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期刊,虽然地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但相对于中国期刊界而言,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在当前这个文学和文学期刊日益被边缘化的时代,《回族文学》不仅恪守着极其艰难又很纯粹的文学  相似文献   

2.
面临数字革命的巨大挑战,现在,一些纸质文学期刊已陷入困境,在这困境之中,我们必须坚信:文学期刊不会消亡,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文化,还有精神的追求,还有心灵用文学形式倾诉,文学期刊就不会衰竭。但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给文学期刊注入新的生机,寻找新的生存模式与发展空间?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挑战,跨越障碍和阻隔,对读者呈现新的面貌,应是文学期刊办刊人的自觉责任。  相似文献   

3.
面临数字革命的巨大挑战,现在,一些纸质文学期刊已陷入困境,在这困境之中,我们必须坚信:文学期刊不会消亡,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文化,还有精神的追求,还有心灵用文学形式倾诉,文学期刊就不会衰竭。但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给文学期刊注入新的生机,寻找新的生存模式与发展空间?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挑战,跨越障碍和阻隔,对读者呈现新的面貌,应是文学期刊办刊人的自觉责任。  相似文献   

4.
谢靖 《出版科学》2010,18(4):65-68,102
基于CSSCI(2000--2007年度)数据中中国文学期刊引文数据的统计,列出中国文学领域内出版社图书被引频次较多的前100家出版社。通过被引情况,分析这些出版社对中国文学学术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法制文学期刊从无到有,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以刊登法制文学作品为主的期刊就有十来种。不仅如此,法制文学期刊发行量都很大,有人统计,仅《中国法制文学》等五种期刊,期发数就达二百五十万册之多。法制文学期刊的兴起赢得了大量读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使不少人开始来研究这一现象。法制文学期刊是发表法制文学作品的园地,它的兴起和发展,是法制文学异军突起的一种表现。什么是法制文学?各家提出了不少界说。有人说,法制文学是指以法制建设为题材或以维护法制为主题的文学,也就是反映  相似文献   

6.
文学式微,文学期刊面临严峻的现实:要么走进市场闯出一条新路来,要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吃掉,要么坚守纯文学阵地继续平和而冷静地弘扬文学精神.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文学传播系统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文学期刊的外围生态环境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汉文)杂志创刊于1979年。被誉为中国文学黄金时代的上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内公开出版的文学期刊还比较少,文学期刊担当起文学复兴的大任。从《伊犁河》早期的杂志中,我们可以找到北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文学与梦想的时代,一阵阵的文学热席卷了每一片中国的大地。在这种大社会背景下,新疆文学期刊与全国的文学期刊一样,曾经有过辉煌与灿烂的历史,尤其是在80年代的前期、中期,更是一幅“万马奔腾”、“各显神通”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西部》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省级文学期刊,它先后有过很多名字:《新疆文艺》、《天山》、《新疆文学》、《中国西部文学》。应该说,在2000年以前,这本期刊一直是新疆惟一的省级纯文学刊物,也是新疆境内第一文学期刊,几十年来一直发挥着培养新疆本  相似文献   

