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辉 《精武》2002,(3):23-23
2003年2月24日为已故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万老前辈为中国武术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不朽的一页,“福建省武术协会万籁声功夫研究会”众位万老弟子积极筹办“当代著名武术家万籁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以弘扬、推广自然门武术。  相似文献   

2.
为弘扬国萃,发现和培养新一代武术人才,经上级体委、教委批准,由当代武林泰斗万籁声之传人们,在山东省开办“枣庄万籁声武术学校”,公开面向社会招收品行端正,习武目的明确的学员。万籁声,是著名的技击家、气功家、武术教育家,其功夫得自南北大侠杜心五等数十位高人传授,复经万老八十余载之行持淬  相似文献   

3.
《武当》2011,(7):2
梁超群,广东湛江人,中国武术七段,现任法国自然门武术协会会长。15岁拜著名武术家万籁声先生为师,为自然门传人。1996年春,应法国武术总会邀请赴巴黎授武;1997年春,在巴黎成立法国自然门武术协会;1998年11月,荣获中国武协  相似文献   

4.
自然门武功是近代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享誉海内外,为习武者所推崇、仰慕。自然门武功由始祖徐矮师传杜心五,杜心五再传万籁声。三代宗师均文武双全,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万籁声先生更是把自然门武功发扬光大,将武术技击中专一挖掘人体内部潜能的内功发展至极,把中国武术干百年来灿烂的内功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后人受益。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8日,在湖北省鄂州市西山风景区名人陵园举行了隆重的“万籁声先生骨灰迁葬祭典仪式”。福建海峡自然门研究院、广东潮汕自然门武友会、山东枣庄自然门研究会分别派来了代表。澳门万籁声武术健身会会长、湖南自然门弟子及厦门的万师早年弟子施载煌先生(武术七段)也参加了祭奠。为弘扬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鄂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西山风景区内兴建“鄂州名人陵园”。万籁声老师成为第一个进入“名人陵园”的名人。陵园绿树环绕,万老陵墓坐落其中,犹显幽静自然。墓碑上刻着“武林泰斗一代宗师万籁声大师之墓”,左右两侧刻有万师所书“以武侠精神矫正萎靡之意志以武术技能起此委顿之体格”,正是万师一生所努力的以武报国、强种强国之信念。墓碑两侧雕刻着腾龙,以示不朽之精神,鞭策着众门人,继续努力,发扬武术  相似文献   

6.
万籁声先生(1903-1992年),是我国著名武术技击家、教育家、自然门一代宗师。他13岁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就学,后毕业于北京国立农业大学森林系,并留校任助教、讲师等职。其文武兼修,先后拜赵鑫州、杜心五、刘百川为师,精通少林六合门、少林罗汉门、自然门功夫及原式太极拳,并从王显斋:苏灰元、邓芷灵、王荣标等奇土学习道功、药功及伤科,经过几十年淬炼,形成了独特的万籁声武学体系。1928年,万籁声以一部综合性武术巨著《武术汇宗》赢得“武林文星”之美誉,从此展开了武术事业的旅途。他凭借超凡的自然门武功,驰骋大江南北,夺冠于华北五省武术选拔赛、国考及上海对抗赛,开办军官讲学堂:南京军校武术总教馆,创办两广国术馆、湖南国术训练所、福建永安体师……解放后万老以行医为业,以奇方妙方活人无数。晚年致力于整理武术  相似文献   

7.
著名武术家万籁声纪念园揭碑仪式暨追思会在福州举行武术自然门的一代宗师万籁声先生纪念园揭碑(幕)仪式暨追思会于2004年2月14日上午在福州三山陵园隆重举行。 万籁声,学名常青,号玄威,1903年出生于湖北鄂州。自幼尚武,师从杜心五、赵鑫洲等八位武术名家,尽得真传,博学百家之长,成为六合门和自然门的一代宗师。自1946年起,定居福州近50年,福州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早年所著的《武术  相似文献   

