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楚辞文心管窥》是李诚第一部楚辞研究专著。此书结合历史典籍、宗教祭祀、图腾神话的广阔背景,对屈赋的文化内涵、艺术构思、作品结构及神话传说的特点作了探讨,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有新的发明和突破。其治学严谨朴实、注重证据,研究角度新颖。但仅从屈赋的“时间”、“空间”总结其结构方式,显得过于单调划一;从屈作“两两相对”、“配属关系、寻其构思来源显牵强;“图腾崇拜”说也欠科学。  相似文献   

2.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3.
规划楚辞研究系统工程,建立当代楚辞学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除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净化学术这气,加强队伍的自身建设外,还需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工作:实证性的基础研究;以鉴赏和批评方式出现的应用性研究,以探讨文学发展为主要方向的理论性研究;文艺性创伤及其成果的研究;交叉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边缘问题”的研究;楚辞研究的再研究;《楚辞》作品及其成果的翻译介绍(中外文化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之一,《楚辞》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内容丰富,包罗万泉,呈现出多方面的文化特色。巫条文化是《楚辞》区别干其他文学作品最独特的文化特色,植物文化涵盖了透过植物这一物质载体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风民俗与文化心态等等,饮食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风采卓异的先秦楚地文化,而大量关于服饰的记载,对于考证楚地服饰风貌,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屈赋中的外来词着手,分析这些外来词的来源,借以证明至迟在屈原时代,域外文化对屈原、楚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就有过明显的影响。其影响的源头,既有西亚巴比伦文化,也有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因此,在屈原时代,透过屈赋,可确知来自域外的巴比伦、希腊、印度的神话和文化因子,已经进入了屈原的知识视野并被写进屈原的楚辞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文献学角度,用“内证法”证明,《楚辞》和“北方文化”具有一致性然而又迥然不同,“北方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楚辞》。再从考古学角度,揭示“南楚文化”是《楚辞》赖以成长的文化背景。最后,从《楚辞》与现实生活中的“楚歌楚声”关系论证,“楚歌楚声”是《楚辞》文化的根。最后得出结论:《楚辞》家者流,主要是出自民间,并受到南北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北方文化”影响《楚辞》,《楚辞》直接接受“南楚文化”,“楚歌楚声”是《楚辞》直接的来源。确切地说:《楚辞》是多种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周建忠教授致力于楚辞研究30馀年,先后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楚辞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楚辞与楚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楚辞评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兰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楚辞学通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楚辞〉注评》(凤凰出版社,2009年)、《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等楚辞学专著10种。目前,正从事楚辞文献的数字化处理与运用、域外楚辞学及出土文献与楚辞等项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言”、“二拍”中性爱描写的出现 ,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是明代中后期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家的性爱观念、读者的阅读趣味以及商业出版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性爱描写对于冲击宋明理学和宗教禁欲主义 ,肯定和张扬人的本能欲望 ,刻划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楚辞》女性形象悲情、纯美、虚幻色彩的分析,深入探讨《楚辞》的审美特点,以及楚地文化为其提供的文化依据和背景依靠。  相似文献   

10.
