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香港阅读学会向父母提供了“教子阅读”十大妙策———一、鼓励子女阅读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以身作则,让子女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二、阅读是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乐趣,父母切勿过于重阅读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阅读带给孩子的乐趣。因此,为孩子选择读物时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和情绪上的特殊需要。三、父母最好能对儿童文学有点认识,留意儿童读物的出版情况,随时向子女介绍新书。四、为子女制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让子女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和报纸,布…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的学者罗曼·罗兰一岁半时,父母就有意识地教他看书。3岁时,父母把他送进一所以教孩子认字为特色的幼儿园。5岁时就能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成了当时的“神童”。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同龄孩子。书是他一生的良师益友,他曾自豪地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原因是从咿呀学语时,父母就训练了我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作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主题发言时,鲜明地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我们请长期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的高均老师撰写了这组《绿色家教ABC》文章。作者针对年轻父母教育子女的认识误区,从科学和人性的视角,从如何认知孩子,如何认知父母,如何认知教育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性。本刊从这期开始连载,希望您喜欢。  相似文献   

4.
1 幼儿什么时候开始阅读以下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镜头,父母会认为这是阅读吗?·3个月的宝宝抓着一本书,咿咿呀呀地玩着、啃着……·妈妈抱着宝宝,翻着图画书说:“宝宝,你看,这是一只猫。”宝宝却只顾自己用小手拍着图画书,拍得越重越开心……·3岁的孩子在街上,看到自己认识的字,兴奋地叫:“妈妈,这儿有个‘人’……”·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宝宝也拿起报纸,学着爸爸的模样,但报纸却拿倒了……·4岁的孩子像模像样地坐在桌前,在纸上乱画,说是写字。……如果父母回答“这些不算阅读,只是孩子的玩耍而已”,那么,父母可能没有理解什么是幼儿的阅…  相似文献   

5.
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基于发展性课堂即时评价理念,以“力的概念的再认识”“课题:通过实验论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课题:实验论证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辨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为思路展开教学,最终实现在对评价行为细致描述基础上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教子十戒     
一、缪赞与挑剔 父母为了鼓励子女,事无大小都大加赞赏,有时会弄巧成拙。心理治疗师詹姆斯·温德尔说:“惯于受父母称赞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为了让自已满意,而是为了博得别人赞赏”。这类孩  相似文献   

7.
▲不可一味说“行”过去,家长们认为子女应该一切服从长辈,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现在,一些家长却由“绝对专制”走向了“极端民主”,对孩子或放任自流,或百依百顺。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自由造就没有界限和没有责任心的人。”阿莎·菲利普斯在《说不——为什么对你和你的孩子非常重要》一书中指出:“为了避免专制者形象而只知道说行的父母,只会造成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幻想和危险的形势。”孩子长期处于受宠的特殊地位,要风得  相似文献   

8.
博览书屋     
《卡尔·威特的教育》(续篇)作者:[德]小卡尔·威特/出版:京华出版社/定价:19.80元 本刊去年推介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销量位居“博览书屋”全年推介书目榜首。《卡尔·威特的教育》是老卡尔·威特介绍其教子之道的,而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 (续篇),则是一本小卡尔·威特自述其成长历史的著作,书中详细介绍了父母亲的教育方法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同时也对其他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批判。两书珠联璧合,在欧美及世界各国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9.
时下,一种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与孩子签“合同”正在各大中城市悄然兴起。这种教育理念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签订“合同”,将父母和子女应该发扬的优点、必须改进的不良习惯写进“合同”,父母和子女分别承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亲子合同”保证了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从而有效地变父母说、孩子听的“单向教育”形式为父母与子女互相承诺的“双向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0.
请关注“留守子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大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只留下了“六·一”、“九·九”部队驻守。“留守子女”的人数之多令人咋舌。报载:一所农村学校有23个教学班,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子女”455名。占学生总人数的54.4%,数量之庞大,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教育好“留守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留守子女”大多由祖辈代管。祖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代沟和认知代沟,加以传统的文化积淀因素,多数隔代管理只能是动物式的哺育,只供给吃穿,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的培养。因此,得不到父母呵…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界,人们习惯于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比做放风筝。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过于严苛,风筝的线就容易绷断;反之,如果过于放松,则风筝飞得不高。放风筝是一门艺术。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讲究“度”,切勿过犹不及。所以,智慧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张弛有度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13.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之无所适从,不能了解事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 ──陶行知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 ──陶行知漫画教育格言·陶行知系列@李波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者根据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把父母分为三种类型: 独裁型独裁型的父母给孩子设定严格的限制,企图按这些限制和传统来管教孩子,许多情况下过分强调秩序,会使孩子形成负担。伊丽莎白·  相似文献   

