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苯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不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而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溴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放出溴化氢气体。人教版高级中学化学第二册中介绍此反应时,采取如图1装置。 图1装置有以下不足之处: a.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溴容易逸出,污染环境; b.铁屑或铁粉混杂于产物中,造成实验现象不易观察; c.溴化铁作为催化剂的作用不突出。 针对以上三点,本人对该实验做如下改进(如图2),供各位参考。 操作过程如下: a.气密性检查。 b.先向分液漏斗中注人6mL苯,然后用长滴管取3mL的澳,注人苯液下面。…  相似文献   

2.
苯分子的特殊稳定结构,使苯与溴等卤素的取代反应较烷烃困难得多。当无催化剂存在时,苯与溴等卤素并不发生反应,但在有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高级中学(433100)朱国义1实验目的11让学生掌握苯与溴在铁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实质。12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有毒气体对空气的污染。2实验装置图苯与溴的取代反应A反应器B洗气瓶C吸收(HBr)装置D...  相似文献   

4.
高二化学课本第146页说:“用铁屑作催化剂,苯也能跟其它卤素起取代反应”,还说:把苯和少量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很快就会看到……白雾……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见实验4—14)。 实验证明是看不到这些明显反应现象的。原因是这个反应起催化作用的并不是铁而是三溴化铁。我们可以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两方面证明和阐述这一点。 若将课本实验4—14作如下改动:先在烧瓶里加入少量铁屑,再加入少量溴,最后加入苯。摇动烧瓶使其混和均匀,不久反应很激烈。这说明先加入的Fe和Br_2作用生成了FeBr_3,它作为催化剂加快了苯环上的氢原子与溴原子的取代  相似文献   

5.
当有催化剂铁粉存在时,苯和溴作用,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取代,生成溴笨,并同时生成溴化氢和溴化铁,经双球漏斗逸出的溴化氢气体和氨生成溴化铵。  相似文献   

6.
针对溴乙烷为代表的卤代烃取代反应原理在教材和一些资料的描述存在出入,致使在实际的"教"、"学"、"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分别就教材中卤代烃取代反应的定义、科学探究环节中原理描述与卤代烃SN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做了对比分析,指出通过创设对比实验,探究溴乙烷取代反应的历程,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反应"这一规律,解决"教"、"学"、"用"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1 改进目的  高中化学实验中溴苯的制备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讨论苯的取代反应的重要依据 ,而按教材中该实验方案演示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 1 表面积较大的粉状催化剂加入后反应剧烈难以控制反应进程。1 2 产生白雾现象不明显。1 3 由于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易与溴化氢气体一起进入锥形瓶 ,从而降低了溴化氢检验的可信度。1 4 尾气吸收装置不密闭 ,不能避免苯、溴和溴化氢蒸汽对空气的污染。1 5 反应结束后 ,倾到反应混和物到水中时 ,不能避免溴、苯、氯化氢的大量逸出 ,污染极大。2 改进后的效果2 1 使用铁丝…  相似文献   

8.
苯的溴代反应是苯的重要性质之一。它证明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能被别的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在有催化剂 Fe存在情况下 ,苯与溴能产生下列反应。C6 H6 Br2Fe C6 H5 Br H Bra.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b.实验准备。1取 2 5 m m× 2 0 0 mm具支试管改装成反应管 ,底部制一约绿豆大小的洞 ,在洞口放少量石棉 ,用吸铁石吸取 3~ 4g铁屑 ,放入具支试管 ,在烧瓶中装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液面以低于具支试管底部1~ 2 cm为宜。2左锥形瓶内装有 CCl4,右锥形瓶中放入少量蒸馏水 ,并使导管口接近液面。3在分液漏斗中 ,先注入约 8m L 的苯 ,再取一支长细…  相似文献   

