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难忘南沙行     
1994年12月6日至17日,记者随南沙巡防区第32批换防补给952船赴南沙,参与永暑、华阳、东门、赤瓜、南薰、渚碧6个岛礁的换防补给,亲眼目睹了南沙卫士战胜艰难困苦,顽强拼搏守礁的感人场景,深为守礁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敬佩!送行·海浪·晕船记者赴南沙之前,南海舰队宣传处摄影干事王红就告诉我:这个季节去南沙,风浪较大。我说:我已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无非是晕船吐几D嘛!果不其然,在北京乘飞机时还阳光灿烂,一到湛江,飞机整整穿了七八分钟云层才降落机场。湛江阴雨。我们顾不上休息,马上投入对南沙情况的熟…  相似文献   

2.
《金钢》     
《全国新书目》2022,(12):116-117
<正>本书讲述了海军军犬金钢在西沙群岛屡建奇功,特种兵钟金泽带它转战南沙群岛,金钢在这片高温、高湿、高盐,台风、恶浪、险礁的海域中,与守岛的战士们共同守护着祖国蓝色国门的故事。军犬为西沙守岛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南沙的守礁部队也尝试让军犬上岗。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试训,没有一只军犬能在南沙待够两个月,最后都让补给船或经过的渔船捎回了陆地。  相似文献   

3.
一天补三礁经过3天3夜航行,我们到达南沙永暑礁。永暑礁在南沙6个岛礁中排行第一,有足球场那么大,是南沙诸礁的一个“后方基地”。补给船的到来,使守礁官兵激动万分,远远就见码头上官兵冒雨列队,敲着锣鼓欢迎我们。船还没靠稳,不少官兵就急着跳上岸去,与欢迎的同志热烈  相似文献   

4.
记者团在永暑礁主权碑前留影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新闻采访。首都记者团不仅向全国人民集中展现了南沙卫士的时代风采,而且通过记者的理性思考,增强了人们对“海洋、海权、海军”的认识,彰显了南沙的重要战略价值。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新闻会战。短短13天的采访,8家新闻媒体共刊发、播出各类新闻稿件243篇(幅),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南沙热”。这是一次鼓舞人心的舆论推动。海军机关通过调研座谈和现场办公,解决了南沙官兵反映的近30个工作、生活难题,有效促进了部队建设。这是一次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中央新闻单位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坚持“…  相似文献   

5.
一、追寻崇高之旅3月29日至4月10日,海军政治部组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8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搭乘海军883号大型补给舰远赴南沙,实地采访报道南沙卫士爱国爱礁、扎根天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记者团一行17人,由军报总编辑孙晓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明华等带队,人数之多、规格之高为历次南沙采访所罕见。出发前,孙总编说:“南沙之行,是一次追寻崇高之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明华副台长说:“我将怀着一颗‘朝圣’的心,走近南沙、感受南沙。”两位领导同志的话,正是记者团所有成员的心声。我们从湛江军港启航。这次是南…  相似文献   

6.
肖平 《中国广播》2006,(6):F0003-F0003
2006年4月8日至14日,应海军领导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率新闻报道组赴西沙群岛慰问采访驻岛部队。此前,副台长王明华等搭乘海军补给舰,登上南沙巡防区驻守的岛礁,进行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7.
2月间,中国记协赴西沙群岛采访团在西沙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活动。采访团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及部分省市自治区报社的17家新闻单位的19名记者。南海风大浪高,记者们不顽晕船呕吐,坚持乘护卫艇航行614公里,登上永兴、珊瑚、琛航、东岛、石岛、中建等6个岛屿,深入各守备部队的阵地、车场、机房、哨所等,同“天涯哨兵”促膝谈心.记者们这种吃大苦耐大劳、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受到干部战士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我自1970年起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历经过多次采访活动,最难忘怀的要算是在黑龙江日报政教编辑室期间,远赴祖国南端的西沙群岛对守岛部队的那次采访,至今回溯起来,仍然犹如清新的南海之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10,(5):F0002-F0002,I0001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之后,解放军报社迅速派出记者深入灾区采访。记者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克服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全力支援抗震救灾的事迹。  相似文献   

10.
“支队新闻干事每年下基层采访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这是江西总队为22名支队新闻干事和总队新闻工作站记者所制定的措施。针对部队新闻干事缺乏到一线抓“活鱼”的基本素质和个别报道人员下不去、蹲不住、掌握一手材料少的实际,组织大家开展了“新闻干事要善当官兵知心朋反”等讨论,使大家摒弃了过去靠电话采访、看材料写稿和坐在机关想点子、拿起吃话找例子的做法,理清了写好连队新闻的工作思路,分别制定了单位和个人年度定搞计划。目前,这个总队的记者、新闻干事和报道员都纷纷深入到基层进行实地采访。提高新闻干事写好连队新闻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13日至4月7日,中央电视台两名记者随国家海洋局的科学考察船赴我国的南沙、西沙进行采访。此次远洋科学考察采访历时25天,航行3360海里,拍摄了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镜头。镜头之一: 3月13日,我们乘机抵广州,次日登上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五号。15日,考察船驶出珠江口,进入南海海域。一进入南海海域,大海便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狂风巨浪使万吨级的大船摇摆不  相似文献   

