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后退跑与走对人体心肺机能及冠心病的影响。结果显示:后退跑比相应向前跑速度均为150m·min-1的NE、VO2、HR、血HL含量分别高112%、84 6%、47 3%、212 5%,并有显著差异。而在每分钟增加2%的坡度运动至力竭时,向前跑(150m·min-1)比后退跑(110m·min-1)的VE、VO2、HR、血HL要高,这就要求在机体恢复期内,可用后退跑和走的练习来促进组织的修复,提高心肺机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对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男子400m跑运动员气体代谢的适应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子400m跑运动员及普通男子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的比较研究发现,运动过程中400m跑运动员VO2和VO2/HR始终大于普通大学生,VEO2小于普通大学生;运动开始阶段运动员VO2、VCO2及VO2/HR指标增加速度相对较快;中等强度运动时,实验组RQ、VCO2增长速度略高于VO2增长速度,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VCO2及RQ增加速度明显高于VO2;大负荷运动时,运动员VO2、VCO2、RQ及VO2/HR绝对值及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鲍克1963年的研究为以12分钟跑作为最大有氧能力的测量手段奠定了基础。他的研究显示,12分钟跑的耗氧反应(M=46.7ml·kg~(-1)·min~(-1)非常接近在匀速递进竞走中测得的最大耗氧量(M=46.1 ml·kg~(-1)·min~(-1)),5分钟跑所需的耗氧反应(M=52.6 ml·kg~(-1)·min~(-1))超过了所测得的最大耗氧量,20分钟跑所需的耗氧反应(M=43.8 ml·kg~(-1)·min~(-1))未能达到所测得的最大耗氧量。5、12、20分钟跑的耗氧值是对氧能力的一种评价,它是由跑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试服用和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心梗后患者(PMIP)在跑台运动中其功能、生理、临床及自我感觉方面的反应。方法:46名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男性PMIP和55名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男性PMIP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记录每级负荷时的摄氧量(VO2)、心率(HR)、血压和自我用力感觉(RPE),并持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ECG)。结果:服用β-受体阻断荆的患者其安静时和运动中的HR、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及心率血压乘积(RPP)显著低于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P〈0.01)。运动中,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有59%能够完成改良布鲁斯跑台方案的第Ⅳ级运动,而在未服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中仅有49%能完成这一负荷。两组在运动中各级别VO2、RPE及ST段下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由β受体阻断剂所致的HR降低并没有直接地影响到氧利用和代谢机能。  相似文献   

5.
健身跑是一项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学生坚持有规律的健身跑锻炼,有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耐力和良好的生理机能,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健身跑因不受性别、年龄、体质强弱和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可因人、因时、因地的进行,只有科学的进行可使机体受益,否则造成锻炼无效或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得出,下面的八种练习方法,对学生健身跑有较好的效果。1.走跑交替(1)跑200m走100m 跑300m走100m 跑400m走100m 跑600m走100m 跑800m。(2)跑400m走200m 跑600m走100m 跑800m走50m 跑1000m。2.2000~2400m定距跑(1)跑2000~2400m,…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12分钟持续变强度运动和12分钟跑的生理生化指标来探讨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对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L的上升幅度12分钟跑明显高于变强度运动(P<0 001);有氧心率比例12分钟跑明显低于变强度运动(P<0 05);两种运动CK值均出现上升,但无明显差异;BU值与正常值相比差异不大。对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两种运动均属于有氧代谢,对机体均产生了明显的生理变化,但变强度运动比12分钟跑更符合足球运动的特点,适合于足球专项有氧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长沙市120名中学男生进行台阶试验、1 000 m跑、12 min跑、跑台最大摄氧量(VO2 max)的测试,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寻找评价心血管功能的有效指标.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男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耐力素质、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呈现递增趋势,且存在板显著性差异(P<0.0001);但初二年级男生的台阶指教低于初一年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2)台阶指数与VO2 max、VO2 max/kg、1 000 m跑、12 min跑的相关系数低(|r|<0.2);1 000 m 跑与 VO2 max的相关系数r=-0.662(P<0.0001);12 min跑与VO2 max的相关系数r=0.625(P<0.0001);3)台阶指教与身高、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69、r=0.336.结论:1)台阶指数作为评价学生心血管功能指标,与VO2 max、VO2 max/kg的相关性低,且不能有效反映以VO2 max为代表的心脏功能增龄性变化规律;2)同为心血管功能评价指标,台阶指数与替代项目1 000 m跑的相关性低且具有较大范围的差异;3)建议用12 min跑取代台阶指数,作为评价中学生耐力素质及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组(12人)和普通对照组(5人)在连续递增负荷的蹬车运动中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两组人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有规律上升,运动初期上升速度缓慢,当运动负荷增加到100W以上,三种指标上升速度加剧。结果提示,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比对照组有较好的心肺机能,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与运动强度有高度相关性,三种指标联合使用可以更精确地评定运动强度、机体的机能状态及训练程度,指导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9.