10.
编审工作是文学期刊的核心内容,编审质量是文学期刊的生命。在过去的文学发展历史中,文学期刊在繁荣文学事业、推出优秀作品、培养作家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文学期刊在内的文化产业产生巨大变革,如何提高文学期刊编审工作质量,使文学期刊具备更大的发展优势,在更为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立足,成为现阶段文学期刊发展所应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文忠 《传媒》2016,(8):50-51
在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可以称为“黄金时期”,几乎每个省都出版了自己的文学刊物,并逐渐形成了阵容颇为强大的文学大军,吸引众多读者,《人民文学》《收获》等发行量都曾超过百万.获得如此佳绩,媒体的作用绝不可忽视.彼时,传播方式以纸媒为主,这就使知识分子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同时也使文学期刊成为文学、文化、思想的导引者,甚至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是一种“期刊化”的文学.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初,《西部》杂志又一次全面改版,与上海合作方携手并进,力图把杂志打造成华语世界里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文学品牌期刊。如同上一次改版,《西部》此举再次引起疆内文学界人士和期刊界的关注。在国内文学期刊大都步履维艰、勉强维持生计的状况下,《西部》却重举文学的大旗,猛然间令人有突兀之感,细细想来它的文学回归之路正是对文学期刊定位的明确:文学期刊的定位离不开文学,文学期刊的发展只能依托文学。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在编辑生涯中,文学期刊编辑活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在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中,他能够更好地根据特定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引导文学期刊和文学创作者的努力方向,坚持贯彻文学教育的理念,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学经过八十年代的高潮之后,商品经济的物质化大潮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目光,而更注重精神境界的纯文学从社会的中心被甩到了边缘,先前应运而生的大量的文学期刊也陷入了窘境,读者群的流失、发行量的下降、作品质量的下滑都成了文学杂志当前面临的大问题。文学杂志需要变革,需要突破重围,成了文学杂志和读者们的共同的期望。文学期刊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个失落的世界,不单发行量下降,而且主要是读者们对文学有隔膜,缺少认同感;对于大众来说,文学作品与生活现实有着距离,生活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们的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都在发生着变化,而我们很多作品还停留在过去的题材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形式上。文学杂志更是如此,很多杂志仍然是沿用  相似文献   

15.
陈洁  刘琦 《出版广角》2015,(5):110-113
《越风》是20世纪30年代创办于杭州的文学刊物,致力于通过回顾浙江地区历史人文来激发身处内忧外患的现代中国读者的自我牺牲精神。本文将《越风》置于中国文学的场域和杭州独特的出版环境中,以详尽的史料着重分析了《越风》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郁达夫、南社、鲁迅等各方面文学力量甚至与杭州政治势力的关系,探讨《越风》的文学主张和生存状态。和以往文学期刊研究大为不同的是,文中阐述了诸多从事文学期刊研究所要涉及的理论和视角,在此视野下,作者更关注的是期刊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史料。原译文3万字,本文为部分节选内容,重点在于描述《越风》作为文学期刊的生存环境,由于篇幅所限,略去南社与《越风》、文学与政治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仅保留梗概,望能达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期刊经历了1985年之前的文学外部功能取向上的读者本位回归和之后的文学艺术技巧取向上的艺术本位回归两大阶段,这两次回归对文学期刊自身的命运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回族文学》杂志是目前我国唯一以"回族"命名并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近年来顺应时代潮流,将图像引入文学,找到了一条读图与读文相结合的道路——以图像化策略为指导的文学期刊办刊之路。这是《回族文学》杂志连续三届获得自治区期刊界最高奖——新疆期刊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期刊作为一个整体如何走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境地,在不失却刊格和艺术良知的情况下,重新去获得广大读者对她的青睐,这是近十年来一直困扰着我国数以百计的文学期刊的一个课题。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来看,在目前国内文学期刊中,除如《人民文学》等少数几家权威性“纯文学”刊物和部分被冠以“通俗文学”之名的期刊拥有数量可观的读者外,其他大多数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无论是与自身曾经有过的“好时光”相比,还是与眼下期刊界其他种类如综合文  相似文献   

19.
文学期刊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是何等的辉煌,作家如雨后春笋,刊物漫山遍野。处于文化消费主角地位的文学备受读者的青睐,《人民文学》曾创下了发行量146万的显赫记录。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戏剧性地衰败,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江河日下,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停办。《昆仑》、《峨嵋》不见雄姿,《漓江》“宣告断流”,文学界的优秀期刊《小说》也与读者依依惜别。大型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感到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回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文学期刊动荡的历史,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中寻求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的一个尝试。一、文学期刊衰落的原因1.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文学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受到读者的钟爱,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多元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共存使文学受到读者的冷落。文字、音像、多媒体传播方式虽各有千秋,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但文化市场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娱乐生活类报刊的活跃、影视传媒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已夺走了文学期刊的部分读...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大批具有民族风情的边地期刊纷纷创刊或复刊,由此一直被遮蔽的边缘文化获得了自我表述的空间,并重塑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身份。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主义文化的迅速泛滥,边地文学期刊都先后进行了市场化的探索和转型。事实上,边地文学期刊在体制化和市场化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困境归根于少数民族文学书写和民族文化发展在延续性和潜力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