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在揭示晚明社会诸多社会现象的同时,深入地、细致地、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晚明女性文化和心理不可多得的材料。其文化价值不仅开中国市井小说之先河。而且影响了中国人对文学作品审美对象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对李瓶儿、庞春梅、吴月娘、孟玉楼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晚明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对李瓶儿、庞春梅、吴月娘、孟玉楼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晚明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中的夫妻关系,应置于晚明的"夫妻"言说语境中来理解。婚姻缔结的"论财"风尚、纵情性爱之风、儒家夫妇伦常的新动向以及《金瓶梅》源出之"母体"《水浒传》等,共同构成了《金瓶梅》夫妻关系叙事的晚明语境。基于此,《金瓶梅》构筑了边缘化的、财色化的和伦常视野下理想化的夫妻关系图景。其中蕴含着小说叙述者对"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一儒家伦理逻辑的"反语"式修辞,它委婉曲折地反映了晚明士人的家国忧思,也折射出小说家对伦常与人性的哲学思考,以及特定士人群体精神的颓废与流荡。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不是写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反封建反腐败的政治小说,也不是写新兴商人悲剧的经济小说。《金瓶梅》是一部性小说,是全方位揭示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的性小说。它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艺术发展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的性爱描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而女性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更是这个话题中的焦点。本文以“金瓶梅张评本”为依据,分析了原欲冲动放纵型、正常需求型、性压抑型、售色易财型等各类女性的性心理,她们爱与欲的分离,揭示了晚明腐朽的封建体制下的畸形性文化。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2.
玉皇庙、永福寺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及其宗教文化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道观在古代小说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然而玉皇庙及永福寺在《金瓶梅》里尤其举足轻重.不仅成为小说结构的双翼,推动了情节,起结了人物,而且折射出晚明市民丰富复杂的宗教文化心理.一寺一观反映了深刻的宗教文化因缘.  相似文献   

13.
"三言"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关于其中作品的成书时代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研究空间。《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一文,胡士莹和郑振铎两位先生认为是宋人话本,实则应为明代作品。首先,对前人提出的"宋人话本"说的研究观点提出质疑;其次,根据宋元明时期刑法制度的差异,"沙门岛"领土所属权的变化,证明这篇作品绝非创作于南宋时期;最后,根据"温州府"和"临安府"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进一步证明这篇小说为明代作品。  相似文献   

14.
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中出现了大量的媒妁群像,她们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些媒妁群像是在中国传统民俗的发展流程中演变而来的,大致可分为官媒和私媒两类。她们不但具有传统民俗中媒人自身的特点,同时也沾染了明代商品社会特殊的烙印。试从中国传统民俗媒妁现象的历史流变中,来探讨《金瓶梅》中出现的各类媒妁形像以及所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金瓶梅》式异流小说"的概念,分析了这类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美学特征,论述了这类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特殊意义及其重要影响,以及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艺术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妒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古存在,而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也很早就在文人作品中出现,尤其是明末清初之际,“妒妇”题材的小说可谓蔚为大观。这种特殊的丈学现象也被当今学者所注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对近十年来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述,无疑将对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妒妇”文学以及繁荣当今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废名一直被置于"乡土文学"或"田园小说"的框架中看待和讨论,废名与故乡的关系除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外,也多停留在对作家乡土情结和文体风格的讨论上,故乡与废名的深层关联,废名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彰显。本文认为,故乡对于废名决不止于"题材"和"情结"的意义和价值,而是作为自我认同的方向与源头被书写和挖掘的,"故乡"与废名的自我是一种构成性的关系。从故乡到"故乡",废名的"发现故乡"与自我认同之路提示了一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回应现代性的独特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他对《金瓶梅》的评点涉及小说创作思想与艺术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将中国小说批评理论体系推向一新高度。其中《寓意篇》是他小说专论中较为独特的一篇。他通过联想与想象,又借助训诂学的方法,索名探源,或探索人物之间关系,或探索作品中的"时日"安排,或探索人物命运与名字之关系,虽偶有牵强附会或陈腐之语,但大都随手成趣,不失为一篇"再创"佳作。  相似文献   

19.
小说评点是一个特殊的场域,评点者、小说和读者构成一个立体流动的三角结构,交错着不同的审美趣味。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对于作品、读者以及作为评点者自己都有所定位,并真实呈现出评点者在雅与俗之间的游走,从而形成了一个连接文人与通俗小说、文人趣味与大众趣味的场域,反映着晚明这一历史时期中文人雅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之间的沟通与拉锯。  相似文献   

20.
巴人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宗法制家族的揭示,另一方面则运用民间故事提炼小说的题材。与30年代“左翼”乡土作家不同的是,巴人在挖掘农民抗争意识和行为的同时,对农民性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因此,作家乡土小说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审美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