短期高强度训练对优秀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冀平 《体育学刊》2002,9(1):40-41
为了调查短期高强度训练对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对 2 0名 (男、女各 10名 )优秀篮球运动员 ,进行跑台渐增负荷运动直到力竭为止。同时测定气体代谢最大吸氧量 (VO2max)、通气量 (VE)、血乳酸(BLa)、心率 (HR)、血睾酮 (T)、皮质醇 (Cor)及血红蛋白 (Hb)。结果为 :1)短期高强度训练期后男、女两组无氧阈 (AT)值与训练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VO2max却未有显著性差异 ;2 )短期高强度训练期后男、女两组Hb值与训练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T、Cor在训练期前后却未有显著性差异。其结果表明 ,短期高强度训练并不能提高VO2max,而AT却明显提高。提示可采用AT值作为反映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香港优秀壁球运动员的生理及运动专项素质。10名优秀壁球运动员参加了此研究。最大吸氧量(VO2max)测定用连续递增负荷跑台方法,运动专项场地测试在壁球场中进行。测试结果为:身高172.6±4.3cm,作重67.7±6.9kg;体脂7.4±3.4%,用力肺活量(FVC)5.13±0.26升;VO2max61.7±3.4ml·kg-1·min-1,无氧阈(AT)80.2±3.3%VO2max;非乳酸能15.5±1.8W·kg-1,乳酸功323.5±29.4J·kg-1。结果表明,香港壁球运动员具有相当高的心肺运动专项素质。这也是他们取得亚洲冠军的成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旨在观察乳酸阈强度训练提升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效果。方法: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绘制血乳酸-走跑强度动力曲线,依此确定运动干预强度及设计运动方案;受试者进行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训练;测定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超声心动等指标进行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为3.75±0.91mmol/L,乳酸阈强度为6.91±0.88km/h,乳酸阈强度训练靶心率为137±12.2次/min;实验组训练后,体脂%、腹部脂肪含量等非常显著的下降,最大摄氧量、肺活量、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显著性提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锻炼可显著改善超重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本研究得出的乳酸阈强度可作为超重女大学生有氧健身的参考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0-50岁男女超重人群每周减脂0.5㎏、采用不同走跑方式运动的减肥运动处方。方法:32名受试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分别采用慢跑、快走、走跑交替的方式运动,每次运动的能耗为500kcal,采用气体代谢的方法进行能量消耗测定,同步记录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参数。结果:1、如果采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运动,30-40岁(41-50岁)男女每次运动的时间分别为53min、58min(60、72),距离为6210m、6063m(6808、7201),总步数为7417步、8189步(8235、9764);若以慢跑方式运动,则30-40岁男女每次运动的时间分别为43min、50min,距离为5903m、5899m,总步数为6798步、7875步;如果以快走的方式运动,则41-50岁男女每次运动时间分别为73min、87min,距离为7472m、7457m,总步数为9180步、11580步。2、步频、每分能耗与脂肪供能比例呈负相关,运动时间与脂肪供能比例、步频与每分能耗呈正相关。3、不同性别、不同走跑方式下的每分能耗不同,减肥人群可据此安排自己个性化的减肥运动处方。结论:本研究制定了30-50岁超重男女的走跑减肥运动处方,并能依照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减肥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13.
