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就质量浅析学生认知的纵向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基础上的,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的,迁移是累积学习模式一个重要特征。纵向迁移是其中的一种,指的是在某种理智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更高一级  相似文献   

2.
复习的过程,是将一个学习时段所学的知识编序归类,形成系统性,强化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的过程.一篇篇课文,一次次作文,都是零星的知识,复习时,便能一类一类地集中起来.如生字词,每天每节都可能遇到生字词,在总复习时,把它们归为一类,不用几十分钟,就能复习一个学期所学生字词的音形义,生字词重复记忆之后,便可以深深扎根于大脑.知识的系统化,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是不能低估的,在学习时段结束时的综合复习中,这个意义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非负数就是一类不是负数的数,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有关非负数性质的应用往往是一个难点.其实在初中我们学过的非负数只有三种形式,即偶次幂、绝对值、和偶次方根.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把每个非负数比成一个有或没有苹果的篮子,不但容易理解,书写格式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是一个基于经验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学生原本的认知经验在他们认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转变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学习需要焦虑。焦虑作为学习的一种刺激、内驱力伴随学习过程始终。考试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考试中的焦虑作为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已逐步开始受到重视。焦虑情绪影响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又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信程度,由此焦虑对学习动机发生反作用。考试焦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指在考试到来之前的一个阶段中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指在考试状态下产生的焦虑。本文所研究的是后一类焦虑,即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因素,另一类是情感因素.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还是结束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发生认知性交往的同时也发生着情感性的交往,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知活动,还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情感培养的教学,对激起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因此,过程就是一  相似文献   

8.
陈恕 《广东教育》2006,(10):26-27
创造性思维总是伴随着大胆质疑,寻根问底而开展的.马斯洛把创造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如发明家、科学家的创造;一类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如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育中后进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海健 《考试周刊》2009,(42):204-204
“后进生”顾名思义.是学习上的落后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后进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型后进生。智力型后进生是指学习能力缺失、理解力低、功能性障碍的学习滞后生。非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较差的学生。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成功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成功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概念获得的理论 概念的获得,实质上是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的过程.例如学习"棱锥"这个概念,就是掌握凸多面体、底面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等几个关键属性.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概念获得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