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张尚仁 《编辑学报》1992,4(3):148-151
编辑加工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审稿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又是审稿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是全面保证期刊质量所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 科技期刊的稿件有撰写稿和翻译稿两种。就刊登两种稿件的期刊而言,译稿的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加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侧面。而对以译文  相似文献   

2.
谈谈医学书稿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有声 《中国编辑》2006,(5):47-48,49
我在编辑工作实践中体会列,即便是学术专著也会因语句小通、错字连篇而大为失色,甚至引起学术界的不满。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学术上造诣较深的专家、教授这样说:“这部书稿的专业水平、科学性方面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语言文字水平就难说了,全靠编辑同志修改润色了。”这话说得实在,反映了对编辑的期望和信任。而对于编辑来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书稿,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加工,因此语言文字加工的能力十分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积累的编辑经验,具体谈谈医学书稿中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3.
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这早已写明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现在有些人似乎淡忘了。在他们看来,编辑工作就是策划选题和对稿的审读、加工整理,并使语言字等规范化。这当然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必须认真做好的。但是,贯穿这些工作有一条主线,就是要注意其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我们说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责是选择、评价和把关,促进优秀作出版,防止不良之作流入社会。用什么尺度去选择、评价和把关?科学标准、知识标准、艺术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编辑工作来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标准。因为各类科学知识浩如烟海,编辑专业知识有限,不可能对稿的科学、学术质量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在许多情况下,要依靠作和有关专家来鉴别,然而在政治思想上的把关,却是编辑必须做到的。“守土有责”,这个“责”主要不是指科学性、学术性方面,而是指政治思想方面。  相似文献   

4.
如何妥善处理"关系稿”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姚红霞 《编辑学报》2001,13(5):299-300
针对目前编辑工作中存在“关系稿”的现象,分析“关系稿”的来源,提出妥善处理“关系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谱类图书也应运而生并在数量上有繁荣之势。笔者在编辑加工食谱类书稿时,感觉到这类书稿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食谱类书稿文词欠佳,编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把好书稿的质量关。1.提高食谱类书稿的可读性。食谱类书稿的作者大部出自厨师之手,这些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有高超的掌勺技术,烹饪技术很高,但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文字功底不深,可以说,由厨师创作出来的食谱类书稿只是一些不成熟的半成品,而编辑是食谱类书稿的二度作者,要使不成熟的半成品变为成品,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惩制度必须体现这一原则.对于编辑工作来说,衡量"多劳"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首先要保证其产品质量合格,否则就是徒劳无益.因此,从编辑工作绩效评议出发,本文结合我社的一些做法,提出如下编辑工作绩效考核方案构想.  相似文献   

7.
蒋剑翔 《新闻三昧》2006,(1):104-105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甭管他什么版面。新闻贵在新,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多年新闻编审实践告诉我:作为稿件加工处理的第一“操刀者”——编辑,要想多铸精品稿,必须善用“加减法”。  相似文献   

9.
詹国枢 《新闻界》2000,(4):19-20
办了多年报纸 ,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比如 ,报纸该登什么稿?有时 ,记者发来一篇稿子 ,编辑看了说 ,这稿子 ,没啥意思 ,不登了!有时 ,报纸登了一些稿子 ,记者看了说 ,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没劲!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公理”何在呢?从读者心理出发 ,想了一个比较简单因而可能也还适用的公式 ,叫做“三要两不要”标准。标准一 :要登读者“很想知道”的稿件报纸该登什么稿?当然该登新闻稿。然而 ,我们每天抓了不少新闻 ,也登了不少新闻。为什么读者还是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呢?这还得从新闻的定义说起。什么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1.
廖肇源 《出版参考》2021,(1):80-82,61
本文基于作者在编辑加工和编校质量检查实践中积累的生动、丰富的案例,总结了一套与知识和规范无关,与书稿具体学科内容也无关的编辑加工通用技术,即在"书稿自洽"的思想理念和"敏感多疑"的心理状态下,运用"瞻前顾后,以稿审稿"的技术手段,培养编辑加工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编辑策划工作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打造出版物品牌和文化企业品牌的进程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计划经济时代,编辑策划工作很弱。那时,许多出版单位等稿、要稿的现象很普遍,有些单位来稿堆积如山,编辑加工审稿任务很重,不仅没有时间、精力去策划、组织稿件,  相似文献   

