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木梁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对价值的一般规定(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阐释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精神价值(包括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真、善、美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价值不是实体范畴,而是关系范畴,是表征客体与主要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客体对于主本需要的功能和效用,是主体在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客体属性的基础上,对客体运行发现或改造的结果,是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价值不是实体范畴,而是关系范畴,是表征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功能和效用,是主体在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客体属性的基础上,对客体进行发现或改造的结果,是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价值 价值是创造维系某种文化的人们,亦即社会的成员们共同持有的“期望性观念”(Concept On Desirability)。教学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学活动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即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是一种价值追求。有学者认为,教学具有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四个基本价值。这些教学价值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如当主体(人)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客体,于是人可以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改造使它在物的方面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即人创造价值满足个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上说,他的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价值的享受者,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哲学价值定义基本上都是按照"主体--客体"模式建构起来的,有关价值定义的争论大体上是围绕着主体或客体问题展开的.但是,价值定义分歧的根源并不在于"主体--客体"模式本身,而在于人们在这一模式下采取的具体思维方式.价值既不能存在于单独的主体或客体之中,又离不开主客体,具体地说,价值存在于实践关系形成的主客体的一致性之中.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实践,价值的本质就是实践性,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客体属性非对象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课程的价值选择田圣炳一所谓价值,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实质上是主客体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关系。离开了主体的需要,价值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最高教育层次,是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从宏观...  相似文献   

9.
民族教育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实现涉及主体需要、客体功能和客体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三个因素。教育价值与民族教育价值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民族教育具有教育的各种价值,民族教育价值的本质性就是要突出其"民族性",即"文化性"。其价值主要由民族教育的个体价值(民族教育能满足民族成员和族群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民族教育的社会价值(民族教育能满足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构成。  相似文献   

10.
价值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它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是客体的属性、结构同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形成的一种客观现实的关系。价值又具有主体性,在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中,有需要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主体的现实需要是价值的内在尺度,价值具有属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教学价值:一种本体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价值是教学主体与满足教学主体某种需要的教学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包括知识能力价值、个性品格价值、人的和谐发展价值三方面的内容。教学价值的实现要创设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式、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教材评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材评价是对教材一定价值关系的可能后果的预见和推断 ,教材评价的本质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断过程。教材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它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 :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关系 ,评价客体与评价主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材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 ,教材评价有满足社会、学生发展需要的外在职能 ,以及满足教材评价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在职能  相似文献   

14.
乐晓蓉 《职教论坛》2007,(22):10-12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价值以学科知识取向为主导,这一价值取向将学科知识作为客观的工具,体现了课程价值取向的静态性、绝对性、客观性、工具性、物性等特点,割裂了知识客体和主体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课程需要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建构性、情境性、社会性、人性,以工作知识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符合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导出不同的价值认知。以往的价值研究存在着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主客体交互作用等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虽包含合理因素,但难以摆脱片面、极端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是指导价值研究的科学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笔认为,价值是个关系范畴,但它不等同于价值关系。价值存在于价值关系中,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新质,是标志和反映客体功能、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学领域中.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教学价值即教学客体属性满足教学主体需要的关系。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我们研究教学价值的客体。这种实践活动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就构成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满足与被满足、需求与被需求的关系,高校档案价值亦是如此。高校档案价值形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即高校档案价值和高校档案的价值,它是存在性价值和获得性价值的统一。存在性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获得性价值的实现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所以,高校档案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满足与被满足、需求与被需求的关系,高校档案价值亦是如此。高校档案价值形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即高校档案价值和高校档案的价值,它是存在性价值和获得性价值的统一。存在性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获得性价值的实现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所以,高校档案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与课程的文化价值是有本质区别的。课程改革是一种负载着一定文化价值的动态运动,体现着关系性、群体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征。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化价值的要素是课程改革文化主体和客体、课程改革文化价值客体和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关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