发展;做好教师情感人格素养培养,提高教育效能;做好情感性班集体建设,指导学生成长;做好关注儿童心灵成长的家校共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选取武汉六所高校30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研究大学生家庭环境与消极完美主义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与其消极完美主义相关,其中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和娱乐性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家庭环境中独立性和成功性对消极完美主义的极高标准和目标的贡献显著;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对消极完美主义的害怕失败的贡献显著;家庭环境中亲密度、组织性对消极完美主义的犹豫迟疑的贡献显著;家庭环境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控制性对消极完美主义的过度计划和控制的贡献显著;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对消极完美主义的过度谨慎和仔细贡献显著。以上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其消极完美主义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关怀伦理建构在女性视角的基础上,其内容多为肯定女性的独特道德体验,强调关怀、情感和关系。从关怀伦理视角出发,分析高校女性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以在此基础上就高校女性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出有效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为避免出现"教育冷漠"现象,应当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即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关怀"、不断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与适当开设生命课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切的问题,对其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情感互动仪式链理论以情境作为出发点对校园欺凌的生成机制进行解析,发现校园欺凌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其与校园欺凌的特定情境特点相关,通过攻击弱者、身份认同和旁观者在场等方式将冲突性紧张转变为不对称情感能量是校园欺凌的生成机制。立足于情感互动仪式链理论,学校在校园欺凌治理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情感调控能力,激发旁观者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学校德育在强调规则和形式化的活动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关怀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该文围绕基于关怀理论学校提出的榜样、对话、实践与认可的德育模式,从实践操作的层面提出了学校德育变革的基本路径,即构建基于生命关怀的情景、激发情感关怀的内在体验、践行基于生活的道德行为和强化基于认可的道德分享等,对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综合专业知识能力,又具有健全人格、和谐发展的人。道德教育是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灵魂,对每个学生来说,打开心灵大门的驱动力是对他们的关怀。开好道德关怀的主题班会,是营造浓浓的道德氛围,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追求道德完美的主要途径。首先,道德关怀要尽量从满足学生的一般需要出发,引发学生基本需要的道德情感。由于升学的压力,中小学仍然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学生精神生命层面的关怀已逐渐成为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状况和未来的精神发展。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拉近与学生情感距离的有效途径。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时代,关怀是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关怀素养是教师具有关怀责任与信念,能够觉察学生需要和情感,善于与学生对话和沟通,以适当的方式积极主动关怀学生的素质与修养。教师关怀素养的实现,需要强化教师的关怀意识;建立与学生的关怀关系;形成教师关怀性思维;生成教师关怀性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斯密道德评价理论的情感基础出发,探讨了道德评价机制的形成和公正旁观者的核心作用以及道德评价的依据,讨论其理论得失及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校园欺凌的实质是学生缺乏关怀导致的道德行为偏差,进行严厉的惩戒的确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但并不能让学生意识到欺凌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校园欺凌治理的关键应该是让未发生欺凌的学生断绝欺凌的念头,形成道德自律;让被欺凌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关怀教育理论主张以关怀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其教育思想与防治校园欺凌的感化、教育、挽救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从关怀教育理论的视角来看,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有:学生缺乏自然关怀体验,阻碍了伦理关怀的激发;学校缺乏关怀氛围,部分学生道德异化;关怀榜样缺失,部分学生道德冷漠。由此提出校园欺凌的防治之道:加强自然关怀,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育成关怀品德,消灭欺凌的种子;营造关怀氛围,切断欺凌的诱因。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仁爱教育和诺丁斯的关怀教育在精神实质和教育理念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如都把情感作为道德的基础,重视情感教育;均视家庭教育为教育的起点.但两者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仁爱作为个体美德与关怀作为关系美德之不同;重责任教育与重权利教育之不同;培养男性为主的君子与培养两性平等的关怀者之不同.仁爱教育与关怀教育之比较,不仅有利于解释仁爱教育的现代化内涵,而且也能充实关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造成高校公共理论课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关怀。道德关怀教育以人生美德系统的建立为目标、以道德情感的激发为基本方式、以平等互助的主客体关系建构为模式,为高校公共理论课德育实践与创新提供了一奈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