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家     
在子女自己没有独立生活的时候,父母的家就是子女的家。父母固然不可压抑子女,一定要孩子做什么,而应该疏导他们向前向上去做,走向正确生活的道路。孩子也不可以故意糊涂、耍赖,趋向下流。儿女要明白  相似文献   

2.
历经千辛万苦而获得成功的王永庆,深知“磨炼”二字的重要。所以他对子女的管教不仅是严格的,甚至是严酷的。王永庆希望子女养成勤奋、节俭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独立创业的能力。因为他认为生活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很大;出生在贫苦人家的孩子,很容易体验到父母的辛苦,同情心油然而生,就会暗中产生要努力挣钱来报答父母的想法,就有更多的可能成功。王永庆认为“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就是富有人家没有教育好子女。他说:“有钱人的子女已经有资本、条件了。做不做得好呢?做得好的偶尔有,但很少,美国有几家?日本有几家?”由于王氏家族十分富有,…  相似文献   

3.
每到暑假,小学、初中毕业生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进最好的中学。不必说大款家长们自由潇洒地穿梭出入于各名牌中学,就是一些经济并不宽裕的家长们也是疲于奔命,为的是筹措那笔少则一两万多则五六万的昂贵学费。在他们看来,子女一旦进入名牌中学,就等于有一只脚已跨进了大学的门槛,日后自然成龙成凤,出人头地。但我以为盲目择校之风实不可长,其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择校不利于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孩子进人名牌中学后,或者由于父母基因的影响,或者由于学业基础太差,或者由于能力潜质暂时得不到发挥,诸多因素都有可能使他们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一旦学习受挫,孩子就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想想父母  相似文献   

4.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5.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6.
应培养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张凤珠在我国现有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大多数,许多父母把无限爱心倾注在子女身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孩子在情感上得到的是单向“输入”,却不知如何付出,也不知如何“输出”情感去关心父母和他人,其结果势必使孩子从小缺乏“爱心”,一切以我...  相似文献   

7.
符礼科 《辅导员》2010,(18):11-12
网络上“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的问卷调查,网友最反感的前三项分别是“不擅鼓励子女,常打击子女(包括贬低、嘲讽等)”“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永远将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而这三项,恰与“父母皆祸害”小组中组员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内容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从欧洲到美洲,从留学读书到工作,生活多年,都未感不适;却在嫁了一个“老外”,生儿育女后,发现无法入乡随俗,因为中国与欧美的育儿观差异太大了。“包干制”与“责任制”中国父母疼爱子女的内涵是“包干制”,对子女的一切没有不关心的:吃得好不好,与同学相处得怎么样,下雨了就去给孩子送伞,天冷了就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总之,把一颗心都系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生活的重心。欧美父母疼爱子女则是“责任制”:把子女的身体养壮壮的,供他们上完高中或大学,让子女在儿童和青年时代生活得快快乐乐。父母不但不负责为子女规划未来,连子女交什么朋友…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09,(11):31-31
美国 祖孙情建立在“尊重”之上,都把对方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比如: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决不会轻易插手或袒护,他们只会建议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祖孙在一起需要孩子父母同意,也不是孩子想要什么都满足他,而是要看具体情形,如果不适当的请求,爷爷奶奶就会像当年对待子女一样,婉转说明后果并认真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我的教育很传统。虽然从来没有给我施加过压力,家里也很自由民主,但他们和当时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含蓄而内敛,不喜欢用语言来表达对子女的爱,从不说“你真棒”或者“你真了不起”,也不会主动在外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子女的言行规范得最多,责  相似文献   

11.
斯坦利先生是《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美500家大公司之一的总裁。他在培养孩子如何对待金钱和树理财观念上,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看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并不够,许多父母往往忽略的一点就是在子女独立生活之前,必须在投资理财和金钱观念上教他们一些东西,比如失业率上升,我手上的股票有什么反应等基本知识。如果没有一些必要的熏陶,子女走进这个充满风险和竞争的社会就很容易被淘汰。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农村中小学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常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其子女就寄托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家,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的现象.导致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面对此种现象,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3.
许多刚从幼师学校毕业的教师,由于没有做父母的体验,感受不到父母对子女的那份情和爱,因此,在工作中常听到她们这样一些怨言:“XX小朋友的家长真难缠,昨天,孩子回家有点不高兴,便来兴师问罪,怀疑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吃了什么亏。”“XX家长更厉害,他的孩子做游戏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已经跟他打了招呼,还要寻根究底,问怎么摔的,摔在哪儿,有没有人推他,好像天底下只有他家孩子最宝贝。”其实,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理。农村里有句俗语说得好:“喇痢头儿子自家的好。”任何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最聪明的人。所以,教…  相似文献   

14.
教你有商量     
一位访澳归来的同志,著文介绍澳大利亚一个传统的家教方法,就是“蹲下来同孩子说话”。澳国的朋友告诉他:“我们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讲话的。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当蹲下来同他们说话。”该同志认为:在同一个高度上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的认真关切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云云。我想,这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我们未必能够学到。这并非我们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一种平等的意识。只看老祖宗留下的“教育”二字便知。…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香港阅读学会向父母提供了“教子阅读”十大妙策———一、鼓励子女阅读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以身作则,让子女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二、阅读是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乐趣,父母切勿过于重阅读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阅读带给孩子的乐趣。因此,为孩子选择读物时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和情绪上的特殊需要。三、父母最好能对儿童文学有点认识,留意儿童读物的出版情况,随时向子女介绍新书。四、为子女制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让子女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和报纸,布…  相似文献   

16.
过度保护型有些父母总是过度保护子女,因为他们总认为孩子没有能力面对外部世界。“这种类型的父母本身就很胆小,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所以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切都由他们包办。然而他们不知道,以爱的名义过度保护孩子,这只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过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他们对于外界的批评非常敏感,并且极度依赖父母。成人后,在面临重大抉择时,他们往往要花费比其他人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过度赞誉型对子女的优点过度赞誉或夸大也非常危险。“这类父母总是忙于让子女在各个方面出…  相似文献   

17.
父母的期望是一个影响孩子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期望程度如何,是否适度,将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水平。如果父母能根据子女的实际条件而提出较高的、经过子女努力又能达到的期望,这种期望本身就带有一种“隐蔽的强化作用。”它可以通过子女的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使他们或在自觉意识的水平上,或在自发无意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生中最早的老师是 父母。 子女对父母的行为在心理上 有认同感,所以,早期是模仿学习, 年龄稍大后便多了一些“察言观 色”的成分,即权威减弱,“榜样”色 彩趋淡,而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进 入受关注的范围。这一阶段,父母 对子女的爱护方式和教育方法非 常重要。 我讲的是继母的故事,一个好 继母同生母一样会用爱影响孩子 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张文娟 《山东教育》2004,(15):44-4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早阅读的“书”,而且是阅读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书”,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列·尼·托尔斯泰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只有能够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的父母,才能成为供孩子阅读的有益的“书”,才是合格的父母。在我们谈论和研究父母对子女的“作用力”的同时,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子女对父母的“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同物理学原理中的力一样,也是相互联系、相互…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11)
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全托”式的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只有在周末或放假的时候才能回家跟父母团聚。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忙碌的父母减轻了照顾子女的负担,但也在无形之中给三口之家带来了不小的亲情危机。生活在寄宿制学校本来是锻炼孩子独立社交能力的好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却不管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应、愿不愿意,一味地自作主张,让那些本来还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过早地进入了陌生的生活环境,这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无疑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没有了亲情的保护,弱小的孩子们会失去安全感,特别是那些比较孤僻和内向的小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