“楚辞”在英国的传播已近200年.1840年以后,多部“楚辞”英译本问世.虽然学界对“楚辞”在英国的翻译、传播、研究已经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其内容依旧不足.“英国楚辞学”这一概念,是随着“海外楚辞学”的提出而诞生的.在“汉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英国楚辞学”将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先秦《楚辞》作品乃至后人的仿效之作中存在着一个以“远游”为线索的作品系列.虽然,《楚辞》式的远游不能完全等同于仙游,然而它们以“游”为核心构架篇章的创作类型和表现形式对后世游仙诗提供了一个恢弘博大的艺术范式.因而深入细致地剖析这一作品系列,对理解游仙的渊源和嬗变是十分有益的.以逻辑顺序从远游的缘起、远游的准备、远游的过程和远游的归结四大板块来分析远游的结构模式,试着对《楚辞》远游文化进行总体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先生认为,楚辞研究应注意不同文化区域以及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林庚先生认为楚辞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褚斌杰先生认为,屈原的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聂石樵先生认为,研究屈原赋应特别注意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屈原继承和发展了 诗经 的比兴手法。费振刚先生认为辞与赋的区别,可以从是否与屈原相关等方面来分析季羡林先生认为,楚辞研究应注意不同文化区域以及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林庚先生认为楚辞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褚斌杰先生认为,屈原的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聂石樵先生认为,研究屈原赋应特别注意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屈原继承和发展了 诗经 的比兴手法。费振刚先生认为辞与赋的区别,可以从是否与屈原相关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木奄)匿”的二元性倾向。本文从文化分类的角度,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归不同的文化范型,从而指出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产生上述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向与运作、行为与结果、还原与(木奄)匿等一系列自相冲突的矛盾现象。文章进而指出,这种二元性倾向是造成楚辞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破译,楚辞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确解的真正原因。由此文章提出正确的思维路向,阐释者放弃与阐释对象相异的文化立场,返回到诞生楚辞诗风的地域文化的视角,并根据史料提供的线索逐一揭示阐释对象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湘南学院学报》2020,(4):53-57
《楚辞》中记录了丰富的树木花草、鸟兽虫鱼,不仅关注到了自然生物的实体价值,更是对其产生了独特的看法与思考,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如其将人、神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的情感与自然万物本体融为一体,甚至对自然万物产生了发问与探索。《楚辞》的生态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楚地特有的地理、文化环境的影响,较《诗经》的生态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廖昌胤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5):11-14,17
求圆心理倾向是对事物浑沌圆满的整体性认知的图式反映,而并非是一种心理偏失。中西文化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一认和世界的模式。西方文化中毁灭审美趣味是一种虚圆表现形式,追求过程中并没有放弃目的。中国文学中的大团圆审美趣味是一种实圆表现形式,是过程与目的的统一的反映,不应片面判断这两种心理倾向表现形式孰优孰劣。二者互补的视角才是应持的平视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研究旨趣和学术方法的独特性的视角,鸟瞰了楚辞学研究中的”萧兵现象”,从其一种特高层次的“元型迫询”、一种有别于传统考据法的思维风格的特征等两个相关的方面,勾勒了其飞腾的文化想象力和研究贡献;并从方法论与方法的断裂、所涉学科和研究对泉的泛化、偏离楚辞抒情诗本位的视角偏移等方面,指出了其学术方法的特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刘勰的《辨骚》篇是楚辞学史上第一篇最精辟、最深刻、最具创见而最富赞美之情的《楚辞》专论。它从通变特征、艺术成就、文学地位、后世影响等方面,对屈骚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评价,不仅总结出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附其实”的文学创作原则与规律,而且对于后人研究《楚辞》具有方法论意义,刘勰的楚辞观值得重视,此外,对“博徒”一词的误解预予以驳正,认为是褒词而非贬词。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对人类各方面发展听广泛影响与作用,使它成为多学科共同关 问题,然而,由于不同学科性质与研究领域的差异,在整个文化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悖论,较为典型的有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之争,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论文“原形文化”的背离以及行为文化与心理文化的悖论。面对这些悖论与文化心理学要以系统性、多维性、价值性和“人”的准则把握文化及其实质,从文化心理体系--心理的客观性、心理文化体系--文化的主体性以及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广告是现代社会中颇具审美品位和艺术色彩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文明。广告性文化渗透到现代社会经济各个角落,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从传统的性心理中走出来,改变对"性"文化思想的伦理冲突,把握其受众心理与价值尺度。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新塑造现代广告中的"性"文化,创造具有美学价值、健康高尚、国情民俗、审美趣味与功能效用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20.
巫觋文化是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文化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巫术占卜、原始宗教文化、神话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以占卜文化为主要形式,孕育出了一种极具浓郁汉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当前学者大多都倾力于对《楚辞》总体层面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闻一多、游国恩、郭沫若等。著名学者游国恩认为:在我国先古地域文化中,巫觋文化在楚地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①。这篇文章从“楚地重巫觋”入手,对《楚辞》中的神巫文化进行深刻探讨,这对于楚地巫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了解楚地民族风情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