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继伟 《教书育人》2008,(10):34-35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不过.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和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  相似文献   

2.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不过,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  相似文献   

3.
邵光华  董涛 《早期教育》2004,(6):U001-U001
同事互助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peercoaching)活动,即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后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互相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显然,这种观课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作为教师的一种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自育或自我培训方式。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抱着一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教学难题的心理来进行观课活动的,不涉及褒贬奖罚和评价,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校本培训与同事互助观课浅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观课分为三种类型:作为研究方法的观课、作为考评的观课和同事互助观课,其中“同事互助观课”可以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机制。同事互助观课有助于培养教师实际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有利于鼓励教师审视提升自己的经验,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有效解决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为提高观课质量和效果,要在观课的态度、目的、内容和观后的讨论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注意消除教师的观课心理压力,适当引进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观课活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学校同事互助观课活动是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互助观课的目的随观课者而定 ,观课的中心内容随观课目的而定。观课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进而确定出观课重点。在观课策略方面 ,一些观课内容可由观课教师和被观课教师共同商定 ,观课期间应围绕中心做好观课记录 ,观课后讨论要针对课题和学生而不是被观课教师 ,最后结论应由观课双方共同完成而不是由观课者单方来作。学校应积极创造有利于观课活动开展的氛围 ,建设良好的观课文化。  相似文献   

6.
汪晖 《考试周刊》2009,(50):95-96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致力于寻找教师职业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其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推崇,它最重要的贡献是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英语教学作为各类教学活动的一种,在注重教师的反思性发展的研究方面收获丰硕的成果,作为反思性语言教学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方式之一的同事互助听课因摈弃了传统的以评估教师为目的的负面效应,以及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而得到了英语教师的日益重视。教师互相听课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互助听课的三种途径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采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旨在探析教育实习阶段实行同伴互助观课对实习生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技能的影响,为更好地在师范院校学生中实行同伴互助观课提供依据。经研究.同伴互助观课能有效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具体地讲,课例研究是在专业理论引领下,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过程,紧紧围绕"问题"引发出新旧教学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碰撞和交锋,为专家与教师之间、同事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搭建合作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同伴互助听课是建立在听课基础上的又不等同于传统听课的活动,它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听课。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同伴互助听课的实施应从听课的计划与准备、课堂听课、信息反馈及重构教学理念四个基本环节出发,实现教师之间的合作与经验的共享,加强反思来创新教育理念,精练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材·教法》第1期“教师教育校本培训与同事互助观课浅论”中,作者邵光华、董涛在文中提出了“学校要为同事互助观课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的观点。他们认为,学校首先要清除教师的观课心理压力。校长除了应表明支持同事互助观课活动外,一般不要再以校长的身份去参与观课,免除教师有被领导监视的感觉,减轻授课教师的压力。作为考核机制的观课要照常进行,以免教师顾虑,误以为同事互助观课代替了考核观课,其目的免不了要照顾考核的需要。观课活动中尽量少录像,少用观察量表,以减轻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倡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共同备课,…  相似文献   

11.
同行互助听课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是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互助式听课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化是指小学教师个体和小学教师职业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同行互助听课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观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们的重视,“同事互助观课”是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形式。观课有助于培养教师实际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经验,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有效解决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为提高观课质量和效果,要对教师在观课的态度、目的、内容和观后的讨论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要注意消除观课教师的心理压力,适当引进专业指导。学校应该注意观课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同伴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当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教师最常用的方式。面对教师对“同伴互助”的需求,作为校长,该如何引领学校形成‘同伴互助”的文化?作为教研组长,该如何在组内促进真实有效的“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又该如何积极地参与“同伴互助”并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实现自己一步步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同侪互助——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应对专业化挑战的理智选择,一种合作的方式将更能促进教师个人以及相互间的专业发展。合作精神是教师专业的应然要求和时代赋予的必然使命,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的持久动力。在“研究者”这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合作研究的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抉择。同侪互助的合作方式更能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关注教师群体的氛围里,鼓励共同反思,学会相互研究,将使每个教师都能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  相似文献   

15.
教师发展有多种途径,其中开展校本研究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新乡市信息工程学校英语组聘请新乡学院外语学院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开展了以专家引领的校本课题研究.他们以备课、听课、评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一条主线,以学校真实课堂为研究情景,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三要素为研究方式,带领学科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国昌 《考试周刊》2011,(90):205-205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事件加以注意,通过记教学日记、写教学反思、进行座谈、深堂教学现场录像、请同行观课、听课和评课等方式,探讨、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加深对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提高专业水平。教师正是通过这种对自己教学行为不断进行的批判性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师同侪互助观课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园本培训新模式。教师同侪互助观课有其特定内涵、表现形式、特征及其实施策略。教师同侪互助观课能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活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探究和实践历程,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的过程,观课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借助于观课,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即在观课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和在实践中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公开课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公开课的意义公开课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公开课是最好形式的课例研究,正像病例研究是名医成长的重要载体一样,课例研究也是名师成长的重要载体。首先,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说课、听课、评课这三种课例研究的基本活动方式,它比常态课的备课、上课、反思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要素和活动,因此为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提供…  相似文献   

20.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是由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一个小组,基于对有效教学理念的追求,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其基本操作过程为:①定义问题及其范畴,对具体的课而言,就是教学内容。②备课,目标放在如何使授课促进学生学习,可以先想想其他教师怎样上同类的课。③授课,小组的其他教师观察并录像,以便事后分析。④评课和反思,听取其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⑤修改教案,尤其是那些学生不甚明了的部分。⑥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个班授课,上次听课的教师来(甚至全校教师都来)听课。⑦进一步评价和反思,全体教师一起参与。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