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电位序在镁和铜之间的金属元素硝酸盐,它在热分解时,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如: 在加热Pb(NO_3)_2固体时,从试管里可见到红棕色气体NO_2。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通入管口,如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放出。 而NO_2气体既具有红棕色,又具有强氧化性,它跟氧气一样,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在检验生成的氧气之前,必须将二氧化氮除去。仅用带火星的木条通入管口来证明有氧气放出,是不严谨的。为此,我对该项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教材中,“硝酸和铜反应”的演示实验都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因NO_2有毒,影响师生的身体康康,对此,笔者将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制取NO和NO_2实验的改进 用硝酸和铜片制取的NO和NO_2是大气污染物,硝酸蒸汽也有毒。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达到实验现象明显,用药量少,便于控制,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方法一 实验装置:见图1。 操作步骤:1.用两支50ml注射器分别吸入NO_2—N_2O_4平衡混和气和溴—空气混和气,使其颜色相同。 2.如图1安好实验装置,加压,使两种混和气的体积各为25ml,用框架固定。此时,两混和气的压强均增大,可观察到由于平衡移动造成的NO_2—N_2O_4混和气的体积小于25ml,且颜色变得较浅。  相似文献   

5.
用高一教科书上制取氯气的装置来制取氯气和演示氯气性质的实验弊病较多: 1.制取氯气和演示氯气的性质实验时,需收集好几瓶氯气才能完成演示实验,每当换瓶时氯气会扩散出来,污染空气,对师生的健康危害极大。 2.用MnO_2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温度稍高时制出的氯气便不纯,有氯化氢气体混入,影响实验效果。 3.在演示次氯酸使色布褪色的实验时,还要把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搬到教室,很不方便。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实验2-4介绍了氢气吹肥皂泡的演示实验,以前我们用肥皂液做此实验很难得到较满意的效果,即使把氢气洗涤、干燥,也不易做得成功。 根据我们多次实践的体会,认为要做好该演示实验,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获得科学结论,进而认识自然规律。在分组实验条件不充分情况下,演示可代替分组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直观性 儿童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理性材料,新知识的教学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上。 1.实验时要保证全班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实验用的仪器尽量大些;演示桌高度要适当,使全班同学都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2.实验的主体部分尽量突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应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名称及其用途。 3.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可把产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8.
根据反应方程式:3NO_2+H_2O2HNO_3+NO,可以得出每3体积NO_2溶于水后得到1体积NO的结论。但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制得的不是纯NO_2,而是NO_2和N_2O_4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当它们达到平衡时,两者的体积百分比又是不同的,因此不能认为在任何温度下,该结论是正确的。本文基于这点,对NO_2—N_2O_4混合气体溶于水后,体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9.
按照高一课本演示焰色反应实验和学生分组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我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1.费时间。每演示一种焰色反应后,需把铂丝用酸清洗干净,放在酒精灯上烧过后,才能演示另一种焰色反应。 2.焰色反应时间短暂,现象不明显。酒精灯焰和铂丝蘸着盐溶液相接触时,焰色反应很细小,演示时教室里的学生不易看清楚。 3.课本上讲最好用煤气灯,一般学校实验室没有。再就是铂丝玻棒价钱贵,不易买到,且易损坏。 针对以上缺点,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0.
对初中物理中电流化学效应的演示实验,我校历年来都是按课本所述用电解硫酸铜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但该实验有如下三个缺点:(1)通电时间较长,至少要等待3分钟以上。(2)后排同学看不到在碳棒上生成的铜。(3)不能直接看到硫酸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报刊杂志发表过不少关于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及教具制作的文章 ,其使用的电感 ,有用电磁振荡演示仪中的线圈 ,或用 2kW的自耦变压器的线圈 ,也有自制的电感线圈。显示自感现象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除了用小灯泡显示以外 ,还有用发光二极管、氛管式电表显示的。在此启发下 ,也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 ,我对物理仪器室里可做自感现象实验的器材 ,一件一件地进行探索 ,发现采用仪器室一些现有的实验器材来演示自感现象 ,其实验效果也不差。条件一般的仪器室都配备这些实验器材 ,都可以开出这个演示实验。现在把几种取材及实验方法介绍给…  相似文献   