6名短跑及8名中跑运动员分别完成300m冲刺跑及2×800m最大速度跑,于运动前5min、完成后即刻、完成后4min直至22min(间隔时间3min)分别采血测定血氨及血乳酸含量。结果显示,300m冲刺跑及2×800m中距离重复跑均可导致机体血氨水平显著增高,血氨水平与运动强度具有正相依存关系,血氨峰值出现的时间以运动后4-7min为多,均滞后于血乳酸峰值。血氨可以作为监测运动强度的敏感指标,并与血乳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受试者血氨水平的增高与其机体机能状态及疲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优秀女子蹼泳队员心肺机能适应性变化和能量代谢特征,为培养蹼泳竞技人才提供训练效果评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蹼泳队员与一般女子蹼泳队员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开始时实验组肺通气机能动员速度快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时,实验组摄氧量(VO2)增加速度减缓;高等强度时,对照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通气当量(VEO2)和通气量(VE)迅速增加;力竭时实验组RR、氧脉搏(O2P)、VE和VO2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尤以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但目前关于运动锻炼对高血脂患者心血管机能改善的研究很少。心血管机能的改善是全身机能改善的基础 ,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高血脂患者的适宜健身锻炼强度 ,本文以患有高血脂的中老年人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不同运动锻炼方案对高血脂患者心血管机能的改善作用。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筛选出 5 8名中老年 (5 0~ 70岁 )高血脂患者 ,通过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其功能能力 (F .C .) ,然后制定心脏体疗康复运动处方。运动锻炼以走跑运动和太极拳运动作为主要方式 ,运动强度范围为 5 0~ 70 %F .C .。以不同方式、不同强度 (5 0~ 6 0 %F .C .,6 0~ 70 %F .C .)组合成不同的锻炼方案 ,同时设立对照组 ,观察实施不同心脏体疗康复运动处方后心血管机能的改善情况。运动频率为每周 5天 ,每次运动时间为 6 0min ,运动锻炼周期为 2个月。测试指标主要包括安静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功能能力 (F .C .)、递增负荷运动时间 (GXT时间 )、最大心率 (HRmax)和定量负荷 (5 0METs)后心率。实施不同心脏体疗康复运动处方 2个月后 :①低强度 (5 0~ 6 0 %F .C .)走跑锻炼组的HR、SBP较锻炼前显著性下  相似文献   

16.
李开刚  洪平  尚文元  宗丕芳 《体育科学》2003,23(5):102-105,F003
采用实验法,利用跑台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结果显示:1)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2)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专项男运动员40人参加了本项研究。中跑-800m最大速度跑。长跑-5×1000m最大速度跑(间隔10min)。上述运动负荷强度测试前至完成后按规定时间分别采血各20ul,即刻测定血尿素和血乳酸含量。从结果看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运动后即刻至次日晨,血尿素及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01),表现出与运动强度和负荷量的高度相关性和个体差异。中长跑专项运动员运动后血尿素及血乳酸峰值的出现时间至次日恢复情况各具特点,具有一定的项目特征。5×1000m间隔跑血尿素为最大值。次日晨均值高于安静值。800m跑血乳酸值为最高值,次日晨均值接近安静值。根据测定结果,血尿素与血乳酸指标的联合应用,能较准确地指导运动负荷和强度的安排,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日后恢复情况,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MST监测普通大学生心肺功能变化的有效性及对运动训练的敏感性。方法:以32名男性大学生(实验组、对照组各16名)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学生进行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干预,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VO2max、20-MST、库博12min跑、台阶试验四项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MST在实验前后与VO2max、12min跑成绩高度相关,与台阶指数低度相关;实验后,各指标均有显著增长,20-MST的增量最明显。结论:20-MST是一种间接评价心肺功能、判断训练效果的有效方法,它对评价运动训练引起心肺功能适应性变化的敏感性高于VO2max。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0 m多级往返跑(20-MST)作为预测青年女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VO2max)指标的有效性;建立20-MST预测青年女足运动员VO2ma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优秀青年女足运动员的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简易的监控依据。方法:9名上海市U18青年女足的运动员,在室内跑道进行20-MST。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佩戴心肺测试仪(K4b2:意大利、Cosmed公司)和polarRS400(芬兰)实时监测摄氧量和心率(HR)的变化,并测试记录安静时和运动结束后即刻的HR和血乳酸值。结果:K4b2测得的VO2max和20-MST预测值相关性系数r=0.85(P≤0.01);预测值显著低于K4B2测得的结果(P≤0.01),平均低7.9 ml/kg/min;20-MST中的跑动距离与K4b2测得的VO2max的相关系数r=0.911(P≤0.01);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 0.034×S(y:VO2max ml/kg/min; S:跑动距离m; R2=0.998,P≤0.01),且DW检验残差具有独立性,残差符合正态分布的趋势,具有较好的线性拟合度。结论:(1)20-MST软件预测的VO2max值与K4b2测得的VO2max相关,但预测值偏低;(2)20-MST中的跑动距离与K4b2测得的青年女足运动员的VO2max高度相关,可以用来预测青年女足运动员的VO2max;(3)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034×S。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