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地下水防渗措施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落角点,地下水污染防渗是针对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区域进行的,建设项目的场地区可划分为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地下水导则对地下水分区防渗提出了两个层次的要求,有污染控制标准或者防渗技术规范的行业,水平防渗必须按照相应标准或者规范"分区"进行,无相关标准或者规范的其它行业,应根据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征,将场地区的污染控制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或者简单防渗区进行分区防渗,若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则防渗分区至少为一般防渗区,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的项目占多数,因此多数项目只包括一般防渗区或者重点防渗区;简单防渗区实质与非污染防治区相似。  相似文献   

2.
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能够为干旱区滴灌水盐调控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经改良的重度盐碱地棉田为例,观测棉花生长季内的土水势、土壤含水量和不同水体的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包气带水分运移。结果表明:①在滴灌水盐调控下,经改良的重度盐碱地棉田0~60 cm土层的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大,受灌溉水(降水)入渗、蒸散发的影响最为明显;60~220 cm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同位素组成随时间的变幅相对较小,受灌溉水(降水)入渗、蒸散发的影响相对较小;220~260 cm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同位素组成随时间的变幅最小,受地下水的影响较明显;②120 cm和150 cm土壤水,100 cm和180 cm土壤水,260 cm土壤水中降水和灌溉水的贡献比例分别约为22%和78%,40%和60%,46%和54%左右,分别反映本次试验入渗水、前期土壤水、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特征;③灌溉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试验期间地下水位的抬升主要来自于侧向径流补给。  相似文献   

3.
韩光 《中国科技信息》2014,(19):147-148
沿海地区的金属设备和材料主要受到海洋大气、雨雪以及凝结水的侵蚀,其中海洋大气中的高浓度盐雾是造成电气、机械设备腐蚀的一个重要因素.盐雾对金属设备的腐蚀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性能及使用寿命.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这个领域的研究,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本文围绕近年来盐雾腐蚀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也是全球超太阳常数的极值区域之一。此处形成了一个"嵌入"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的热源,可以伸展到自由大气,其超越了世界上任何超级城市群落所产生的中空热岛效应,对全球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变化的动力"驱动"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效应。与地形热力过程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亚洲夏季风是世界上范围最广和强度最强的季风;从冬季到早春季节转换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青藏高原大地形感热的"快速响应"及其相对高值动态移动,在盛夏梅雨及其云降水带前沿线恰好停滞于中国"三阶梯"地形分布山地—平原过渡区。此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可能扮演着夏季风过程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角色。中国区域低云量与总云量极值区均与青藏高原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中东部湖泊群与冰川集中区空间分布几乎吻合,这表明"亚洲水塔"形成的关键因素与"世界屋脊"特有的云降水结构不可分割。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局地与下游区域云降水过程水汽输送流型等均有显著影响。长江流域降水与全国低云量存在一个明显沿长江流域的带状高相关结构,充分表明长江流域降水与上游"亚洲水塔""热驱动"以及对流系统具有重要相关关系。从跨赤道经向环流的视角可发现,夏季南、北半球跨赤道气流低层强偏南、高层强偏北气流出现在东亚地区和北美区域两大地形对应的赤道区,这2个跨赤道极值区恰与青藏高原、落基山高原位置相对应。青藏高原纬向与经向环流圈结构与区域-全球大气环流相关机制,印证了"世界屋脊"隆起大地形的"热驱动"及其对流活动在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作用。青藏高原特殊水汽三维结构分布和跨半球的纬向和经向大气垂直环流图表明青藏高原对全球尺度大气环流变化的贡献显著。文章进一步以东亚、全球水循环的视角,提出了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性大气"水塔"的观念,认为在高原地区一个水塔的"供水"和"蓄水"循环体系,特别是高原地表冰川、积雪和湖泊作为"蓄水池"系统,使得所有的河流可作为"输水管道",将"水塔"的水向周边区域输送出去,高层大气也提供向外输送的渠道。青藏高原特殊的跨半球大气水分循环可构建"世界水塔"与其周边地区独特的水文功能概念,综合描绘了青藏高原"世界水塔"及其地球上一个完整的行星尺度陆地—海洋—大气水分循环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含水层被厚包气带隔开,地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开展贯穿整个包气带的原位监测试验,是揭示这一过程机理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大型农田关键带观测平台,是开展农业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栾城站建设的"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通过对作物根系层—深层包气带—饱和带的土壤水、热、溶质等关键要素和变量的监测,可开展水分、溶质和污染物在厚包气带内的运移、转化规律研究,揭示饱和—非饱和过渡带水文过程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阐明农田生产活动的水肥迁移、转化及其对地下水量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回答地表过程对地下水量质演化影响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6.
