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雄鸡脚下的南方某军港出发, 海军补给船犁过1400分里的碧波,终于向大海深处抛下那巨大的锚链——南沙到了。 那是4月的一个早晨,经过两天三夜的寂寞航行之后,巍峨的永暑礁盘同跃出南沙海面的太阳一起跳进我们的视野。我们先后登上了人民海军驻守的永暑、华阳、赤瓜、东门、南薰、渚碧等6个礁盘,和守礁官兵一起度过了15个难忘的日夜…… 南沙的屋 第一个跳上永暑礁礁盘的曹周年大校,望着矗立的营房,抬起右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南沙六个礁盘上开展了扩礁为岛的工程,引发关注。与此同时,中国计划斥巨资在南沙群岛的永暑礁建造机场的传闻也在持续发酵。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南沙永暑礁建机场,意味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沙的军事据点已经隐隐成形。  相似文献   

3.
难忘南沙行     
1994年12月6日至17日,记者随南沙巡防区第32批换防补给952船赴南沙,参与永暑、华阳、东门、赤瓜、南薰、渚碧6个岛礁的换防补给,亲眼目睹了南沙卫士战胜艰难困苦,顽强拼搏守礁的感人场景,深为守礁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敬佩!送行·海浪·晕船记者赴南沙之前,南海舰队宣传处摄影干事王红就告诉我:这个季节去南沙,风浪较大。我说:我已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无非是晕船吐几D嘛!果不其然,在北京乘飞机时还阳光灿烂,一到湛江,飞机整整穿了七八分钟云层才降落机场。湛江阴雨。我们顾不上休息,马上投入对南沙情况的熟…  相似文献   

4.
王智寿  张雷 《军事记者》2006,(5):F0002-F0002
南海风光无限好,聚焦军营写风流。今年3月27日至4月1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9家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20余人,劈坡犁浪,穿滩过礁,赴祖国南沙、西沙的孤礁荒堡,集中采访了驻守南沙、西沙群岛的海军守礁、守岛部队官兵。在半个月的采访中,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们深入南沙水暑礁、华阳礁、东门礁、永兴岛等礁岛,顶高温,抗湿热,战狂涛,发扬吃苦耐劳的顽强战斗精神,与守礁官兵同吃同住通过举行座谈、实地考察、一线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专题采访。记者们被南海官兵“爱国奉…  相似文献   

5.
记者团在永暑礁主权碑前留影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新闻采访。首都记者团不仅向全国人民集中展现了南沙卫士的时代风采,而且通过记者的理性思考,增强了人们对“海洋、海权、海军”的认识,彰显了南沙的重要战略价值。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新闻会战。短短13天的采访,8家新闻媒体共刊发、播出各类新闻稿件243篇(幅),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南沙热”。这是一次鼓舞人心的舆论推动。海军机关通过调研座谈和现场办公,解决了南沙官兵反映的近30个工作、生活难题,有效促进了部队建设。这是一次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中央新闻单位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坚持“…  相似文献   

6.
和众多发稿后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的新闻写作爱好者相比,我作为肩头扛着上等兵军衔的兵姑娘,实在是个“幸运儿”,因为我根本就没想到,自己刚学写新闻报道时写的第一篇新闻稿,竟然刊登在《人民海军报》的头版。1995年元旦前的一天,我部组织观看第32批赴南沙守礁官兵在某军港码头接受检阅的纪录片。片中出现一个特写慢镜头画面,首长一行依次跟列队在甲板上的官兵握手告别,祝愿他们早日凯旋,我发现一位少将和一名少尉握手时,他们的手似乎有意识地多停留了几秒钟,神情庄重却不失亲切,再仔细看相貌,将卒判若父子。这个短暂的瞬间冲激…  相似文献   

7.
南沙守礁人     
南沙,靠近赤道,远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 南沙有些岛礁隐没于水下,落潮时露出几块礁石,没有泥土,没有淡水,没有植物,甚至没有苍蝇蚊子。 南沙常年高温、高温、高盐、多台风,气候异常恶劣。 然而,南沙卫士却在这些大海孤礁上铸起了礁堡,成守着祖国海疆,保卫着祖国的蓝色国土。他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意志和忍而力,战胜艰难困苦,孤独寂寞,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守礁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12日,军报在一版位置刊登了《南沙卫士征礁联》的消息,同日,中央电视台也在《军事新闻》节目中播发了此消息。这篇不足800字的新闻,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消息刊播的第2天即有读者送来礁联。截至4月15日,两家新闻单位共收到应征礁联1500余件。这次征集礁联活动,没有一分钱奖金,也不发获奖证书,读者参加得为何这般踊跃?用一位作者的话说:“报纸真诚尊重读者,就会赢得读者的热心支持。”这使我想起了一件趣闻:一饭店开张之日,老板请名人题写“宾至如归”4个大字挂在门口,可登门客人却寥寥无几。一个“点子大王”建议…  相似文献   

9.
夜上华阳礁     
这是南沙群岛230多个岛礁中的一个,并不起眼。你甚至难以在地图上找到它的确切位置。但它是我人民解放军海军驻守南沙部队最靠南的一个礁堡,号称“南海第一哨”。从踏上南沙航程的第一天,我就向往着这个“第一哨”。现在,我们正面对着它,华阳礁。 晚饭后不久,我们乘坐的云舱号补给舰就驶进了华阳礁附近水域。但是补给却不能马上进行,因为运送  相似文献   