9.
高中有机化学中常使用溴水、溴的 CCl4溶液和液溴等试剂。溴蒸气可与烷烃发生取代反应,液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溴苯,溴水用于检验、吸收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苯酚与溴(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等,溴的 CCl4溶液用于检验、吸收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  相似文献   

10.
2-氰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通常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常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构建。2-溴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在碘化钠做促进剂的条件下与氰化亚铜发生氰化反应,一步得到2位被氰基取代的呋喃衍生物。该方法实现了无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溴代杂环化合物的氰化反应,有效减少了过渡金属催化剂对产品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5-(2,5-二甲苯氧基)-2.2-二甲基戊酸可由2,5-二甲苯酚与1,3-二溴丙烷反应后。再与异丁酸酯反应制得.第一步反应在 NaOH 和季铵盐(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第二步反应在金属锂和二异丙胺存在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1,2-二溴乙烷作偶联试剂,2-甲基吡啶和正丁基锂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高产率的1,2-双(2-吡啶基)乙烷.在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反应物由1,2-二溴乙烷替换为1,3-二溴丙烷,其产物结构发生变化,讨论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目的 苯和液溴在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易发生取代反应。 二、改进的方面 (1)控制反应混合液的加入量,使反应物连续与Fe粉接触,减弱反应的剧烈程度,降低药品的挥发量,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2)在导管上部装入活性炭吸附管,用以吸附挥发出来的少量液溴。既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加深学生对易液化气体易被活性炭吸附概念的理解。 (3)反应器部分的改进,除了观察原实验装置所有现象外,同时可在实验过程中直接观  相似文献   

14.
1 改进目的 1.1 中学化学教材中苯的溴代反应的装置、试剂和操作存在下列不足: 1.1.1 液溴与苯的体积比(1∶2)过高:表面积极大的还原铁粉作催化剂,反应一旦发生将异常剧烈.若铁粉的用量过多、加入顺序不当,有时会使反应液喷出,造成事故. 1.1.2 实验设计不严密:剧烈放热挥发出大量溴蒸气,长直管冷凝难以充分除去,将会对溴化氢的检验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5.
通过 2-溴-N-(2-硝基苯)乙酰胺和取代的喹唑啉酮在 NaH 催化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再经过氢化、酸化合成了 2 个新型常山碱类抗球虫药物——N-(2-氨基苯基)-2-喹唑啉酮乙酰胺盐酸盐.其中 2-溴-N-(2-硝基苯)乙酰胺通过溴乙酰氯与邻硝基苯胺反应制备,取代的喹唑啉酮使用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酸与甲酰胺反应合成.化合物的合成具有合成路线短、产率高、原料易得等优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 和 HRMS 等方法确证.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反应机理入手,分析新教材用1-溴丙烷代替溴乙烷进行取代或消去反应实验的理论依据,提出个人的理解,并用对比实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AM1半经验的方法对卤代环氧酮化合物进行了优化计算。并比较了在环的相同位置,氢原子同时被两个氯原子取代、两个溴原子取代、分别被氯和溴原子取代三种情况下同分异构体的分子结构、分子能量、电荷密度和分子前线轨道能级,给出了各分子的相对反应活性和相对稳定性。结果表明,标题物为反式的椅式几何构型。本文研究有助于环氧有机化物的结构、性能研究,并为在实验室获得该高能密度材料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经典的 Reimer-Tiemann 反应的取代基效应进行了基础性研究,首次得到了符合 Hammett-Brown 方程式的取代基效应规律,证实了反应的亲电取代历程.其次,对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常 Reimer-Tiemann 反应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筛选了最佳合成条件,得到了甲基香兰素单程收率45.2%;乙基香兰素单程收率40.5%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0.
卤代烃是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实验备受关注.通过实验研究和机理探析,指出溴乙烷与AgNO3溶液混合后能很快观察到浑浊现象,其本质并非是Ag+促进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而是NO3-与溴乙烷直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硝酸乙酯.通过教材比较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反应条件、产率等方面对不同教材中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