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加大,问题解决成为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活动,但由于当前缺乏针对设计类问题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文章首先针对非良构程度最高的设计类问题,基于设计思维和循证实践,构建了群体情境循证探究法理论模型;然后,文章基于群体情境探究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部分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设计决策、评价和反思),但对协作学习倾向、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创造效能感效果欠佳;最后,文章指出为确保教学效果,教师需设计、开发创意工具和高阶思维发展支架,提供智能模拟环境,创设证据文库,以期为翻转教学中设计类问题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种描述性目标分类体系对学科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程目标也应该是一种思考工具,以支持教师对学、教及评价的设计决策;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目标分类体系进行问题分析,并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现实与学科教学实践需要,提出具体内容明确区分知识类型,将知识、情感与能力目标维度并行叠加构成可视化教学思考工具,以引领并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思考决策。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实践教学效果更直接影响着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思维的视角,把计算思维、工程思维、设计思维引入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构建了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基础,以工程思维培养为核心,以设计思维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知识建立模型,并设计算法进行求解的能力;以工程思维为导向,训练学生系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设计思维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融入多元思维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观察教育现象、提出教育问题、分析教育问题、评价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较为稳定、业已形成的认识框架和思维线路。它由价值导向系统、知识经验系统、智慧操作系统、动力调控系统等四个系统要素构成。教育思维方式在整个认识活动中起着选择、整合和解释的功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为"转换—指导—决策"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教育思维方式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样态,引领着教育变革的方向,并影响着教育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杨秋月  郑青 《职教论坛》2021,(3):127-133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输出是我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技术素养则是具有明显竞争潜力的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文章结合技术素养概念框架,从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维与行为方式、技术态度四个维度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技术素养评价指标,抽取我国9省市13所高职院校2628名学生进行技术素养测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缺乏对医疗、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技术知识的了解;技术能力水平总体均衡,技术问题解决能力较弱;逻辑性推理思维和批判性决策思维有待提高;对家庭的技术活动参与意愿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在促进技术素养视域中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改进、培养模式改革、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与实践,以期基于评价结果识别提升技术素养的关键要素,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基本导向,劳动项目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班本化劳动项目以班为单位设计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是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班本化劳动项目主题设计有序列式和综合式两种方式,班本化劳动项目目标设计应基于劳动素养要求、本班学生发展实际及现实生活需求,班本化劳动项目过程设计应基于学科融合的内容、多方协同的载体、具身体验的过程和民主监督的管理,班本化劳动项目评价设计应做到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以及评价主体多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新时代劳动教育背景,阐述将职业教育资源引入初中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职业认知相结合、建立初中劳动教育“普职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实践,着重探讨如何系统开发劳动教育模块化课程资源、建立劳动教育CICP教学模式与综合保障机制,以解决初中劳动教育目标不明确、路径模糊、资源有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对如何评价该能力,高校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尚未建立成熟的标准,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待深入。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工科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给指标赋权;基于该指标体系对120名工科应届毕业生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包含多项能力的高层次认知操作序列,由发现问题、表征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价与改良五种能力构成;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是关键评价指标,探索精神、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应用、系统思维、方案比较与优化意识、持续改进理念、职业道德修养和实验技能是相对重要的评价点;样本高校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工程设计能力良好,发现问题与实施方案能力偏弱,与技术能力相比,非技术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中音乐鉴赏单元教学设计围绕单元主题,整合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内容,从知识、体验、分析、技能、表现、迁移等维度进行多维教学目标设计,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思维、孕育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单元教学多维目标设计应基于音乐学科性质明确指导思想,聚焦音乐课程内容确定多维目标,立足音乐课程实施层面设计驱动问题,依托多维目标开展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文章首先介绍了设计思维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基于设计思维的专业课程设计创新教育方案,学生团队合作设计、制作原型模具,并利用原型模具试制零件,以测试改进模具设计和加工工艺。