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通识课程改革是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大学语文"通识课的建设和远程开放教育学实践案例表明,我国电大在通识课程教育改革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时也遭遇到不少的困难。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电大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性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其最终目的是为将"大学语文"打造成我国电大的通识教育经典课程和示范课程服务。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已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实施,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支撑点。厘清和明确课程定位以及解决其他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是大学语文实现其课程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具有工具性、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四大特性,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大误区,在具体教学中只有远离误区,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紧扣四性组织教学,才能实现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理工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也呈常态化。本研究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新转变,从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为新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以其倡导培养和谐发展的"全人"的教育思想逐步成为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大学语文课程多方面契合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湖南省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专用教材<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2008年秋季,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将"大学语文"列入必修课.一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进行了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强化通识教育理念,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课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人文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创新性,在教学方式上要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是高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人文通识课程,在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课也受到了冲击,文章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对"大学语文"课的教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文学性、思想性、文化性、情感性兼备的特征,其在提升学生素质、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创新水平及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效能,多方面契合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具备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条件和功能。高校将大学语文定位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进行专题式教学改革,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能间接实现通识教育的全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部分高师院校的通识课程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高师通识课程未凸现师范性,具体表现在:通识课程分类不明确,提高学生师范素质的课程较少;内容单调,选修课程数量不足,涉及领域窄;通识课程设置过于随意,设置模式僵化,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课程总量虽大,但学生自由选择度过小;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泾渭分明,缺乏整合;通识课程的教学枯燥,缺乏活力。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要凸现师范性应从师范教育的独特性和培养目标两方面着手,只有在师范性的基础上来进行的通识课程,才能激活学生"通识"的兴趣,真正实现通识教育应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通识类公共基础课,具有“文以载道”的德育功能以及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提升其道德修养等教育目的。文章梳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发展现状,阐述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讨疫情及网课盛行背景下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大学语文将如何以微课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流行语渗入大学语文教学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流行语包含着丰富的当下文化因素,可以弥补大学语文课程语言学教学的缺位,是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母语语言素养的途径之一,恰当使用有利于营造课堂创意氛围。指导学生积累流行语,分析掌握流行语词的构成理据和文化信息等,有助于使用和改造流行语创新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研究,考察近十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建设的创新、发展与不足。研究认为,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在教学实践的创新上主要表现为:凸显课程人文性,积极建构相关课程群,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并注重对课程特色品牌的打造。但是"文"和"语"的关系比重出现偏差、教学视频摄制手段较为单一、网络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和大学语文教师对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掌握不足等成为制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卫兵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102-105
大学语文教学有别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将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学重点无可厚非;但轻视语言知识,甚至彻底排除于大学语文教学之外则失之偏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化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来说,语言知识是桥梁、是窗口,是镜像。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看,大学语文教材都应当给语言知识的教学留下适当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课在高校人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教学时,弘扬人文精神,彰显人文教育的力度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时代教育的本真诉求.为此,结合大学语文课的特点,以趣催文,以史识文,以典铭文,以教养文,才能有效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青年学生良好品德、健康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若能有效利用《大学语文》课堂,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将会对帮助学生成为格调高雅、充满人文情怀的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以通识教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两者相辅相成。大学英语课程的选修课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医院校应该以中医文化为出发点,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从课程的需求评估、教学计划制定,以及评价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入手,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做到外语教学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语文是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经典、体察涵泳是学习中国语文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方法。汇集中国古代经典散文和韵文是中国语文教本编写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主要是为中文系之外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设计的,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普遍接受水平,不太深,力求简明,深入浅出.讲课时要注意扣住"语文",通过专题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有一个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能多少引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完整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必须把人文精神贯穿在大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大学语文除了语言文学方面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兼有音乐、美术、舞蹈、电影名作等艺术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期达到拓宽学生人文视野,培养艺术感悟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生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独立学院之大学语文应该将社会交际言语综合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践行"母语高等教育"观,注重个体精神的成长和语文潜在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发展相配合,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0.
贵州开省较晚,但自明代中期之后,贵州文人学士联袂而起,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笔弥足珍视的精神财富。因此,我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补入贵州古代文学之内容,或应开设贵州古代文学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爱我贵州、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