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用年级]四年级下学期 [真题回放]这天,喜羊羊带羊群外出,路遇灰太狼带的狼群,狼对羊垂涎欲滴.这时,正巧来了个猎人.猎人知道喜羊羊聪明,便对喜羊羊和灰太狼说:"你们把羊群与狼群混合编成组,各组的总数一样,排列方法一样,每组里一只狼,其余都是羊.编组后再把各组连成长队.我把枪口对准第20只,如果第20只是羊,所有的羊就让狼吃;如果第20只是狼,那结果就不用说了."灰太狼想:每组一只狼,其余都是羊,这第20只肯定是羊.  相似文献   

2.
狼、羊、卷心菜过河的难题有个人要过河,他带了一只狼,只羊,还有一箱卷心菜。河面上只有一条小船,但是船非常小,每次只能载一个人和狼、羊、卷心菜三个中的一个。当人不在岸上时,如果狼和羊在一起,狼就会吃羊,而如果羊和卷心菜在一起,羊就会吃卷心菜。如何才能把狼、羊和卷心菜安全的载过小河呢?三个传教士和三只吃人兽过河的难题仍然是在这条小河上,来了三个传教士和三只吃人兽,还是用船将他们运河到对面。但是每次船上只能载两个,并且来回往返的过程中船上至少要有一个传教士或一只吃人兽,即船不能是空的。要注意的是,当岸上某一边的吃人…  相似文献   

3.
1.每人分一颗糖,最后一颗连盒子一起给一个人就行了。 2.先把羊运过去,猎人回来。再把狼运过去,猎人抱羊回来,再抱白菜过去,猎人回来。最后把羊抱过去就OK了。  相似文献   

4.
定义新运算     
有一类关于定义新运算的习题,就是在题中规定一个新的运算法则(或概念),并按照这一新法则进行运算.现举几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法. 例1 羊和狼在一起时,狼要吃掉羊,所以关于羊及狼,我们规定一种运算,用符号△表示:羊△羊=羊;羊△狼=狼;狼△羊=狼;狼△狼=狼.以上运算的意思是:羊与羊在一起还是羊,狼与狼  相似文献   

5.
2010年北大自主招生语文卷中,有一道题选自网络歌曲《全世界都在笑中国傻》,该歌曲改编自S.H.E的《中国话》:“历史长河向前淌/岸上睡着一只羊/河里漂着一条狼/狼要拿羊当口粮,羊要认狼当爹娘/羊要救狼狼要吃羊/不知是那羊救狼还是狼吃羊。”该题要求考生根据歌词找出“韵脚”,再用其中的四个字造句;  相似文献   

6.
一一位退休老人去日本旅游,看见几个孩子在玩一个叫《生存》的游戏。那是几副卡片,上面分别印有虎、狼、狗、羊、鸡、猎人的图案。三个孩子各拿一副出牌,规则是虎能通吃,两个猎人可打死一只老虎,一个猎人可打死一只狼,两只狼可吃掉一个猎人。老人在观看过程中发现,当孩子手里的虎和狼都灭亡后,一只羊就能吃掉一只狗。他不解,就问孩子,羊怎么能吃掉狗呢?孩子们认真地说:“因为虎和狼没有了,狗没什么可怕的了,处在一种安逸放松享乐的状态中,此时不但一只羊能吃掉它,两只鸡在一起都能消灭它。”阅读上面材料,就“虎、狼与狗”这个话题,任选一个…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讲的故事名叫亡羊补牢。我的羊丢了,我的羊丢了。肯定是万恶的狼吃了我的羊。了。谁能帮帮我,我需要一杆枪和一个优秀的猎人。大妈,有手榴弹吗?先借我两个。我不需要医生,我需要猎人!朋友,我能帮助你,我是本镇的医生。戴上我给你配的眼镜,你就明白了。可爱的羊,你们从狼  相似文献   

8.
下面是一则古老的故事:一位猎人带一只小老虎、一只小羊和大白菜过河,由于每次只能渡过猎人与他所带三物中的一种,并且当猎人不在时,小老虎会吃小羊,小羊会吃大白菜。在这则有趣的故事答案的背后就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准则——不相容准则,即若羊与老虎在一起,就不可能有活着的羊。如果把这一准则引入到化学推断题中,常常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很有限的,因此,在数学活动课中我常常采用游戏的方法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次活动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人要把一只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从河的这边运到对岸去,但不能同时把三种东西都运过去,也不能把狼和山羊或山羊和白菜一起留在河岸上,每次只带一个“乘客”,  相似文献   

10.
狼和羊     
狼(一)西山有只狼,东山有只羊。西山上的狼要吃东山上的羊,东山上的羊去撞(zhuang)西山上的狼,吓得西山上的狼,不敢(gan)吃东山上的羊。  相似文献   

11.
《会摇尾巴的狼》(六年制小语五册28课,五年制第五册33课)把狼和老山羊都拟人化了。它们有语言,有神态,有动作。因此,可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采用对比法组织教学。一、语言对比,揭示性格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对话是这篇课文的阅读线索,而语言的对比描写又比较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各自性格。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狼和老山羊共进行几次对话?(共有五次对话。其中第三次老山羊没有  相似文献   

12.
巧渡河     
有人要把一只狼、一头山羊和一棵白菜从河的这边运到对岸去,但不能把三样东西同时都运过去,也不能把狼和山羊或山羊和白菜一起留在河岸上。每次只带一个“乘客”,来往运送  相似文献   