15.
“SFCE协同教育”是促进“双迁子女”(随迁子女和拆迁子女)融入城市化的路径。我们把“双迁子女”SFCE协同教育共同体的教育目标确定为五个方面:一是让“双迁子女”感受到城市生活、学习的快乐,使“双迁子女”对学校、家庭、社区、父母所在的企业有认同感、亲切感,并产生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亲切感;二是让学校成为“双迁子女”家庭、社区群众、服务企业员工心目中的“和美”学校,让“双迁子女”能够欣赏到校园的美丽,接受到教师的关爱,收获同学的友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三是让“双迁子女”家庭,在学校、社区机构和“双迁子女”父母所在企业的帮助下,成为和睦的家庭,让家长掌握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化解分歧,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聊天室     
怎样对孩于说“不”湖北·李本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海姆·呈诺特说:小孩子开口要东西,做父母的想说“不”,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怎么办?可以有4个阶段的“不”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好书推荐     
《师道》2005,(4):46-46
《母教文库·方法系列———享受成长》作者:陈晖应试教育里成长起来的最新一代家长的标志性成果,全面展现当今应试与素质教育双赢的最新理念。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但它的实施需要我们家长的从容,因为孩子的成长不能重来。这是一本书界的“另类”———它既是一本前所未有的教育智慧书,又是一本闻所未闻的幽默故事集。书中的内容曾在网上广为流传,令无数网虫“绝倒”,本书的主人公也由此赢得了“绝代母子”的光荣称号。这对母子到底“绝”在何处?当天下多少父母和孩子正被应试教育折磨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的时候,这位母亲却在谈笑间,让一贯…  相似文献   

18.
环球     
美国“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法”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里斯一生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他提倡父母为孩子每天朗读20分钟。他编写的几套“儿童听读手册”非常畅销。特来里斯认为,培养儿童读书兴趣,并不是简单地从指导如何阅读开始,而是先由父母诱发孩子想读书。这正是绝大多数父母所忽视的。这种巧妙的阅读诱发力出自父母每天娓娓动听的朗读,20分钟听读时间不长,但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想读的念头就会油然而生。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能谆谆善诱。他通过实践,证明坚持听读可以集中儿童注意力,丰富孩子的词…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过:“所谓教育,就是为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这扇天窗什么时候打开合适呢?现在,大多数中国的父母已经知道,4岁之前是幼儿智力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可是大多数父母是在孩子2岁之后才开始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那么,2岁之前呢?1岁之前呢?当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要“受教育”吗? 在距今190年前,一位居住在德国偏僻乡村名叫卡尔·威特的牧师,向人们揭示了这一秘密——零岁教育的秘密。这里所说的“零岁教育”是指对不满一岁孩子的教育。卡尔·威特同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子结了婚,  相似文献   

20.
在讲究教育 艺术的今天,一个忙碌的父母最具挑战的就是对孩子说出恰当的“好话”。专家认为赞美孩子、鼓励孩子,说一些令孩子振奋的话,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以下是家庭生活教育家查尔斯·史密斯总结的一些优秀父母常对孩子说的100句话。这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