12.
现今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黑板板书形式、多媒体方式、实验演示教学方式等,这几种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提出利用现有资源,对教学方法、内容做以下改革。1.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的讲台面授的课堂形式;2.讲授仿真软件PTDS建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3.装配一个教学演示实验设备,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基本实验;4.增加光纤通信的课程设计,摒弃以往单一保姆式的教学模式,逐步采用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是一个传统的化学实验,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安排。此实验仪器在初中化学、科学和高中化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均有配备要求,有供教师演示实验用的溶液导电演示器和供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微型溶液导电实  相似文献   

14.
初三物理 (人教版 )第十章《生活用电》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这一节通过图 1、图 2分别演示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及“总功率过大”实验。图 2这两个演示实验缺陷是 :仪器过多 ,组装费时 ,在讲台平面上演示不够直观 ,易触电不安全 ;若用电教板则不能用 2 2 0V交流电 ,用小灯泡等代替又无说服力 ,学生不易接受。为此 ,我做了一个教学板 ,把两个实验在此板上分两步进行 ,用于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制作材料一块长 6 0cm、宽 4 0cm、厚 1 5cm的木板 (漆成白色 ) ,一个安放木板的支架 ,一个闸刀…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是教师普遍注意的。但由于有的演示实验有危险或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安全,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里介绍一种国外常用的安全演示装置,供参考。该装置是由两根内径2.5cm、长15cm的试管,2mm的活塞封在上端2.5cm和下端1.0cm的玻管中,如图所示。这里所用的活塞是用Teflon做的,但用玻璃活塞则可以在许多演示中用。试管上端用橡皮塞或软木塞塞住。  相似文献   

16.
按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实验2—6]进行硬水软化的演示实验,往往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极低。究其原因是磺化煤交换容量小,速度慢,效率低,在实验室条件下,少量磺化煤不能交换较多量的钙离子、镁离子,而使硬水软化。正因为磺化煤交换容量小,现在工业上已很少用磺化煤来软化硬水,而是用有机合成离子交换树脂来软化硬水。 那么如何做好硬水软化这个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探索,按下列方法进行实验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肥皂水应该用蒸馏水配成1%的浓度,如果用天然水配制可能会产生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沉淀,影响后面的实验。 其次,考虑到有的地方用的天然水硬度不高,加入肥皂水不会产生沉淀,可以自己配制硬水,在  相似文献   

17.
《教学仪器与实验》1995,11(3):36-36
用信手可得的材料制作爆鸣气实验装置用日常生活常见的材料可以自制化学演示实验装置,这里介绍用水果罐头瓶和装胶卷用的菲林桶制作的氢气爆鸣实验和氢氯混和气体爆鸣演示实验装置。一、氢气爆鸣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l)把350ml的空水果罐头瓶的上盖切...  相似文献   

18.
我是怎样进行分组实验教学的李远炳(湖南湘西保靖县迁陵小学)小学自然课实验教学形式一般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在器材不全不多或实验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老师可进行演示实验。反之,应进行分组实验。但均不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怕其麻烦,用演示实验取代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9.
二、演示项目 1.钠跟水的反应 将玻璃管竖立在盛有水的烧杯里,往管内投入一小粒钠,立即塞紧橡皮塞。可以看到钠熔成小球。沿着玻璃管内壁旋转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氢气)。松开弹簧夹,可以收集到氢气。反应完毕,取下橡皮塞,往玻璃管内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管内溶液呈红色(NaOH生成)。 2.NO气体的收集及氧化 将玻璃管竖立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除去NO_2)的烧杯里,塞紧橡皮塞。用洗耳球吸取满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学配备的光电效应演示器大部分是光电管式和锌筒式,这两种仪器的结构都不很理想。教材要求是用紫外线照射锌板使验电器带电。而光电管式是用白炽灯照射光电管,使电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光阴极受光照射后发射出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电流。其实光电管是光电效应的应用,用光电管来演示光电效应,学生得先掌握光电管的结构原理,然后才能理解这一实验现象。锌筒式的结构是封闭的,挡住了学生的视线,不能清楚地看到主要的实验装置。作为演示实验的装置,就是要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提高实验装置特别是显示装置的可见度,而不能把实验装置做成魔术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