经过多年实践,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人工智能语境下劳动教育的适应路径是对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劳动教育以劳动认同、劳动思维的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协作劳动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劳动实践为关键路径,力求在具身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情感。为应对城乡、设计者与参与者、生生间的数字鸿沟、教师教学能力孱弱及大众传媒把关不力等一系列挑战,将人工智能的优势贯穿于劳动教育教学、管理与资源建设中,在"亲职教育"和"亲子教学"过程中转变家长观念;以典型劳模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凭借"云教学"模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并以区为项目、以校为单位,建立学校劳动教育智能监测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在行动中教与学"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将高校的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品性,将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融为一体。实践性教学的实施需要进行系统的路径设计。高校管理者需要围绕实践性教学从入学到毕业进行整体性的管理,学院和专业层面主要进行实施策略的设计,教师要将学生思维方式的建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目标。实践性教学的推进及其目标的达成需要对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人文实践基地的建立等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初中数学复习课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教学目标不明确,知识梳理不系统,小组合作不全面,自主意识尚不足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情、教情与考情三个角度出发,科学制订复习计划;利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通过题组训练,尤其是变式的应用,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维作为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体系,为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将设计思维应用于教育领域,又如何评价其成效,是推动设计思维深度教育应用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国内有关设计思维教育应用的研究集中在内涵与应用路径分析等方面,缺乏对其评价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评价模型与原则探索、评价工具开发以及具体情境的评价实施三个层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为推进设计思维教育应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研究者主要从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两个维度建构评价理论模型,并遵循多角度、学习者中心、发展性、全过程原则.研究者设计了量表、图示和测试任务等评价工具.在具体实施中,设计思维教育应用包括专门的设计思维课程、设计思维指导项目实践、设计思维指导课程教学、设计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大情境,覆盖各个教育阶段.评价研究主要关注个体的设计思维发展和设计思维的融入成效.评价内容涉及设计与成效,设计维度关注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成效维度关注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认知发展与态度转变.评价方式以混合评价法、质性分析法、调查访谈法为主,以量表法和测试任务法为辅.在混合评价法中,课堂观察、自我(团体)反思报告、设计成果评价是研究者常用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最后指出,教育领域设计思维评价应注意:1)设计思维评价具有过程性和复杂性,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迭代;2)以培养T型人才为价值导向,围绕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开展评价;3)加强模型工具与方法的融合,做到评价科学合理;4)理解具体教育教学情境,融合情境目标开展综合评价设计;5)面向教与学全过程收集数据,保证评价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OBE教育理念,从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评价4个方面探索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提出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观目标、思维与方法目标、实操能力目标,以及若干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评价的方法,系统性地将OBE教育理念与管理学课程相结合,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方式清晰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底色是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实践诉求是解决劳动教育活动异化,核心目标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弘扬实干兴邦、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掌握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劳动能力,具备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的劳动习惯,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应从教育制度建设入手,围绕教育体系治理,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建立全面化的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基于OBE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人才需求、毕业目标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实践内容及评价体系,理顺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3对关系,建立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化与职业化发展,标志着高校劳动教育步入了新阶段。文章梳理了师范生劳动教育与科学技术、STEM教育、Tinker教育、创客教育及中小学工程启蒙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技术与工程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促进劳动教育目的实现的可行性。从目标、内容、路径、评价四方面明确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理路,突出劳动教育课程特色;建构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路,创设劳动教育课程校内专属体系、校企合作体系及社会支持体系,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斯腾伯格提出的三元理论与目前流行的高阶思维相互融合,本文主要从问题设计的角度来看教育游戏的思维教学。具体来说,基于问题的研究是以"三位一体"问题观来把握学习内容及思维教学,揭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问题的定位关系。文中列举了教育游戏教学设计实例,分析思维教学中一个知识主题的问题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说明三元高阶思维教学模式与教育游戏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0.
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教学目标设计重知识轻能力;教学内容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经验;教学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是当下推进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中。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