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思索与理解,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荟萃,而且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文。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思考生命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考与理解,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对丁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高扬人文旗帜,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群肖 《课外阅读》2011,(7):125-126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有效的载体之一。笔者根据实践,认为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境界,本文试着根据非优质生源学校学生的特点探究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判断,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让语文走进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新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括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教育。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内涵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讲究策略,把握合适的机会,适时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已成为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就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就意味着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荟萃,而且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语文教学要依据课程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课本资源,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这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语文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曾经定义其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与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与过去相比,现代的中学生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很容易导致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义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尊重学生感受,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闵群 《新课程研究》2007,(10):48-49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生命的音符."语文教学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和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因此语文教育应当遵循"语文育人"的基本规律,使之有机融入、自然渗透在语言文字中,使语文教育散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熏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实施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高扬人文旗帜,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人。语文教师应不只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也应是经由语文教育去树立其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富有创造的…  相似文献   

14.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已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中应该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汶川大地震使生命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地凸现出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人文、人性、人格的教育,语文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生命”。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儿童的生命潜能,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用生命的视野去观照语文文本,用生命的眼光去打量日常生活。一、“生命化”语文:内涵与特质1.个体性。在语文教育中,类意识、群体意识、集体意识时常遮蔽着“具体个人”意识,儿童常常淹没在“常人”之中。这个常人,表现在语文教育中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云南省从2009年秋季  相似文献   

17.
王志强 《语文天地》2011,(15):45-47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包含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这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点,对于教师正确实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A4):45-46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生命,已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责任。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中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经过实践,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研读教材中归纳生命教育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咀嚼生命的价值;在课外拓展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同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语文课程具有更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学科中渗透贯穿生命教育,语文课程责无旁贷。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关于生命话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如果努力挖掘,有效渗透,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感悟中,感受到生命之美、丰富之美、体验之美,  相似文献   

20.
李秋平 《现代语文》2009,(4):139-14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丰富人文内涵,充分张扬曾经失落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及人的终极关怀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当然作文教学还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品味艺术的真谛,感受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