13.
编辑工作是一种高级创造有人说,创造是对作者而言,编辑无外乎在作者创造成果——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加工处理,说“无名英雄”,说“为他人做嫁衣”均可,但谈不上什么创造。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4.
一、磁盘化原稿的含义   在我们的工作中,作者交给出版社的原稿有三种情况: (1)手写稿; (2)打印稿; (3)磁盘。   磁盘化原稿首先将手写稿排出在外;打印稿,可能原来是铅印稿粘贴的,可能是机械打字稿,也可能是计算机打印稿。   为了下面叙述方便,我们把计算机打印稿也划入磁盘化原稿,这样磁盘化原稿包括三种:有磁盘、无打印稿,有磁盘、有打印稿,无磁盘的计算机打印稿。   有时手写稿、非计算机打印稿,作者也提供磁盘,但除非作者特殊说明外,编辑加工应在原稿上进行,磁盘只作为排版时参考。   非计算机打印稿和计算…  相似文献   

15.
感悟与体会     
本人从事编辑工作十几年 ,出书百余种 ,于“摸、爬、滚、打”中对编辑工作由轻视到重视 ,由自负到如履薄冰 ,可谓成功与失败共存 ,欣喜与苦辣同在。如今反思走过的编辑道路 ,感悟颇多。一、找准自己的出书方向作为一个理工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 ,组什么稿、出什么书 ,似乎是既简单又明确的问题 ,事实却非如此。在前十几年的社会与经济的改革大潮中 ,出版业也是潮起潮落 ,气象万千。编辑作为大潮中的一分子 ,为了求生存、创效益 ,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 ,于是追热点、赶时尚、打“擦边球” ,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是多数人两手空空 ,即使得到一些小利…  相似文献   

16.
杰克·富勒[美]说:“准确地、深刻地理解读者的兴趣应该成为报纸编辑的焦点.这可以帮助报纸决定在报道中应注意什么内容,因为满足读者兴趣是我们报纸业的一个奠基石.而且读者的兴趣本身就是新闻定义中的一个要素。”刊发这篇稿件的目的,是希望编辑在编稿时多为读者着想.而不是就稿编稿,“拉在篮中就是菜”。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编辑学科建立始,对"编辑"这一基本概念,20年来争论最大.研究者提出的界说不下百种.究其原因,显然是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实际上,对编辑基本概念的界定,也就是如何认识编辑的本质属性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了叶向荣先生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一文,叶先生是以逻辑推理论证编辑概念的属.全文推理颇为复杂,详细,最后推论出:"编辑的抽象概念的定义应当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在外采访,在家编稿,向通讯员约稿,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从什么角度采写新闻?用什么标准选择稿件?这就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新闻选择问题。那么,报纸究竟用什么标准来选择新闻稿件呢?在实践中我们把它归纳为:量价值、选角度、提问题、找由头。概括地说就是新闻选择的四把尺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出版社来稿中的手写稿逐渐为磁盘稿、电子邮件稿所代替,这种书稿介质的变化已深刻地冲击着传统的编校运行体系,如何顺应这种新形势,这是各出版社及现代编校人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现结合本社具体情况及个人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磁盘稿的编校工作客观上要求校对人员编辑化  编辑和校对,原本是出版工作中两个独立的主体,又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按传统的编辑学、校对学理论,这两者之间是不可混淆的。  如今,在磁盘稿条件下,这两者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化。磁盘稿的最大特点,就是免…  相似文献   

20.
编稿"五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编辑认为,编稿就那么回事,无技巧可言,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稿件就编.编了一会才发现稿件有问题根本就不能采用,或者是快编完了才发现前面该保留的东西给删掉了.可见,不讲究编稿技巧往往前功尽弃或事倍功半.其实,编稿与写稿一样也有技巧.笔者以为,应按以下五个步骤去编每篇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