10.
《金钢》     
《全国新书目》2022,(12):116-117
<正>本书讲述了海军军犬金钢在西沙群岛屡建奇功,特种兵钟金泽带它转战南沙群岛,金钢在这片高温、高湿、高盐,台风、恶浪、险礁的海域中,与守岛的战士们共同守护着祖国蓝色国门的故事。军犬为西沙守岛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南沙的守礁部队也尝试让军犬上岗。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试训,没有一只军犬能在南沙待够两个月,最后都让补给船或经过的渔船捎回了陆地。  相似文献   

11.
韩杰 《声屏世界》2012,(8):127-128
5月以来的黄岩岛领土纠纷牵动着国人的关注,而各部门也正通过多种措施强化对南海诸岛的管控。其中,5月16日,海南气象部门正式新增对西沙永兴岛、中沙黄岩岛和南沙永暑礁3个岛礁的定点天气预报,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天气预报在气象信息发布与重要信息传播中的特殊意义。另外,从增设黄岩岛天气预报的价值层面上看,天气预报节目在强化中国大众的认知度与记忆度上,还拥有着强大的标识性与教育性作用。权威平台节目深入人心以气象节目中播出时间最早、影响中国受众面最广的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为例来分析,这种强化作用更多的是来源于气象信息传播中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一、追寻崇高之旅3月29日至4月10日,海军政治部组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8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搭乘海军883号大型补给舰远赴南沙,实地采访报道南沙卫士爱国爱礁、扎根天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记者团一行17人,由军报总编辑孙晓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明华等带队,人数之多、规格之高为历次南沙采访所罕见。出发前,孙总编说:“南沙之行,是一次追寻崇高之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明华副台长说:“我将怀着一颗‘朝圣’的心,走近南沙、感受南沙。”两位领导同志的话,正是记者团所有成员的心声。我们从湛江军港启航。这次是南…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报》最近新开设的一系列为基层官兵服务的专栏,深受读者欢迎。从《基层寻呼》这个专栏里,我们深深感受到军报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4.
《集思广益》专栏,是固定在解放军报第一版上的一个小言论专栏,是由军报评论部主办的。它正式诞生于1986年4月26日(它的前身是(思考笔谈)(供您思考》)到1996年4月26日,已满10周岁了。10年来,这个专栏已发表小言论1120多篇。一般每周发表2-3篇,最多时一天发表3篇。《集思广益)是我军基层官兵的一个群言堂。它主要采用部队基层官兵的来稿,直接面对基层官兵发言。10年来,它始终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力求反映时代脉搏,交流官兵心声。所发稿件大多只有三四百字,多能虚实结合,就事论理,较好地体现了“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15.
在祖国最南端的永暑礁上,有七名江苏籍官兵守卫在那里。他们每接到一封亲人的来信,短则2至3月,长的要达半年之久。其生活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他们以苦为荣。羊年春节前夕,通过卫星电话,他们请求海军某部向本报转述对全省人民的美好祝愿。新华日报2月15日(正月初一)发表的《卫星遥送赤子情》的快讯,及时反映了这七名官兵“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赤子之情,颇为感  相似文献   

16.
提起祖国的“北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高寒奇冷,这里年平均气温-55℃,历史最低气温-57℃,无霜期只有80多天,地面3米以下是永冻层,素有“高寒禁区”之称。驻守在这里的某边防官兵正是在这片冻土层上无私奉献.年复一年经受着冰刀剑雪的洗礼……  相似文献   

17.
为和平时代的英雄塑像──《人民日报》系列报道《南沙西沙巡礼》探析张其瑶本栏责任编辑邓俊铸剑为犁是人类共同的梦想。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国不可一日无防。于是,在硝烟散尽的土地上,有人在享受着和平,有人在保卫着和平。只是,过着安宁生活的人们是否记得保卫这...  相似文献   

18.
1989年3月,我们奉命到西藏拉萨市执行戒严任务。翌年4月,我们撤出市区移驻到西郊的“八一”农场休整待命。一天晚上,我从营党委扩大会上得知,营党委明天要在全营戒严官兵中,发起向北京第十届亚运会捐款集资活动。第二天,我就到营部的捐款现场打听情况,发现一位来自贵州贫困山区的新战士陈昌明平时十分节俭,每月除留下5元零花钱外,其余全部寄回家中。但当他一听说为“亚运会”捐款时,就大方地将身上的5元零花钱捐了出来。于是我就依据这件小事写了一个消息稿。当时,自己只是一个刚学步的爬格者,与报社的编辑、记者都不熟。于是就…  相似文献   

19.
纵横万里走边关.带着感情蹲基层。从2011年9月8日开始,我们…行5人的“走基层”报道组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贾永率领下,克服高原缺氧、道路塌方等困难,用20多天的时间走访了西北高原的3个边境县、3个边防团、3个兵站和3个高海拔哨所。把镜头对准高原深处的农牧民群众和风雪边关的基层官兵.用真情服务边疆军民.先后采写了14篇文字通稿.推出了260多幅新闻图片和3个网络专题.受到了官兵们的欢迎和新华社领导、兰州军区首长及新疆喀什地委领导的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20.
吴元康 《历史档案》2005,(2):33-37,53
我们今天庆祝太氏有两种意思,第一是庆祝太氏六十四岁的生日,第二是庆祝太氏中国名的命名日。太氏是诗哲,并且是革命的诗哲。中国文化受印度影响很多,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欢迎代表印度的最大人物,并且刚逢着他的生日,替他做寿,实在是凑巧极了。梁任公先生又替他起一个中国名,今天就是命名日,所以一方祝贺老诗哲六十四岁的生日,一方又是祝贺一位刚生下来不到一天的小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