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境 《中学语文教学》2000,(9):23-24,27
200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在赋分、题型、选文、设题等方面,与1999年高考基本保持了一致。在语文教学(包括语文测试)大讨论进一步展开、《教学大纲》及各种教材纷纷修改变动的背景下,这种一致不仅体现了国家级重大考试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命题原则,更体现了命题者对新时代人才素质的理解、对中学语文教学性质和任务的理解,是命题者在语文教学观上的一种坚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书面测试仍然是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形式。小学语文考试命题,首先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水平,其次要突破旧有的命题方式,还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本人认为,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命题要注意“五化”。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背景下,考试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命题设计应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突出考试的诊断、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考试成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命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亲和力、注重学科整合、增强趣味性、关注差异、回归生活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的复习与命题考试是一个旧话题,之所以重提这个话题,其目的是要给"复习与命题考试"注入新的活力。关于"复习与命题考试"的意义无需赘述,但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复习与命题考试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实践。习作测试是语文考试的一项内容,是评价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习作测试的命题方式及考核方法既影响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又影响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水平发展状况的正确评价,本期发表两篇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本期数学复习与命题考试的多篇文章,站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高度,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出发,用课例具体地展现了在复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觉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关于"命题考试"也明确提出了检测命题的"四个关注"及在命题中要突显"五性",内容具体、翔实,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值得一读。——编者  相似文献   

5.
曲曼娜 《广西教育》2009,(32):26-27
如何通过书面检测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发挥正确的教学导向作用,这取决于考试命题的理念,取决于考试命题的内容和形式。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对中考命题进行积极探索,使中考考题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考试主要是偏重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命题的方向侧重在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在考试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指标。这样就使得语文考试命题与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王芳 《江苏教育》2008,(14):12-12
一、重视基础,要着眼语言的运用 长期以来,我们关于“双基”方面的语文考查习惯于单项的语言训练,削弱了语言的整体功能,不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测试应着力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尤其是语言运用的能力。经过探讨,我们确定,语文考试命题仍然应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水平测试缺乏实证性的研究.阅读测试命题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测试标准与命题规则。在这个教学被考试“绑架”了的年代.考什么就教什么.阅读题的命题质量直接左右着阅读教学。导致阅读教学脱离学生的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端正命题指导思想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考试评价不是选拔,不是要把学生考倒,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应该是让考试成为学生一次精神的体验与愉悦。应让语文考试成为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种;成为教师的一次检验,一次关怀,一次企盼;成为学生的一次体验,一次展示,一次创造,一次满足。二、命题内容突出“四性”命题的内容要体现“四性”,即基础性、综合性、生活性和人文性。1.基础性语文考试的内容要考查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和习惯。这些内容应该是语文的根、语文的本,是语文的保底工程,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要牢牢抓住,不能忽略和放松。…  相似文献   

10.
考试既是对前一阶段的教学状况进行检测,又是对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引导,考试的命题因此而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为,考试的命题要依标扣本,注重"四性",即基础性、应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一、基础性--厚实基本知识 语文考试命题要引导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字词句段篇(包括标点)的扎实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语文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及能力的重要方式 ,命题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目前语文考试命题尚存在繁琐、封闭和刻板的误区。改革语文考试命题要着眼于学生发展 ,要化繁为简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注重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健全个性  相似文献   

12.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扬”与“弃”的选择中,考试命题这根实际存在的“指挥棒”,最能从根本上动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反对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教为考服务”的做法,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健康、主动、和谐地发展。为此,我们就应该调整“指挥棒”,使考试命题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符合《大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到“考为教学服务”,真正使考试成为一种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最终教育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小学语文、数学考试命题进行了尝试性…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评价建议”中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内容,明确提出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同时,对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和命题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为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依据。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从情境的创设、命题材料的选择、测试任务的设置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本着有利于初中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发展的原则,延续了近四年中考命题的基本格局,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的传统.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突出关注现实生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导向,期望对初中日常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正《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4期叶丽新《测试框架:语文考试改革的重要着眼点》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和目标、评价理念尚未在考试层面得到较好的体现,考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尽如人意。反思我国语文考试的命题依据,借鉴国际阅读测评项目PISA、NAEP以及PIRLS的经验,我国迫切需要构建语文"测试框架",以完善或更替既有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新构建的语文"测试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在能力考查、素质考查等方面的设计上,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命题者希望通过高考命题的引导来更好地推进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的良性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从总体上看,今年的语文试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语文考试评价方式的不断变革,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习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 (一)命题要有针对性 命题的针对性就是要研究题目如何出得切合学生的实际,如何因年级、因班级、因学生而异,不能"一刀切",不能"一种活动一道题,不分年级高和低".  相似文献   

18.
字词教学现实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边缘化倾向,导致学生错别字泛滥,也制约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考试命题者、教材编写者,都应高度认识字词教学的重要性,真正有所作为。要进一步完善教材的编制,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要扎实有效地实施字词教学,奠定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伊始 ,宜昌市这片语文教改的热土再出惊人之举———全市中考语文实行开卷考试 ,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开卷 ,不是追求简单的考试形式的变化 ,而是实现教学和评估观念的进一步更新 ;开卷 ,不是一时冲动的时髦之举 ,而是语文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成功反映。实际上 ,考试并非与素质教育绝对不相容 ,素质教育也并非排斥考试。在考试不得不作为可行的选拔手段的情况下 ,考试命题就承担着选拔和导向的双重责任。如果考试命题是科学的、规范的 ,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 ,那么 ,它就切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规律 ,就会有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语…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顺义区是教育部确定的语文中考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我区1999年中考语文试题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本区《1999年初中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命题。全卷内容与形式均有较大变化,突出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考查,具有对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