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实验考察我国高阶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N+N组合概念时,对两个主要组合概念认知机制的调用情况。结果显示:此群体偏向于否定“结构对位”机制建立的“属性映射”N+N概念意义的合理性;主要调用“场景构建”认知机制对N+N概念进行“关系连接”释义。这种偏向性一方面表明“属性映射” N+N概念是英语学习者的认知难点,母语认知机制在英语组合概念理解中有负迁移作用,另一方面提示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英语技能培养,也要加强英语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英语N+N型复合名词入手,详细地分析了此类复合名词中两个名词之间的各种关系,针对此类复合名词的语义进行了基本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N+N复合词因其表达的简洁性和构建过程的复杂性成为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是,英语隐喻型N+N复合词的意义构建过程并不是无规可循的,相反,它遵循一定的语义认知规律。本文基于Benczes提出的基于概念隐喻而创建的N+N英语复合词,旨在运用概念隐喻理论系统分析这类复合词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4.
名词形容词化是当下流行的N+N合成名词结构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N+N合成名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上的理据。名词形容词化一方面反映了名词的符号概念和类概念的转换,同时也是转喻视角化的体现。这种转换使得语言更加新颖和形象。  相似文献   

5.
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它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离心构式复名合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并且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与解读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语义构建上仍存在一定不足,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N1+N2"格式为研究对象,探讨格式内双音节成分名词的价位对格式语义的影响,着重阐述价位组合中的格式语义类型。由于名词配价成分稳定,高价名词组合的"N1+N2"格式语义明确;而低价名词组合的格式语义类型多样,在于配价成分的变化和增加,从而引发名词语义的抽象和泛化。同时,从历时、认知和语境三个方面分析"N1+N2"格式中名词价位受制因素,提出名词价位在格式内受制于词类活用方式,名词成分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以及语境定义等。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汉语N+N复合词结构里的中心语时,传统语法侧重从结构分析的角度进行客观描写,从而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认知能力,对于很多语言事实,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利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认知理论认和语音变化对汉语N+N复合词里的中心词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语体色彩方面确定N+N复合词里中心语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名词"结构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态特征、语义特征和认知机制等问题,从语言本身及人类认知两方面论证了用非范畴化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名词"更具解释力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新词显著增加,旧词也新义迭出。新词有三种常见组合:"名词+名词"组合,"形容词+名词"组合,紧缩词。组合后的新词与多元的环境和背景知识相互作用,在产生新概念和新事物的同时,新词的语义和用法也精彩纷呈。认知语义学的概念合成理论极大地促进了语言和认知的发展,鉴于新词的发展趋势,运用认知语义学对新词进行意义建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N的V”结构就是“N的N”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韧 《中国语文》2012,(5):447-457,480
本文认为,把"的"看成是"这本书的出版"中的中心缺乏足够的句法和语义证据。本文希望在沈家煊(2009a)名动包容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在语用范畴上符合向心结构理论,也在句法范畴上符合向心结构理论,整个结构的句法语义中心就是"出版"。通过讨论名词和动词在主宾语和谓语等句法位置上实现组合变化的能力,本文认为汉语名词的句法特征就是"[+N,-V]",而动词的句法特征就是"[+N,+V]"。本文进一步指出,如果接受了词类的包含模式,"能否受‘不’修饰"等语法功能已经不能成为区分动词和名词的分类标准了,因为词类划分策略的变化将会导致词类划分标准的变化,因此在名动包含模式中,提出"这本书的不出版"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此处"出版"就没有名词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有N1无N2"对举四字格由动词"有"与"无"对举而出,构成奇位固定形式;在N1、N2中嵌入意义相反、相对或相关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形成偶位待嵌部分;进入该构式的N1、N2须属于同一上位范畴、具有象似关系。"有N1无N2"构式义为:言语使用者对与其预期相悖的残缺领有关系朝着积极、正向的方向或消极、负向的方向做出的单向凸显性评价。该构式的构式义与构件义的互动关系为:构式的压制造成N1、N2的语义对比凸显或加强,N1、N2的语义关系制约构式义的浮现和凸显。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名名组合一方面反映了语言形式和表达的相似性,同时也揭示了意义构建的复杂性。因为该组合的意义并非来自其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整合后形成的新创意义。换句话说,非典型名名组合的意义是由这两个名词所构成的输入心理空间在环境信息和背景知识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一个具有新创结构的整合空间,然后经过组合、完善和细化产生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篇名在音节、组合及语义认知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篇名化的动因不仅体现在称名性和话题性上,还体现在节省空间、扩大信息量上。  相似文献   

14.
周日安 《天中学刊》2007,22(4):94-96
两类定语的三组句法语义特征与修饰语N1的意义运动关系密切:领属定语的"属"在组合中得到完整的保留,不存在义素脱落现象;属性定语的"属"在组合中被删除或弱化,整个组合凸显N2的"属"。名词定语"属"的保留或删除,还决定着名词在组合中的配价能力。  相似文献   

15.
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原有范畴特征,同时又获得新范畴的特征和功能的过程.汉语名词在非范畴化过程中,意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主观化,意义主观化是非范畴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非范畴化后汉语名词词义的主观化分析发现,其意义的主观化源于语法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先名词的实词意义不断弱化,而形容词性功能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表量结构a+N1+of+N2中名量之间的隐喻相似性为基础,借用映射关系图示,考察英语表量结构中隐喻组合的构建机制。首先,基于施喻者认知加工的程度深浅,隐喻相似性分为两大类:客观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其次,英语表量结构的隐喻式组合还蕴含动态与静态意象模式的区分,它影响了隐喻的建构方式--直接隐喻与间接隐喻。  相似文献   

17.
余诗隽  柳春燕 《培训与研究》2006,23(10):27-29,95
本文将句末“再说”分成“再说1”和“再说2”,认为“再说1”是典型动词,“再说2”则是正在发生语法化的非严格意义上的助词,并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着重描写了“再说1”和“再说2”在句法、语义上的不同,认为“再说2”是“再说1”的去范畴化,同时也是主观化的结果,其中语用推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汉语语法家族又添新成员——“比N还N”结构。本文用大量实例,从构成、表意、语法功能、出现语境几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夏珺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03-204
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框架,阐述了网络新兴词汇的范畴模糊化和非范畴化的现象。从原型范畴来看,核心易向边缘模糊,比如"某族"、"某体",某些情况下,在原型范畴模糊化的过程中,词义发生了改变,因而导致大量网络生词出现。从非范畴化来看,网络新兴词汇构成方式主要有自由组合、汉字谐音、数字谐音和拼音缩写等。  相似文献   

20.
外语学者刘正光关于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研究是语言学领域一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学术成就,为认知语言学作出了很大贡献。语言非范畴化不只是语法化的非范畴化,而是范畴化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知识类型以及知识概念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