13.
牧羊犬与狼     
一只牧羊犬与一只狼在牧场边的树林中相遇了。“嘿,老兄,这几天混得怎么样啊?”牧羊犬一脸的笑容。“这几天,天天都被猎人赶着跑。他们说什么我们吃了牧羊人的羊。其实,这些日子来,我们根本就没有吃过羊。”狼无精打采地答道。“老兄有所不知,这几只羊只不过是被我们用来打打牙祭罢了。”牧羊犬一脸得意。“你们?你们也会吃羊?”狼惊疑了。“狼兄不知,其实牧羊人早就把大权交给了我们,羊都是任我们牧羊犬驱赶。牧羊人他一天到晚都在忙着研究先进的牧羊方法,而且常常教我们一两招,这就使得我们的控羊技术更上了一个台阶。”牧羊…  相似文献   

14.
白斑狼     
山里有一只狼,常出来叼鸡咬羊,主人就买了一条猎狗看家护院。那是一条白斑狗,长得高大威猛,对主人非常忠诚。有一次,狼半夜来吃羊,猎狗扑过去和狼搏斗,双方撕咬得鲜血淋漓,最后狼逃走了,羊总算保住了。主人亲自给猎狗疗伤,拿最好的肉给它吃。此后一连十几天都不见狼的踪影,狗的胃口却越来越大,一天要吃两三斤肉,十几天下来,都快吃掉半只羊了。主人心疼,就渐渐减少狗的肉食,最后干脆只喂饭,不喂肉。狗眼巴巴地望着主人,大幅度摇动尾巴,还把皮毛挨到主人的腿上轻轻摩擦,以为能讨到一口肉吃。主人却踢它一脚说:“滚开,你这个贪吃鬼!”直到狼又…  相似文献   

15.
一位退休老人去日本旅游,看到几个孩子在玩一个叫做《生存》的游戏,那是几副卡片,上面分别印有老虎、狼、狗、羊、鸡、猎人等图案,三个孩子各拿一副,暗自出牌。规则是,虎能通吃,但两个猎人碰一块儿可以打死一只老虎,一个猎人能打死一只狼,两只狼碰一起可以吃掉一个猎人。老人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当每个孩子手里的虎和狼都灭亡后,一只羊就能吃掉一只狗。他有些不解,便问孩子们,羊怎么能吃掉狗呢?孩子们认真地说:“因为虎和狼没有了,狗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它正处在一种安逸和放松的享乐状态中,此时不但一只羊能吃掉它,两只鸡碰在一起都能将它消…  相似文献   

16.
獒炼     
<正>漠北的风吹得窗户扑啦啦直响,猎人朴虎家的猎狗扬雪生下了九个狗崽。狗生九崽必有一獒。灵獒现,千狼绝。这回好啦,库沙村人的狼患总算有个了结之日啦。近年来,库沙村人被狼患所累。大家一致决定,不管花多大代价,一定要驯养出让狼群闻风丧胆的灵獒来!这个神圣的任务落到了猎人朴虎身上。九只小狗才吃了半个月的奶,朴虎就带着儿子朴龙和九只小狗去村外古堡封闭  相似文献   

17.
寓言两则     
羊和狼羊在溪边吃草,一只狼拖着一条伤得很重的腿艰难地跳到羊身边彬彬有礼地说:“可爱的羊先生,谁不知道您有一副慈善的心肠,我求您帮帮我,我想您不会推辞吧?”羊吃了一惊,接着警惕地说:“我又不是大夫,能帮你什么呢?”“我不要您治伤,”狼哀求道,“我只求您驮着我走一程,将我送到安全的地方,好让我安心养伤,您的大恩我没齿不忘!”“好吧,我不会使你失望,经验告诉我该怎样帮你,使你尽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说罢猛然用角对狼的伤腿用力一撞,一下就把狼撞入溪中,狼也来不及惨叫一声,就被湍急的溪流卷走了。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有点浪漫的关于羊和狼的故事、善良与邪恶的故事,一只老山羊生了七只小山羊,老山羊给小山羊传授了防止狼入侵的本领。狼第一次入侵以失败告终,但后来狼改变战术,心地善良的小山羊上当了,狼吃掉了小山羊中的六只。最后,幸运躲起来的那只小山羊向母亲报告了所发生的一切。老山羊悲伤至极,而当它看到狼正在树下休息时,老山羊上前剪开狼的肚子,并成功救出了小山羊……故事结尾当然是象征邪恶的狼,死掉了!  相似文献   

19.
动物教育     
<正>羊妈妈对小羊说:"这个世界上,就数狼最坏了。以后见到狼,要远远地躲开它。"狼妈妈对小狼说:"这个世界上,就数羊最坏了。以后见到羊,要狠狠地吃掉它。"小狐狸听糊涂了,羊妈妈说狼最坏,而狼妈妈说羊最坏,羊和狼,到底谁坏呢?狐狸妈妈对小狐狸说:"这个世界上,甭管谁好谁坏,遇到比你强的,你就躲开它;遇到比你弱的,你就吃掉它。"所以,我们从羊身上看到的是软弱,从狼身上看到的是凶恶,从狐狸身上看到的是狡猾。  相似文献   

20.
狼被羊吃了     
山顶上,狼吃了一只羊,恰好被狐狸看见了,它扯开嗓子大喊起来。它本来要喊的是:"羊被狼吃了!"但发生了口误,喊成了:"狼被羊吃了!"风儿把狐狸的话吹遍了山林。羊群听到喊声,精神大振。它们说:"不知哪位同胞给我们羊出了气、争了光,看来狼并不可怕!我们还等什么?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