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解题只是想到进的一面,而很少想到退.所谓“进”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逐步深入地解决,这对简单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用的.但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只想进有时会感到无门可人,怎谈逐步解决?而所谓退即是把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简单问题想通了,想透了,原来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为什么题目是这么出的呢?想到其中的奥妙便能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以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掌握这种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3.
<正>一、辅助题目的提出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辅助题目是这样的一种题目,我们考虑它并非为了它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希望对它的考虑可能有助于我们解决另一道题目,即我们原来的题目.这道原题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而这道辅助题目则是我们试图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高中数学课本中的习题就有不少这样的辅助题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辅助题目进行深入的探究,揭示它们隐藏的某种解题套路及内涵,  相似文献   

4.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我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模式,以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因此,当我们解完每一道题后,不光只是考虑是否有错解、漏解,以及是否还有其他解法,还应当深入思索,根据题目中的隐含关系,发掘可供应用的一般模式,用以解决其他问题。这对于拓宽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以一道平几题为例,以视一斑。  相似文献   

5.
从未知到已知,这是进,也是我们解题的目的,然而,在很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为了达到“进”的目的,而不得不“退”下来.华罗庚曾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以退求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辩证思维,是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本文拟从几方面来浅述以退求进这种辩证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解题教学中,我们常可发现:观察力强的学生,能够通过对所要解答的题目的感知,全面而迅速地获得题目中数与形方面的多种信息,并能准确、及时地从中“筛选”  相似文献   

7.
一、审题的意义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解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解题所需要的信息首先是由题目提供的,但作为整体的题目本身并不会主动、有序地向我们的大脑输入有关信息,它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审题就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辨认、转译的过程,它是主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知觉活动,并有思维的积极参与: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骤,它是解题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细致深入地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数学解题模式的教学,对绝大多数学生采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于中学生面临的大多数数学问题是通过模式识别或者将陌生的问题逐步转化为熟悉的模式来解决的。然而,孤立而不得法的解题模式教学.容易形成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一些学生只会机械地对题型、套模式,而不会灵活地进行转化,原因就在于此。例如,一些学生着到题目:”解方程首先想到“两边平方”这一模式(这是由于解无理方程的教学过程申反复强化的结果),于星步入冗繁的运算Z中。对于解方程至一般的6活‘为解因式’却常常‘想不起采”。事实上此方程可…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同学们在解题时,理解题意也就是理解命题的意图,这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对题目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从题目的情境中排除干扰信息,捕获正确信息,才能使问题得到巧妙且迅速的解决。如不能深入理解题意,则可能会被题目中所设置的干扰信息所迷惑,误入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这样可能使解题过程变得复杂而不能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还可能“陷”进去而不能自拔,造成思维混乱,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对同学正确思维的培养,还应注意自身的钻研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如果在解答过程中,感到“进”有困难,或无路可“进”时,不妨逆向思路,考虑“以退为进”的解题策略。“退”就是从一般退到特殊,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抽象退到具体,从整体退到局部,退到保持特征的最简情形。先解决简单的情形,处理特殊的对象,再归纳、联想,“进”而解决一般情形。下面例说“以退求进”的两个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类思想是我们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也是很常见的思想。在中考中,常有这样一类考题,题目中除了明显的已知条件外,还有一些不易想到的隐含条件,造成解题“陷阱”,让学生解题时往往出现解题答案不完整,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们在解题的时候,往往只是注意解题的答案,而不是去索求解题的思路、方法以及解题的最佳过程,当他们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也很自然地想到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去做,从来不去想想用别的简便的方法,久而久之并养成了一种解题习惯,当他们遇到数据量很大的类似题目时,他们就很难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很显然这种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特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就更难面对成千上万的问题,为此在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解题.”而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又取决于其智能、技能的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科学的加工整理,深入思考,从而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以保证顺利地输出加...  相似文献   

14.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题设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背后,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从而造成解题错误或冗繁,或认为题目条件不足而束手无策.充分挖掘隐含条件,使之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这是解题的必要条件.下面就如何深入挖掘化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解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而寻找解题问题的途径是一个积极活跃的综合性的思维过程,面对一道数学题,应该如何想?怎么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联想.联想就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即寻找出一个我们熟悉和相似问题或与题目接近的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0”这个具有特殊而又有意义的数字符号,学生们在解数学题时,常常会碰到它,而在解生物试题时,很少想到它,因为大自然的生物是活生生的,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生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一般地都能看得见,摸得着。怎么会“没有”(0)呢?你在平时解题过程中,是不是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某题按照既定思路解决时,却突然在某一步无法继续解下去,此时若采取“变向思维”的形式,运用“迂回包抄”的战术,必然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所谓变向思维法就是突破思维的定势,在保证问题本质不变的前提下,将题目给予的信息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形成有利于解题的新框架、新结构,使题目结予的信息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从而优化解题思路的一种解题方法。下面列举几道关于“零”的生物学试题,谈谈这方面的解法。  相似文献   

17.
自我检测篇     
解题时,同学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面前的问题上,一心一意地思考条件与结论的内在联系,或许是不停地演算、作图、推证,这是解好数学题所必不可少的程序.但也应该想到,同学们解题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正确的答案.我们解数学题的情景不尽相同,所解的题目更是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两道数学题常作为运用转化思想解题的范例出现在高中各种数学复习资料中,但不少人对其解答只是依葫芦画瓢,谈不上对题目本身“科学性”的深刻理解.因此,本文对这两道题本身的“科学性”进行初步探析,通过分析得出这两道题目本身都是科学而合理的,是训练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题.熏陶学生间接证明思想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些能力主要是通过解题数学来获得和提高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虽然能努力去寻找解题途径,但往往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的视而不见,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发现,只是从题目中表面所给的条件去求解,而忽视了“隐含条件”。其结果造成解题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错误。要排除“隐含条件”对解题正确性的干扰,关键在于如何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例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lgk)x~2-2x+1=0有两个不同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解题时总是习惯正向思维,一般总是从问题的正面入手.但是,高中数学中有很多问题从正面着手不易解决,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尝试采用“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降低题目难度.所谓“正难则反”,归根结底是一种“转换”的数学思想,其中的“正”和“反”也会依据不同的题目而发生转化,这是一种打破常规思维,采用逆向思考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