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使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老师们拼命记着: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要发挥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摸、爬、滚、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包办,不能代替学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感受。于是乎,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懒老师。可这难道就是综合活动的指导老师吗?这难道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首席"地位吗?  相似文献   

2.
曾有人说过:“综合实践课题”你做了就是亮点。 记得学校刚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就由我们计算机老师担任,由于对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课程具体实施方法也摸不着头绪,大家都是采用在课堂里拿着一本教材,就着教材上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讨论的方法,时间一长,别说学生没兴趣,老师也是兴趣索然,这样下去能体现该课程的特色吗?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吗?  相似文献   

3.
在实践中,经常听到老师反映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无法深入下去,活动成果单薄,经常需要自己代替学生做研究,再由学生把所谓的“成果”呈现出来。教师言谈的背后隐含着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畏惧,以及对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不信任,这也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层面常态实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的实践。”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 ,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 ,放任学生 ,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怎么做到“有效指导”呢 ?我认为要授学生以“渔” ,教给学生活动的方法 ,才能保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成果真正属于自己。我在指导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折叠》一课时 ,根据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选择与老师共同确定活动的方案的板块 :1 分兴趣小组调查 ,收集大自然中的折…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亮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长点,对学生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目前,高中新课程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领域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空白点,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老师感叹到“综合实践活动听了让人感动,看了让人激动,做起来实难行动”,“教师缺动力,学生没时间,家长不支持”。该课程的实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即“普遍实施,教师易导,学生爱学,效果实在”,本人在实践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刘丽雅 《考试周刊》2012,(89):173-174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教师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学校课程领域已经几年了。但因有的老师误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过于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忽视活动主题或项目的具体化,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目标的随意性与模糊性、非连续性与非可持续性、表层化与经验化等局限。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目前所处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师资力量的不足,对课程理念的不明确。使许多教师面对这一课程,感觉茫然,对学生活动的指导策略无从下手。系统指导更无从谈起。所以,一些“放羊课”、变异的活动课、“脚踏西瓜皮”式的自由活动课的出现,是必然的。或者说活动容易组织,可课堂教学常态化难,系统指导更难。教师指导方法不当,学生活动难以有效。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急需一套教师可以操作的、讲究实用的、切实注重学生发展的又受学生欢迎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娇艳 《教育》2014,(2):58-5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也不是一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的课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走出课室开展综合学习的实践性课程……”几年前,当笔者翻开《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第一页读到编者的话时,心中充满了欣喜和好奇,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这门学科的潜力和魅力所在.这门学科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将“综合”和“活动”共同纳入课程结构,构成了以“学生-活动-教师”为轴心的课程模式。这种以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课程,要求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探索新知,在交往中共建意义。教师和学生是彼此的倾听者、平等的对话者、过程的合作者,同时也是课程资源共同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9.
王云生 《考试周刊》2013,(99):167-168
郭元祥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中小学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导师制”要求一个教师指导一个或多个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由于班级人数的限制,一个班级往往需要若干个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即教师小队(teacherteam),共同指导学生活动。作为一个一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对郭教授的这段话感同身受.觉得导师团队制的建立和实行是推行综合实践互动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吴贵君 《湖南教育》2005,(20):27-28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目前已经全面走进了中小学校。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一时间,无论课程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都难以对其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笔者在与一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们交流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教师知识与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的目标与内容,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与学科课程都有很大变化,这对精于学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陈菊华 《成才之路》2014,(12):28-29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一门新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门强调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自己实践、自己体验的课。所以,我一直认为,在这门课中,是最能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些新理念: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包办,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命令学生,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拖着他们走,不能用自己的想法限制学生,不能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不能把一些“真理”直截了当地灌输给学生……即师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服务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2.
一、辨一辨,说说游戏的利与弊 哪些游戏是有益的?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辨别什么是健康的游戏?教师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良好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教材,没有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该怎么做?一时间,老师们都有些茫然,语文老师上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老师上出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美术老师上出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陷入了教学的误区:有的教师所追求的是课堂导入、揭题、重点分析、主题的提升等程序的完整性,讲究的是教师指导的层层深入性,因此,课堂成了老师的天下。  相似文献   

14.
王艳平 《文教资料》2012,(10):176-17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的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过程,在重建新时代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具体实施这门课程则需要每一环节的角色创造性地发挥作用——学校、教师、家庭与社会和学生缺一不可,其中,学生虽是主体地位,但前三者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无疑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个舞台上都有着各自的角色,虽是配角,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人们普遍为“怎么教”、“谁来教”、“有教材吗”、“实施难吗”、“怎样应对”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难度很大,困惑很多。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做深入分析和澄清,并提出更新课程观念、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政策支持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有效措施,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师资不足已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乳山市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创造了“课题.教师选聘制”。“课题.教师选聘制”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各学段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深入挖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力量等方面的潜能,择优确定活动课题和聘任指导教师的一种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最近组织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调研,观摩了许多教师的综合活动,其中不少课例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课例,反映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一教师在一次《认识恐龙》综合活动中,先认识恐龙的外形特征,再进行分类,然后又创编有关恐龙的故事,最后创作恐龙玩具。很多教师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试图把各学科的知识都用到教学中来,使综合活动成为数学、文学、美术、音乐、科学等的“大拼盘”。这就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吗?——绝不是。“综合活动”新理念的提出,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理性回归,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以人为本的强烈呼唤。因此,实施综合活动课程,必须走出形式综合的误区,使价值综合成为幼儿园综合活动的实质追求。  相似文献   

18.
周慧 《教育信息化》2005,(11X):54-56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门新课程,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它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和“难”,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同样也是“新”和“难”。如何通过远程继续教育来帮助区域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昵?下面就从总体构思、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四方面来探讨广州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突出学生主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把握这一核心理念.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必修课程。”作为一门新的必修课,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它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课程地位”、“课程形态与组织形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教师角色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