整个烟草制丝环节湿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烟丝的填充度、造碎率及后期的卷接包过程,因此,对水分仪在烟草制丝环节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在对几种常见的水分仪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影响红外水分仪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对策,拟对红外水分仪的合理使用提供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冬春时段碳、水、热通量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涡度相关法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二氧化碳、水、热通量进行了观测,重点分析了23m、39m两层高度的观测结果,同时把观测期分为春季和冬季两个不同时间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不管冬季还是春季,39m高度所测的总通量值和夜间通量值都要小于23m的观测值,这种通量差别表明:23m高度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当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通量交换值,在此种生态类型条件下用涡度相关法测碳通量时,在23m、39m两层高度之间仍然存在大气平流现象;该试验区植被在冬季仍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大于呼吸作用所排放的CO2,因此该种生态系统在冬季仍表现为碳汇;春季的碳通量值为冬季的2倍以上.对不同季节内两层高度通量值的相关性也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发生在23m和39m两层高度之间的大气平流量占总通量的比率要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8.
凌娟 《科技通报》2019,35(4):27-30
为实现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找矿的准确预测,需要找到影响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成矿的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图像的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找矿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东省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于遥感卫星观测成像系统采集的研究区域地质遥感图像受到大气辐射等影响,会发生大气辐射误差和几何畸变,降低研究区域地质遥感图像质量,不利于找矿预测,因此在对研究区域地质多源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之前,需要采用回归方程和Contourlet变换以及互信息方法对其进行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得到清晰多源遥感图像后,通过对研究区域已知矿床控矿要素建立相应解译标志,在多源遥感影像图中寻找未知区域的类似矿床控矿要素的异常影像,从而确定影响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成矿因素,实现韧性剪切带找矿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元素Mo、Pb、Zn、Co、Cr、Cu、Bi、As、Ni、Ag等均对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成矿有较强的活化迁移作用,其中元素Sb是惰性元素,对成矿影响程度不高,元素Zn和Pb间接影响了研究区域韧性剪切带矿物质的富集,可以作为韧性剪切带找矿预测元素。  相似文献   

9.
台湾山地雾林带的水分与养分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台湾扁柏森林生态系的养分及水分循环研究现况。研究样区位于台湾宜兰县栖兰山区,海拔高度1400m~1800m,为一个台湾扁柏天然下种更新林,树龄在50年以下。在此长期生态系研究的初期阶段(2002年~2005年),研究项目主要为生态系基础数据的建立,包括气象数据、生物量、养分存量、大气养分输入量、枯落物量、土壤水养分输出量、及蒸发散量的监测。在大气养分输入研究中,云雾水分以及养分的沉降量估算,是研究重点项目。除了基础监测项目外,本样区也进行了枯落物控制实验,以探讨台风对土壤养分输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卷烟厂红外水分仪测量误差对卷烟加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针对水分仪波长的不同、光源能量的变化等对红外水分仪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通过定期清洁保养、动态标定等改进方式等够有效提高红外水分仪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红外水分仪在卷烟厂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主要用于测定在生产工艺中的含水率.本文主要介绍了MCT系列章的MCT101-T红外水分仪.主要介绍了该水分仪的所采用的技术以及主要的元件.然后,简要的说明了该类仪器的安装以及使用步骤,最后介绍了此仪器的日常维护.MCT101-T红外水分仪精度高、稳定性强,在卷烟厂的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9,(3):251-255
大气物理所主要从事与气象自然灾害和大气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大气科学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研究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带全局性的、重大的、有长远影响的大气科学问题.由于学科发展和交叉,近10年来又发展了包括海洋和生态系统在内的某些新分支.在院领导的关怀下,同时由于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创建,我所现已形成了由各分支学科组成的大气  相似文献   

13.
