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ROHF/LANL2MB水平上,对Cu(Ⅱ)—V0(Ⅱ)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它的单、三重态的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的三重态比单重态稳定,电子自旋布居高度集中在0(5)和V(6)原子上,只有少许电子自旋布居在Cu(1)和其他原子上,Cu(1)原子和V(6)原子的自旋布居局符号相同,体系中存在较强的自旋离域效应,体系的前沿轨道主要由Cu原子和V原子d轨道和配体原子的P轨道组成,这种组成有利于桥配体与磁中心之间的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2.
过渡元素的(n—1)d和ns轨道间的相互作用早已为人们所重视,但(n—1)P和(n—1)d轨道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未受到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低温和高温下电离能增量曲线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温度下p,d轨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发现Cu~(2+)的5个d轨道由于空间对称性不同,在3p轨道和配体群轨道的内、外排斥作用下,能级可能先发生微裂,从而导致了Cu(Ⅱ)配合物的Jahn-Teller效应向拉长的八面体的方向畸变.  相似文献   

3.
通过经典电磁学的数量级估计和量子力学计算表明,多电子原子中区别LS耦合JJ耦合的条件应比较电子自旋一轨道磁相互作用与电子静电力之间的大小而非比较电子自旋与自旋的磁相互作用与电子自旋一轨道磁相互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Gaussian03W在LANL2DZ基组水平对有机锡氧四元杂环结构化合物(μ-O)2Sn2R4(R:Me,Et)进行理论研究,优化了几何构型,获得键参数,分析了化合物的Mayer键级,计算出分子体系能、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和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经Mulliken布居分析原子净电荷分布,计算出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组成贡献。结果表明,除(μ-O)2Sn2Me4外的标题化合物均稳定,为有机锡氧四元杂环化合物(μ-O)2Sn2R4(R!Me)的合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运用G98W,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eta^5-C5H4Si2Me5)MoI(CO)3]进行从头计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特结构在能量上是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为茂金属配合新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杨醛和对氯苯胺合成了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将其作为配体合成了Cu(Ⅱ),Zn(Ⅱ),Co(Ⅱ)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电导率、红外、紫外光谱分析以及荧光的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叔丁醇-硫酸铵-铜试剂体系中Cu(Ⅱ)、Al(Ⅲ)的萃取分离行为.作为萃取剂的叔丁醇,能萃取并溶解Cu(Ⅱ)与铜试剂形成的螯合物,萃取后的Cu(Ⅱ)可以直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一个新的化合物:化合物[Cu(I)2(L)2(HL)2]2(H2 Mo8 P26)(Ⅰ)(L:3-(2'-吡啶基)吡唑)(Ⅰ).单晶衍射数据显示,化合物Ⅰ是由双核单元Cu(I)2 L2(HL)2和ε-[H2 Mo8 P26]簇组成.Cu(I)2L2(HL)2具有中心对称性,其中铜离子被有机配体3-(2'-吡啶基)吡唑的2位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螯合.同时,3-(2'-吡啶基)吡唑的1位氮原子连接另外一个金属铜离子.由此形成了一个CuNNCuNN六边形结构,两个铜的距离为3.907A.晶体数据:C32H28Cu2Mo4N12O13,Mr=1299.50,Triclinic,P-1,α=12.388(3),b=12.893(3),c=15.408(3)A,V=2125.8(11)A3,Z=2,Dc=2.030g/cm3,F(000)=1268,μ=2.202mm-1,R1=0.0214 and wR2=0.0584[I>2σ(I)].  相似文献   

