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欣 《新闻界》2001,(5):36-37
对报纸发行来说,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度量报纸的传播效能、获得报纸的销售收入是其三大主要意义。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报业发行市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能,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细分市场是寻找市场机会的必需手段报业市场,是报纸生产者与读者和广告商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报纸生产者与读者之间的报纸买卖关系,称之为报纸发行市场。现代报业在经济上基本靠广告支撑,而报纸发行市场则是广告市场的基础。市场细分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乐·史密斯总结市场销售经营…  相似文献   

2.
3.
4.
论报纸的有效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桦  梁林 《当代传播》2001,(4):89-90
看了这标题,也许有人会问,发行也存在有效与无效吗?那么,首先请大家看这么一个例子。新闻学博士曹鹏在《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有这么一段话,“1992年,笔在襄樊铁路系统采访,亲眼看到列车段办公室堆着大叠《工人日报》,据介绍,他们按规定订了二十多份,由于客运段工作性质,工人们一出车就是四五天根本没时间真正阅读这些为他们订的报纸,除了包东西,就量卖废纸。”(第53页)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工人日报》的这种发行就是无效发行。发行是关系报纸的生存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家报纸只有卖出动,为消费所订阅购买才能实现其价值,并得到生存和发展。本试图从经济学的层面来探讨发行问题,探讨遵循怎样的发行规律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要求,使其达到利润最大、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6.
7.
1、有效发行与无效发行的概念 有效发行就是能够有效地提高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吸引力的发行。否则,就是无效发行。  相似文献   

8.
党报发行的与时俱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友炜 《新闻记者》2002,(11):55-56
经 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风风雨雨 ,党报在办报理念、发行机制、发行标的、发行策略、发行经营、发行管理上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党报的发行人和从事党报发行工作的同仁 ,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都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实现党报发行工作的与时俱进。一、办报理念 :从抢新闻到既抢新闻又抢发行。这些年来 ,从中央到各地党报 ,为了更多地争取读者 ,争取市场 ,每年的改版都在“新闻扩容 ,压缩专版”上下功夫 ,而且在人财物等方面不惜工本 ,抢抓独家新闻 ,千方百计增加报纸的信息量 ,提…  相似文献   

9.
白纯明 《记者摇篮》2003,(4):22-22,20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报纸发行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新闻通讯》2001,(8):40-43
  相似文献   

11.
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行为。产品的销售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只能操纵在自己手里。报纸发行质量的高低,份额的多少,分布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报纸及其报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报刊都是交  相似文献   

12.
王珺 《出版参考》2007,(7S):31-31
阿歇特发行公司隶属于阿歇特图书集团,是法国最著名的图书和杂志发行机构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852年由路易·阿歇特在巴黎里昂火车站创办的名为“火车站图书馆”的零售店。从1913年开始,从属于阿歇特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开始向法国以外的发行市场进军。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阿歇特出版社和它的发行部门不断壮大,成立了阿歇特图书集团和阿歇特发行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荣 《新闻出版交流》2001,(5):10-12,17
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并无“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之分,因此,对我们的报纸来说,多一份发行量,就意味着多一个读者,多一个宣传对象,多一份社会效益。因此,报纸的发行量越大,报纸的社会效益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都是有效的,理论上根本不存在有效与无效之说。那么,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为什么有人会经常提出“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呢这主要是报业经营者考虑与追逐经济效益的行为使然。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发…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王荧 《传媒观察》2003,(5):45-46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报业都存在十分激烈的竞争。竞争结果造成报纸加厚,运营成本逐年增加,办报内容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报社老总们为摆脱这种竞争胶着状态,在内容定位和版式风格上绞尽脑汁不断创新,对争夺广告资源不惜投入人力财力,而对报纸发行似乎无暇顾及。在很多报社的采编、广告、发行三部门中,发行最没有地位,而且总认为前二者是脑力劳动,发行是体力劳动,人员安排以老弱富余人员居多,工资奖金远不及广告人员,营销策划活动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17.
魏金成 《新闻界》2005,(6):87-88
众所周知,准时出版早已成为发行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报社是应该死守“行规”呢,还是灵活地运用发行规律?对此《环球时报》做出了明确的回答。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为抢发这条震惊世界的新闻,《环球时报》决定提前一天出版。同年10月7日美国空袭阿富汗,《环球时报》又紧急撤回已印刷完毕的报纸,不惜拖延时间,连夜对报纸的内容进行修改。单从形式上看,《环球时报》既有“迟到”又有“提早”,可以说是对读者的严重违约。可是高额、稳定的发行量却又给我们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发行是报业经济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传统的邮局发行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到自办发行的极大挑战。然而自办发行在其营销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它的不足。因此催生了自主发行。  相似文献   

19.
王荣 《新闻知识》2001,(7):25-26,24
从经济学角度看,报纸发行量并非越大越好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报纸才能实现盈利。近年来,国内有些报社按照“不求最大化,但求最佳化”的发行方针,科学地制定发行目标市场定位,合理地确定发行数量,并不断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