非饱和带是研究地下水必须关注的领域,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其对自然界整体环境的表观作用,对这一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在污染物系统分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应用较多的一个非饱和带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软件是WHI UnSat Suite,为了使更多研究者能了解和使用这个软件以协助其研究,文章分别介绍了该软件所包含的五个模块的功能,并指出其优点、不足和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其在国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南昌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南昌市城市环境质量,给政府部门完善"生态南昌"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采集了PM10、道路扬尘、建筑扬尘等样品,并用ICP-AES对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结合Excel2003,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工业区采样点李家庄PM10的浓度较高(635.5159μg/m3),主要交通区PM10的浓度高于居住区.南昌市大气颗粒物PM10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不容忽视,工业区采样点李家庄PM10中Cu、Mn、Pb、Zn的浓度分别为104.5447mg/m3、454.5147mg/m3、325.0281mg/m3,626.7280mg/m3,远高于八一桥头(交通繁忙区)及永外正街(居民住宅区)两采样点.重金属元素按污染程度排序依次为Zn>Mn>Pb>Cd>Cu>Cr>Ni,工业污染是城市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进一步拆迁重污染的企业、减少建筑扬尘及道路扬尘、淘汰报废的汽车以及改善能源结构将有利于改善南昌市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美  黄刚 《大众科技》2021,23(2):106-109,79
文章分别从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对"一带一路"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在国内外大好形势下大力发展"一带一路"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即是转变工作思路与提高思想认识、借鉴成功经验形成工作机制、努力建构特色资源建设工作平台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冻干粉针稳定性.方法:采用稳定性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进行稳定性研究.结论:经加速试验6个月、长期试验36个月,样品性状、含量、有关物质、水分、pH值、澄清度均无明显变化,表明本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腾格里沙漠沙层水分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腾格里沙漠沙层水分含量特点、水分来源和水分存在形式等问题,2009年9月-10月对腾格里沙漠腹地及边缘地区进行了含水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漠腹地沙层含水量一般在2.0%~5.0%之间,洼地或平坦地段含水量最高,沙丘底部次之,中部最低。沙层水分主要以薄膜水的形式存在,水分运移缓慢,在洼地或平坦地段较深层有薄膜水向下入渗过程中转变而成的重力水和地下水出现。沙漠沙层水分具有正平衡特点,这主要是沙层水分入渗速度快和沙层受蒸发影响深度小决定的,属于快速入渗型的水分正平衡。沙漠沙层水分来源于大气降水,洼地或平坦地段是大气降水向下入渗的主要渠道。沙漠沙层水分含量存在空间地域差异,沙漠腹地沙层水分低于沙漠边缘。结合该区沙层水分的空间差异,提出了沙漠治理的建议和措施,比如在沙漠地下水较多的东南部等地区,可以采取植树种草措施治理沙漠化,还可以利用大棚措施发展种植业。在沙漠地下水贫乏的地区,应该采取粘土沙障、砾石沙障等工程措施和"麦草方格"等措施综合治理沙漠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网讯一般来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气温越高,蒸发掉的水分越多。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4日报道,来自德国和荷兰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通过使用新的大气模型计算发现,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尽管随着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气候变得温暖,但其也可以让具有数十亿微小叶气孔的植物蒸发很少的水分,由此影响到周围空气中的气体和水分含量,导致积云的形成较少,而当太阳光直射地表会加剧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学》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东昌乐方山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原生刚玉巨晶的观察研究,发现在刚玉巨晶与玄武岩间存在反应边,可见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的刚玉巨晶为捕虏晶.电子探针下观察,反应边有两类:第1类由尖晶石带和钛磁铁矿+熔体带构成,第2类由尖晶石带和长石+钛磁铁矿带构成.在第1类反应边中,尖晶石带很窄(<40μm),钛磁铁矿+熔体带较宽(100~120 μm);而且尖晶石的成分变化很大,从靠近刚玉一侧(内侧)向外,Al2O3逐渐降低,从85.08%~58.94%,MgO和FeO逐渐升高,分别从5.14%~14.82%和8.08%~28.24%.在第2类反应边中,尖晶石带较宽且稳定(100μm左右);长石+钛磁铁矿带不稳定,特别是钛磁铁矿不但窄(<40μm),而且分布断断续续;尖晶石的成分变化较小,Al2O3 59.25%~62.82%、MgO12.34%~13.50%、FeO 23.25%~27.37%.本文对两类反应边的形成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刚玉巨晶与玄武岩浆反应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导致形成两类反应边的主要因素,第1类反应边是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的产物,第2类反应边为反应平衡或者是接近平衡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某火力发电厂2号机组凝结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在冬季供暖期间一直不能达到合格范围,溶解氧合格率逐月下降.针对凝结水溶解氧超标问题进行全面排查调整,查找出了机组凝结水溶解氧超标的原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最后总结出凝结水溶解氧超标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