9.
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α-furoic acid)4(H2O)4,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106(4)nm,b=1.046(6)nm,c=2.00790nm;β=91.118(8)°,V=2.646(2)nm3,Dc=1.619g/cm3,Z=4,F(000)=1306.最终偏离因子R1=0.0567,wR2=0.1676,两个Cu(Ⅱ)由四个呋喃甲酸根桥联且其端位各有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其Cu(Ⅱ)-Cu(Ⅱ)的间距为0.2637nm,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浓度硫酸铵存在的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液能形成盐水相与聚合物固相。实验研究了Cu(Ⅱ)、Pb(Ⅱ)、Cd(Ⅱ)、Cr(Ⅱ)与邻苯二酚紫(PV)形成的配合物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盐水萃取体系液固两相中的分配行为。探讨萃取酸度、硫酸铵浓度和萃取剂用量等条件对金属离子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实现Cr(Ⅱ)与Cu(Ⅱ)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6):86-90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未掺杂的锶铁氧体SrFe_(12)O_(19)、Co掺杂SrFe_(12)O_(19)及Co与Nd共掺杂SrFe_(12)O_(19)的晶体结构、电子性质及磁性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未掺杂的SrFe_(12)O_(19)晶体为半导体,体系中Fe原子表现为高自旋态,2a、2b、12k晶位Fe原子的磁矩与4f1、4f2晶位Fe原子的磁矩反平行排列,总磁矩为40μB;Co掺杂SrFe_(12)O_(19)后体系表现出金属性,Co与Fe原子均表现出高自旋态,Co原子磁矩为2.5μB,Fe原子磁矩为3.58μB,总磁矩为34μB;Co与Nd共掺杂SrFe_(12)O_(19)后Fe原子表现为高自旋态,磁矩为3.55μB,Nd原子被局域为高自旋态,磁矩为3μB,Co原子表现为低自旋态,体系总磁矩为62μB,掺杂后体系磁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u(Ⅱ)与硫代脯氨酸络合物在不同温度(25℃、30℃)时的稳定常数,并用等压方程式计算出Cu(Ⅱ)与tcH(硫代脯氨酸的缩写)形成1:2络合物的焓变(△H);用量热法测定了在37℃,I=0.15(NaClO_4)时Ca(Ⅱ)、Mg(Ⅱ)与硫代脯氨酸形成1:1络合物的焓变(△H),进而求算出上述离子络合反应的吉氏自由能(△G)、熵变(△S)等热力学参数,这些工作可为研究体液中生命必须元素与硫代脯氨酸相互作用的性质和行为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在甲醇水溶液中以氨基磺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phen)(H2O)2].SO1,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1.4903(2)nm,b=1.38587(18)nm,c=0.70325(9)nm,β=108.618(2)°,V=1.3765(3)nm3,Dc=1.814g/cm3,Z=4,F(000)=764,最终偏离因子R1=0.0269,wR2=0.0748.配合物中Cu(Ⅱ)离子与1个phen的2个N原子及2个H 2O的O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平面四边形结构.结合晶体结构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G98W,采用STO-3G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o-[OPh(CO2)(R)]Zr(C5H4SiMe3)2}(R:(1).NO2,(2).CN,(3).Ph,(4).OH,(5).Me)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这些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为催化活性研究和分子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用密度泛涵理论(DFT)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铁、钴和镍在纤锌矿结构氮化硼(w-BN)(001)B面上排列的纳米线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计算了原子的磁矩和态密度,发现在w-BN(001)的B面上的铁和钴纳米线具有高自旋极化的特性,并与孤立的铁、钴和镍原子线的电子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这种高自旋极化材料在微电子器件中可以用作自旋过滤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在UB3LYP/6-311 G(3d,2p)水平上优化了后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 (M=Co,Ni,Cu)不同自旋态的稳定几何构型,并对此络合物体系的全部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低自旋态络合物能量均比高自旋态络合物能量低.能量较低的高自旋态M 与C2H2在形成络合物时,M 的价电子自旋要发生翻转,形成稳定的低自旋态络合物.根据振动频率值分析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络合物M(C2H2) 中的最弱键是M-C键.不同的过渡金属正离子M 在不同的自旋态络合物中活化了乙炔的C-C三键和C-H键.  相似文献   

17.
运用G98W,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η5 C5H4Si2Me5)MoMe(CO)3]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结构在能量上是较稳定的,作为结构单元而存在。对标题配合物的振动基频进行了与实测红外光谱对比,归属了它们的振动频率,讨论了它们的特征基频,并对理论计算的振动频率进行了标度校正。  相似文献   

18.
运用Gaussian 03程序,采用6-31g基组,对环己二胺四乙酸(Cydta)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对其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能量和组成、原子静电荷布居等进行了探讨,为Cydta配合物的合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4-(3-吡啶基)苯甲酸(4,3-Hpybz)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镉(Ⅱ)配位合成一个新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d(4,3-pybz)_2(H_2O)]?8.5H_2O(1).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及单晶X-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三维结构.配体4-(3-吡啶基)苯甲酸采用三齿配位模式即一个螯合羧基上两个氧原子和一个吡啶基上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配合物1包含有游离的水分子占据空穴,但是热重和客体交换导致配合物1的骨架不可逆塌陷.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具有强烈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20.
运用G98W,采用STO-3G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Me3SiC5H4)2Zr[o-(OPhCO2)]}和芳基氯代衍生物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这些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为催化剂设计和催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