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提高党搬深度经济报道的影响力?笔者认为:缩小受众面,抓住并服务好特定的受众,是党报深度经济报道受人关注并发挥影响的基础。一、深度经济报道,给多数人看,还是给关键的少数人看?深度经济报道往往是面向宏观的,需要记者在五个 W 中深入探询“WHY”的真相,引导启发受众。那么,报道从较深层面提示出的“真相”给哪些范围的人看?对这个受众定位问题,目前新闻界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客观、冷静、完整地报道重要新闻事件,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性意义的高层次的报道,包含着媒体的立场和作者的观点.它的题材往往来自某一专业性的领域或者是局部性范围,受众往往觉得难以理解,要想使社会上的受众能够接受它,就涉及深度报道社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报的深度报道既要满足普通受众对可读性和易读性的需求,又要在理性高度和思考深度上寻求突破;既要保持因时间锤炼呈现的严谨和深度,又要不断提高报道的"及时性"、"新鲜性",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新鲜信息的追求;既要追求"多侧面、多角度、超时空、深层次"地反映和剖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又要寻找高度简练、浓缩的表达方式,适应受众浏览、跳跃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宁怡楠 《今传媒》2016,(5):78-79
从纸张、声音、视讯,再到电脑、手机,传播介质的日新月异,而从业者们不断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的进取之心从未停歇.文章从深度报道未来的发展机遇、潜在受众、技术创新方面介入,分析和探讨了深度报道未来更大的受众空间、海量信息泛滥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以及网络平台上深度报道的叙事模式和版面创新方面的探索.抓住机遇、适时变革,深度报道在网络媒体平台依旧可以拥有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越来越得到受众的欢迎。深度报道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作者要能够抓住现实生活中受众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要有深度地报道这些问题必然要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引发形形色色的矛盾。面对这矛盾交错的现实,作为“喉舌”的传播媒介,尤其是作为一级党委喉舌的地方传播媒介,怎样才能搞好深度报道?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要认真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时代,受众希望对新闻事件有全面、深入的认知.因此,那些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对新闻事件的过程进行透彻拆解的深度报道日益受到受众的喜爱.另外,打造具有高品质“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也是各大媒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深度报道的魅力,不仅缘于其报道的深度,也与其报道的艺术性密不可分.深度报道是真实与美感并存的新闻作品,深度报道写作需要深度也需要“文”度,并使二者和谐统一,美感服务于真实.  相似文献   

7.
关于"热点" 就科技新闻的热点报道而言,由于其受众主体的文化程度较高,他们往往更加关注与新闻相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还想了解为什么发生、结果和影响如何.因而,他们迫切需要有见地、有个性的报道来释疑解惑.那些在同一层次上无限展开、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的雷同报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受众需求.如果媒体着力于以独特的视角提供有一定深度的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新闻的实质,并且由点及面地把科技新闻热点与科技发展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则有可能在海量的相关报道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崭新的深度报道理念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必将成就网络媒体报道自成一家的风格,深度报道特有的观察视角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符合网络新闻受众群体的需求品位,容易赢得网络受众的青睐,网络媒体能够提供有独特视角的深度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到事件本身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9.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解芳婧  林刚 《新闻世界》2013,(12):30-32
随着经济社会与传媒事业的发展,电视受众已不再满足获取单一的经济新闻资讯信息,而是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经济分析,本文抽取《经济半小时》2012年5月共计30期节目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电视深度报道在节目选题侧重、采访对象和报道策略上的特点,指出电视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栏目的不足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职务设计理念入手,提出了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原则和着眼点,然后落实到作为一个组织的图书馆工作中,从职务投入、职务丰富化、职务轮换、环境改造四方面来论述图书馆改革中应该进行的职务设计,以此来调动很有职业倦怠的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和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蓉晖 《图书馆》2007,(2):77-80
文章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环境的变化与趋势,及其对图书馆管理战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营销对策。认为图书馆基于知识服务的全球化的同时,保障文化多元化差异的管理理念和营销,将是图书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考评,是指以读者评价为主,与工作人员互评、领导评价相结合的一种年度考评方式。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考评有其特点,也有其意义。在考评中要坚持导向与激励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并要根据馆情制度较为公正的考评标准。还指出了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考评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图书馆实行"首问负责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引入“首问负责制”的意义,论述了保障大学图书馆实施“首问负责制”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mall study that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librarians and their academic colleagues in a number of institutions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re is an abundance of literature outlining how librarians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their academic colleagues but less emphasis on what librarians are doing in practice.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llaborative aspect of this relationship with a focu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Research findings look at factors which encourage and inhibit collaboration and challenges librarians face in achieving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现行读者制度与公共图书馆理念相冲突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党报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及其重要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论图书馆对残疾人的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残疾人对图书馆信息的需求以及国外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的现状,提出了新时期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尊重纳税人到尊重读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蒋永福 《图书馆》2004,(4):26-27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当一名学生时期,当我第一次跨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大门时,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对面墙上写着的大幅标语——“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还是二十年前,当我分配到图书馆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花白头发的老馆长分派我到外借处工作(这项工作我一直做了6年),当时他对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