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场     
《教育》2013,(4):16-17
异地高考别拿职业教育做"挡箭牌"王寿斌1月7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元旦前,全国25个省市的异地高考方案相继出台,艰难落实了去年8月底国务院有关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指示精神。北京市从2013年起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有条件"地放开高职和专升本;上海市以进城务工人员的"积分"来划定随迁子女享受高考的不同权利;广东省则决定以2013年、2014年、  相似文献   

2.
《海南教育》2013,(1):4-4
<正>为做好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我省普通高考(以下简称"异地高考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在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充分认识做好"异地高考"工作的重要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日前已证实,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望试行"异地高考",试点工作将由各地自行提出。然而,至今未见哪个省有试点"异地高考"的时间表,也不清楚哪个省有此试行计划。"异地高考"雷声大雨点小,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言及"异地高考"具体办法10年内可能出台,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中有气无力地说: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  相似文献   

4.
《陕西教育》2014,(6):36-38
今年28省份实施异地高考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人地参加高考的问题,被称为“异地高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2013年,中国异地高考艰难“破冰”,共有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12个省份启动实施了这项政策。  相似文献   

5.
传媒速览     
《四川教育》2013,(2):2-2
继全国多个省市公布“异地高考”方案后,2012年12月31日晚上.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实施方案》,从2014年开始,随迁子女可在省内就读地参加中、高考。  相似文献   

6.
马由道 《教育》2013,(34):17
在2013年11月25日《《羊城晚报》》撰文指出:报载,广东省教育厅公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办法》确定广东异地高考分"三步走",亦对随迁子女家庭准入条件做了详细说明,且明确了"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的标准。整体来看,该《办法》与此前披露的思路相比,并未进一步放宽异地高考的门槛。准入条件如何设置才合理科学,的确值得充分讨论。大学录取名额地区分配的现状及本地学生的利益无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3,(12):17-17
马由道在2013年11月25日《《羊城晚报》》撰文指出:报载,广东省敦育厅公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办法》确定广东异地高考分“三步走”,亦对随迁子女家庭准入条件做了详细说明,且明确了“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魏山  周珊 《教育导刊》2013,(11):15-18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均对异地高考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从正向功能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合理化的社会流动.减少群体间的对立冲突;从负向功能来看,其推行过程中的政策不协调会损害政府公信力,为“高考移民”制造便利.对人口流出地的经济、教育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9.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以户籍为依据的相关管理制度。当前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统筹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中考与高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均对异地高考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从正向功能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促进合理化的社会流动,减少群体间的对立冲突;从负向功能来看,其推行过程中的政策不协调损害政府公信力,为"高考移民"制造了便利,对人口流出地的经济、教育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1.
截至1月9日,除西藏没有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下称"异地高考"),其余30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公布了方案。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件要求,各省份"原则上2012年年底"公布"异地高考"方案。记者对比发现,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有差异。沪皖曾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11月21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安徽省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  相似文献   

12.
晏志成 《教育》2013,(7):19-20
2013年春节前,不少省市高考报名结束。在报道此类消息时部分地方媒体有意无意间强调,说合乎本地参考条件的异地学生很少,不会对本地学生构成冲击,似在炫耀各自地方的异地高考方案制定得"好"、制定得"妙"。所谓异地高考方案,是指允许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的方案。为什么有必要出台这样的方案?各地的方案有何特点?方案要兼顾本地考生和随迁子弟考生利益,难点又在哪里?……在各地异地高考方案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的"两会"上,"异地高考"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直言,异地高考应由国家制订方案,如果想实现真正的"异地高考",应当从高考招生改革入手。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育部作为职能部门,尊重各地制定的实施办法,不会由中央统筹安排。为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城市参加升学考试的现实问题,2012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文件,要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的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遭遇到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带来的一系列升学风险。客观上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困难仅仅依靠流入地政府的单方力量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对此,应当通过全局统一协调的推动策略,在国家与地方、流出地与流入地、非户籍地学生与户籍地学生等多方利益关系主体之间均衡配置权利义务,并以立法形式强制界定下来。立法的核心任务旨在明确三方面内容,即学籍地升学原则、责任承担主体和公平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倩 《上海教育》2013,(3):26-28
2012年最后两个月,全国27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截至2013年1月9日,除西藏外,其余30个省(区、市)都不同程度公布了方案。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新政一经公布,引起各方热议。尽管一些省市的方案令许多翘首以盼的家长多少有点失望,但是这一"破冰"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的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遭遇到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带来的一系列升学风险.客观上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困难仅仅依靠流入地政府的单方力量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对此,应当通过全局统一协调的推动策略,在国家与地方、流出地与流入地、非户籍地学生与户籍地学生等多方利益关系主体之间均衡配置权利义务,并以立法形式强制界定下来.立法的核心任务旨在明确三方面内容,即学籍地升学原则、责任承担主体和公平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3,(3):26-26
在广东积分入户(依据《广东省农民工积分指导指标及分值表》打分,原则上满60分者可申请入户)的异地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可参加高考;高技能人才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零门槛”参加高考。各地级以上市对在当地有3年完整初中学籍的随迁子女,实行就地参加中考政策。  相似文献   

18.
教育观察     
《今日教育》2012,(10):7
"异地高考":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核心提示】"异地高考"是教育实现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直以来"异地高考"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该问题隐含着巨大的社会、政治风险与地方上权利的博弈。"异地高考"真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教育部、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能否就地高考,已成为高考改革的重大议题,广受社会关注。取消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是改革的方向,但这一举措可能会面临“高考移民”现象再度大规模发生,以及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等困境。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是有条件地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并促使高校合理分配招生名额等。同时,应借此改革机会全面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2,(34):17
袁新文在201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自从今年8月底四部委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各地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最令人关注的是异地高考的门槛。如果设限太多、门槛太高,异地高考必然使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人们普遍认为,黑龙江省的异地高考规定比较人性化,门槛不算高。但是,其他省份的规定是否也会这样"平易近人"?教育部负责人曾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