8.
万世友 《精武》2005,(8):44-45
武术家万籁声,190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原名万常青,少年时代即住北京,十七岁考入国立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他自幼爱好武术,在校期间,曾拜沧洲神枪手刘德宽高足赵鑫洲为师。万常青学了三年少林六合拳后,听说有个叫杜心五的,以前是湖南一带著名的武术家,因“神经不正常”流落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技击格斗的精华”的自然门,在中华武术众多门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相传自然门系晚清武林怪杰徐矮师所创。他熔少林、武当于一炉,讲究“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徐师单传杜心武(杜曾任孙中山先生贴身保镖),杜又传给当代著名武术家万籁声。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1月3日下午2时35分,原广东省武术队总教练、我国著名武术家、南派一代武术名师、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武术十大教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陈昌棉先生在广州家中安详仙逝,享年95岁。陈昌棉,“十大武术教练”,“广州市武术协会成立60周年永远成就奖”,《中华武术》30年最具武术影响力人物。  相似文献   

11.
于志钧 《武当》2008,(5):4-7
解放后,中同武术发展战略失误的集中表现是,由有关部门组织编纂的二都垄断性武术大典——《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前者严重歪曲中国武术发展历史,千方百计在历史资料中为今天的“现代武术”寻找历史根据;后者用所谓西方科学系统即解剖学的原理肢解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12.
木子 《中华武术》2006,(7):31-31
北京市武协举办的纪念武术大师刘晚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于2006年5月27日在北京举行。参加大会的有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武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国荣,原国家武术院副院长张山,北京市武协常务副主席吴彬,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毛新建,市武协所属各拳种研究会负责人,武术专家,学者,山东、黑龙江等省市代表,刘晚苍先生弟子、再传弟子和家人亲属等,共近200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3.
杨玉冰 《中华武术》2006,(10):33-33
孙剑云先生,为孙式太极拳宗师孙禄堂之女。中国武术八段,“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中国武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先生九岁随父习武,得家传。时人评日“得其父神”。修武近80年,守武德,远名利,自强不息,其师兄刘如桐赞日:“灿若繁星集万人视线,明如皎日放一代光辉:”  相似文献   

14.
樊宜兴 《精武》2008,(12):55-56
中国武术,路在何方?热衷于武术事业、出身于武术世家、对中国武术的现状和历史有着深入研究的樊宜兴老师,纵观历史,结合当下,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给中国武术指出了一个发展方向,那就是——“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武坛名人录     
洪正福(1923~)武术副教授、国家级武术裁判。安徽祁门人。1939年始从王于歧习南拳,后从著名武术家万籁声习武50余载.精六合门、自然门武功,并擅治伤接骨。1957年获全国武术观摩大会表演奖。一生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先后任福州八中体育教研组长,省体工队武术教练,福  相似文献   

16.
申国卿 《体育科学》2007,27(5):88-91,96
联系文化发展时间、空间维度的4大特点,从文化整体发展的角度,对于21世纪的中国武术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中国武术发展中的“传统”与“现代”问题,强调了“整合”战略对于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21世纪武术文化发展的“创造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论证了武术文化发展环境“今非昔比”的客观历史现实,指出文化全球化时代环境下中国武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风报信     
美国“中国武术夏令营”在京闭营 由美国青年冠军武术会(YoungChampions wushu)组织的2004“中国武术夏令营”6月6日下午在北京吉利大学武术学院闭营。当营员们从著名武术家吴彬手中接过“中国武术培训班合格证”书时,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不少人手捧由吴彬签名,带有杰·李(美国人对李连杰的称呼)功夫图像的证书,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有的甚至请吴教练在运动杉上签名留念。吴教练看着这群金发碧眼的洋弟子在结业式上一招一式地操练武术,心花怒放,也为自已在退休之后还能为传播武术尽绵薄之力而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8.
经国家体委批准,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主办,杭州太吉实业机构、杭州名吉广告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首届“中华武林百杰”大型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华武林万里行”,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不久将起程。 “中华武林万里行”活动,是中国首届“中华武林百杰”大型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大盛举。其旨在进一步发掘、整理、继承和光大中华武术,展示中华武术的神韵与风范,推进中国武术全面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精气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武术历代拳种流派的习武要义。中国武术在“精气神”学说的影响下,无论内在精神还是外在形体都始终贯穿着精、气、神的表现,突出着武术的风格和特点。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医学理论视野下的“精气神”作为研究的起点,以中国武术的“精气神”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国武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和“攻防意识”的视角来认识“精气神”这一武术范畴下的概念。通过对中国武术“精气神”的研究,力图可以使人们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全新的视角来认知中国武术,从而实现对中国武术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较为全面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缅怀先师武林功业,本会隆重推出万籁声功夫系列教学录像带:《自然门武术气功》、《万籁声应用器械选粹》、《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剑述真》、《自然拳、马牙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