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南昌教育》2005,(8):31-32
7月1日上午,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分别26年之后首次班级聚会。在合肥的烈日下.昔日“神童”们温和有礼.神态自信。他们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国外,却仍对这所学校颇感自豪,渴望着能为它做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2.
阿友 《下一代》2013,(10):6-9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令人震撼的家庭:35年前,15岁的父亲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届学生,15岁的母亲便考入浙江大学。在父母双双头顶“神童”光环的35年后。他们的儿子也从中科大少年班学院毕业,于今年9月远赴全球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一个家庭能出一个科大少年班“神童”已属罕见。父子能同时成为少年班学友,全国独此一家。在震撼世人的教育奇迹背后。父亲却坦承地告白世人: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育儿经”,若要说心得,那就是放手发展,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立!  相似文献   

3.
家教短讯     
“问题学生”引发争论中科大少年班还办不办?最近有媒体披露了中科大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千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据此,有争论蔓延:少年班是培养人材,还是摧残人材?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29期共1134名少年大学生。面对争论,中科大的态度很明确:不受外界干扰,一心办好少年班。中科大的解释和分析主要是:“问题学生”在普通的大学班级同…  相似文献   

4.
武汉的华中科大从1985年到2000年共开办了十几期少年班,培养了约500名少年大学生。他们曾是人们追捧的“天才”,他们如今身在何方,有多少人成为精英名流?如果一切重来,他们还会选择少年班吗?“万千宠爱集于一身”1985年,华中科技大学(当时称“华中工学院”,以下简称华工)开设少  相似文献   

5.
张旦,男,1980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父母亲都是大专教师。张旦的哥哥张愚是15岁时考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张旦自己则是浙江大学少年班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是从“诚实教育”入手把他们培养成长的。  相似文献   

6.
2003年秋季,我接了高一日语特色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是一个红山城“三类高中”的“三类”班级,班级的初升高入学平均分为294分。这些学生中多数有初中学习失败的切身体验,也有纪律散漫的“践行者”,而且他们似乎还要继续践行下去,以便让我开阔一下“眼界”……总之这是一个问题较多的班级。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健康发展,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班级管理中,我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运用了因势利导、分类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努力挖掘他们身上人性的亮点,收到一定的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以来,全国相继有12所高校增设少年班。现在,我校少年班的第一批“产品”即将接受社会的检验。回顾他们成长的历程,对我们的培养工作进行反思,是不无教益的。为此,本文拟就如何正确处理超常教育中的两个关系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1日上午,那些穿着短裤和球鞋的中年男人站在母校宽阔的草坪边互相拍照。这是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分别26年之后的首次班级聚会。在合肥的烈日下,昔日的“神童”们温和有礼,神态自信。他们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国外,却仍对这所学校颇感自豪,渴望着能为它做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9.
美国有“天才儿童教育局”,英国有“天才儿童国家协会”,法、德、日、澳等40多个国家都开始发展超常教育,中国有少年班。但有报道称,中科大少年班在2008年3月举行30周年庆典的时候,面对中国少年班光环褪去的尴尬现实,老班主任贺淑曼只能哭泣以对。  相似文献   

10.
有一群“坏小子”,活跃在每个班级,每天净给班主任找事。我说,不要指责他们,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成就了班主任,成就了教育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始终对开会情有独钟,学校的“大政方针”在会议上得到了贯彻落实;班级的许多问题都是在会议上得到了解决,于是,我戏称自己是个“议长”。我所召集的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政治局会议”即以班委为参加对象,通过他们了解、掌握班级各方面动态,以便加强对班级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同时,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向他们提出奋斗目标,通过班委们去开展工作,落实任务,我在具体实践中予以指导。由此,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二、“新闻发布会”面向全体学生,传达学校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创建班级文化 我们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开辟宣传栏,学唱“八荣八耻”歌等形式,将“八荣八耻”内容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做到入脑、人心,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实际,广泛征求学生意见,集思广益,制订出班级的“八荣八耻”,以此作为衡量其言行的一面镜子。这样,荣辱观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班级“八荣八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早期的私塾教育到现代教育,“班级”也从雏形逐渐发展为班级授课制的成熟模式,班主任是学校委派班级工作的总负责人,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顺利地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针对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下面分别从几个部分阐述班主任的多角色义务。  相似文献   

14.
寒假后开学,因多方面的原因学校决定由我接任七(10)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由53名学生组成的“问题”班级.其中男生35名。经过几天的接触,我发现班级中有三个男孩特别“出格”。每次上课铃响了他们才结伙从外面急急忙忙地跑进教室.上课时桌子上多数没书(放在桌洞里),作业马虎甚至不做,下课铃一响他们总能抢在其他同学的前面出教室(他们大多坐在教室的后几排),间或还有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告他们的状。  相似文献   

15.
马靖 《中国德育》2004,(10):48-48,46
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头疼的“大活宝”,他们好动、好玩、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常耍宝,让班主任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6.
“老师,咱班的‘四条龙’又被值勤的老师给抓住了,主任让你去领。”正在批作文的我一下子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他们又干什么了?”震怒的语调中已充满了火药味。“他们……”进来汇报的班级“监督员”邹欣见我此状,说话竟嗫嚅起来。我顾不得听他说完,径直朝教务处走去。一路上,我的脑海里如同大海波涛翻滚,怒气、怨气、丧气一齐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7.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运用“千枚奖章”(奖章是在4厘米见方的厚白纸上盖上带有“奖”字的印章制成)班级管理模式,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理、自治、自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班级呈现团结向上、生气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时下在以色列,一个类似中国的“少年班”的教学项目越来越受欢迎。这个被称为“墨菲特”的项目在各个中学里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提早完成中学课程,学习大学课程。上周,来自以色列各地的“墨菲特”班学生们聚集在以色列南部锡尔弗中学.交流学习经验。本报记者也走进了他们的课堂.和这些聪明的孩子们近距离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20.
<正>一谈起英才教育(俗称“神童教育”),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英才班”(俗称“神童班”),包括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的超常教育实验班。“文革”结束后,我国百废待兴,急需各类人才尤其是科技英才,中央提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办少年班,将一些早慧的中学生集中到大学学习。1985年以后,又有12所大学加入,举办了少年班。大学少年班需要生源,于是有一些中小学开始举办超常教育实验班,与大学少年班相衔接,为少年班提供生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