12.
人们崇敬、羡慕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然而,不少人却未曾想到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风险的职业。我曾三次陪同数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赴南沙,亲眼目睹了记者们含辛茹苦、出生入死、奋力拼搏的工作精神,前线战士都为他们所折服。在官兵们的一再恳求下,在一种崇敬感、责任感的驱使下,我用笔记述了一批批记者们在南沙战斗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传媒的新闻采访主要有两类:一是应邀采访,二是无人邀请的主动采访。目前,在许多新闻单位,应邀采访通常要占较大比例。譬如党政机关需要向社会发布的有关重要会议精神、政策变化及经济建设成就、重大科研成果等重要新闻。而新闻发布者需提前向相关传媒和记者先电话通知或发来请柬,甚至还派车接记者。这种邀请,事实上是向新闻单位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新闻采访线索和新闻源,是新闻单位和记者比较欢迎的。当然除了党政部门外,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记者事先印好新闻稿,并设酒宴招待或赠礼等.有细心者再向新闻发布者们提问几句,回…  相似文献   

14.
从雄鸡脚下的南方某军港出发, 海军补给船犁过1400分里的碧波,终于向大海深处抛下那巨大的锚链——南沙到了。 那是4月的一个早晨,经过两天三夜的寂寞航行之后,巍峨的永暑礁盘同跃出南沙海面的太阳一起跳进我们的视野。我们先后登上了人民海军驻守的永暑、华阳、赤瓜、东门、南薰、渚碧等6个礁盘,和守礁官兵一起度过了15个难忘的日夜…… 南沙的屋 第一个跳上永暑礁礁盘的曹周年大校,望着矗立的营房,抬起右  相似文献   

15.
记者文良拼命三郎行路万里声名远扬自卫战场携笔前往猫儿洞里甘苦备尝值班两载多有华章扬我军成为国争光南沙卫士守我海防随船出征补给华阳①劈波斩浪现场采访心贴官兵情洒海疆边医西藏新闻富矿十几年来年年造访不畏艰辛哪怕缺氧走进墨脱捧回大奖②军事记者无尚荣光出生入死理所应当文品人品学有榜样长江精神代代发扬注①:徐文良赴南沙采写的《华阳礁上补给忙》获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注②:徐文良与郑蜀炎。周宗奎等同志徒步进西藏墨脱,采写的《铁肩担国防》获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文品人品学长江──喜闻徐文良获范长江新…  相似文献   

16.
10月19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等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单位依法行政采访团来到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重点就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情况进行专题采访,国务院法制局、上海市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同志陪同采访。上海市档案局馆刘南山局馆长向记者们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记者们在外滩新馆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资料查阅服务中心现场采访了查阅利用者。  相似文献   

17.
“抓”人     
全国两会新闻大战,守在人民大会堂内外的记者们最需要训练的功夫便是"抓"人,文字和电视记者忙着"围追堵截"重点采访对象,而摄影记者则要在人流中敏锐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代表委员并拍下其最富感染力的一幕。对于守在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等现场的摄影记者来说,"抓"人的功夫则更多体现在抓取新闻人物的表情神态等方面。这幅照片拍摄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摄影记者敏锐地抓到了女发言人  相似文献   

18.
海浪奏乐,海鸥伴舞:军歌飞扬,笑声朗朗。3月19日至4月1日,中央新闻采访团和一批文艺工作者跟随“洞庭湖”补给舰,踏上南海这片蓝色国土,走近南沙群岛,零距离触摸一个个礁堡,给守礁卫士送去一首首歌、一本本书与一声声问候……  相似文献   

19.
深入问题,如今十分地被重视了。所以重视,是因为现如今,记者写新闻,采访不深入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报社的老总总是对年轻记者们耳提面命:到基层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要想抓“活鱼”,只有到现场。无庸置疑,今天年轻记者在脚底板上的功夫的确比过去的老记者们差多了。这也许是条件比过去好的缘故,比如说有了传真有了电话,有些采访活动便省事得多,而不必事必躬亲,非要打跑趟不可了。比如说被采访单位几乎都备有  相似文献   

20.
6月1日至7日,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界夜班编辑"重温新闻史 迎接十九大"主题采访交流活动在江西瑞金市举行.来自16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31个省(区、市)58家地方主要新闻单位的80余名编辑记者参加活动.通过重温党史和中央苏区新闻事业史、深入老区基层采访,广大编辑记者受到精神洗礼,提高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11·7"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性.编辑记者表示,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勇于担当新闻工作职责使命,做好当前新闻舆论工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