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文试图从“历史叙事”的重构角度对五十多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十七年文学”研究进行一次清理,检讨在“重构”这一段“历史叙事”——作为文学史的“十七年文学”研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及“重构”所指向的“十七年文学”的“过去”与“未来”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想象的言说,在“十七年文学”中由最初的欲说还休到几度变形登场,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把描写的重点转向了城市日常生活的想象上。选取“十七年文学”中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领略“十七年文学”中城市文学这一静水深流,触摸到城市文学在当代那微弱而又倔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如杨沫的《青春之歌》、茹志娟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家庭书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十七年”文学中残缺家庭大量存在的现象、历史演变、原因及其对当下文学的影响。文章指出残缺的家庭模式作为“十七年”文学中的主导家庭模式是主流意识形态规约的结果,是作为苦难的言说、革命的空间、意识形态的传播地和一种革命的叙事策略而存在。同时也指出对家庭物质性、私人性、生活性的遮蔽既造成了“十七年”文学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同时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家庭的书写、“立体人”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直认为,1949年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现代文学的终结,从而把本应归属现代文学的建国初“十七年”文学,硬生生地划归为当代文学。本文作者试图从文学和历史的关系、文学的延续性、现代文学的结构等方面说明建国初的“十七年”文学应回归现代文学,以保证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三篇作品的比较研究,指出能否在政治小说中揭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内涵是政治小说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席扬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41-249
“十七年”文学思潮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它一方面通过对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全面继承体现了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那些在“战争语境”中产生的审美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的交替更移中——“文艺运动”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秩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运动”不仅是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形式,而且从“文艺运动”之间的“间歇”中,还可以了解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节奏和主导趋向。在文学创作实践领域里。文艺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提倡“写什么”、“怎么写”和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两个方面及其两个方面的张力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文学是阶级与政治泛滥、性别有意识解构的“父”性政治特权时期,也是男性“文学父权”神话之笔蔓延、创造隐喻意味及传统意象的特殊阶段。阶级和性别的结合,并非证明性别比阶级更具特权性,只是对传统神话的分析批判多了一层视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重要体现,建国后“十七年”文学革命书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独特性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十七年”革命书写中的代表作《红岩》为个案,研究其生产方式,并追溯其渊源,着重对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中的世界观改造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在一个文学史谱系上,研究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传衍和流变。  相似文献   

11.
从“十七年”战争学的生产方式着手,把战争学作为一种精神化现象放置在广阔的社会化语境中加以检视,并且分别对作品与作、本处理、本传播和接受等相互关联的范畴进行整体性的思考。首先从作品与作家的关系上讲,战争学高度的同质性与这个军旅作家群体的构成状况密切相关。其次从本的角度看,战争学通过“转义”和“典型化”之类的叙述策略,来实现抽象与整合历史的目的。最后,战争学在“十七年”形成的广泛而重大的社会影响,并不完全是凭借作品本身获得的,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体化的社会化机制、特殊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2.
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做"中给学生创设真实问题环境和协作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计算机类教学有借鉴意义。通过自身教学改革的具体案例,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来探讨"做中学"教学过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和面向过程考核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文学理论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旧有的教学模式的缺陷极其明显地阻碍着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本文开辟新思路、新办法,尝试将“辩论”引入教学实践。通过“提出—准备—展开—总结”的四连环步骤,力图革除文学理论教学旧有顽疾,开拓文学理论教学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前,我国的巴尔扎克传播,已初见端倪。之后至新时期学前,近30年里,受“土壤”影响,传播呈阶段发展:前17年,渐趋深入;后十年,停滞不前。该局面的形成,与我国当代学发展的环境、现实主义在学中的流变等密切相关,与傅雷等传播的个中因由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活化的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理念在指导教师教学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常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就在于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为中心展开相应的一系列教学,从而使学生提升哲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文章试图从"情境创设"、"生活发现"和"生活应用"三个角度来尝试"日常生活化"哲学教学理念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首当其冲。文章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学习热情,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根据课程特点,通过合理创设和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现代学史的研究历史至今已近80年,而在大学讲坛开设学课程也有7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中国现代学史》课程成为高校汉语言学系必修课程之一。新时期以来,高校中国现代学史的教学与学术界的研究进展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鉴于此,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要重视教材的建设与选用;二是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侧重学术性和师范性;三要有的放矢,建立良性循环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系列选修课;四是对课程评价体系作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广大教师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适应江苏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实践而形成的。作者在多年的远程开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符合《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特点的“4M”教学模式:“学员学习自主化、资源整合多元化、教学辅导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  相似文献   

19.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提出并实施了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共生效应”,组建互帮互助学习“共生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共生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兴趣、追求进步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教应探索多种信息技术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学习强国"自学平台具有强大的教学干预功能,普遍作为高教规定自学内容,限定在线学习时长,因此,采取混合教学并将"学习强国"自学机制纳入教学干预体系,通过在线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将学习强国学习纳入学生学业测评、学习动机自评研究中,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评价,形成"学习强国"的特有教学干预机制,充分发挥特殊的教学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效果,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特定学习环境下的自我调节能力上,形成教学干预的"变速箱"机制与"加速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