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美芳 《现代语文》2013,(10):12-14
现在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三类弊端:有"言"无"文",有"文"无"言","言"与"文"的简单相加。有"言"无"文",就是教师只注重文言字词的用法和文言语言归纳等"古代汉语"知识,而忽略了与文言文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古代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与之相反的是有"文"无"言"。  相似文献   

2.
翁基芹 《学子》2013,(8):59-59
文言文蕴含的人文基因,不会自动植入学生心田,融入学生血液。我们必须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方法,不能陷入令人生厌的枯燥串讲"泥潭",也不能误入让人抗拒的硬邦邦说教"歧途",而要关注学生心理,讲究一定的策略。一、注重整体把握职校文言文教学长期存在一种误区,把文言文等同文言,追求"字字落实",死抠字句,见"言"不见"文",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完全感受不到文言文的魅力。职校学生升学压力  相似文献   

3.
骆静波 《教师》2011,(4):38-38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高中语文教师争论的焦点。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文"轻"言"和重"言"轻"文"两种现象,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浅谈了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言""文"并重。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音律工整,言简意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饱含人文底蕴,深具教育价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实际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文""言"矛盾突出。"文""言"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二者合则利分则伤。本文即分别从读——入"言"、抓关键词——入"文"、联系生活——悟"文"三个角度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合一的实现途径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文言教学中如何做到"文"与"言"并举,一直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深思的问题,反思曾经在文言文教学中在解决"言"时,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有探索尝试更多新的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文言文学习成为了老师同学共同烦恼的问题,其实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投入的精力很多,但收效甚微,综其原因就是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文言文不再成为学生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衣达 《语文天地》2012,(5):31-32
文言文教学有两大内容:一是"言",即古代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二是"文",即指文本艺术特色、写作技法和作者的胸襟抱负、理想志趣。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感受古文化的重要桥梁。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处理不好"文"与"言"的关系、教学方法老旧等,这些都会影响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及时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学文言文,教师既应解"言",也应解"文",在提升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同时,落实传承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任务。围绕"言文并重"理念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方法展开探究,以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好文言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文言叠加、重"言"轻"文"的现象。这种教学,误解了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剥夺了学生对民族优秀作品的深度理解权,割裂了文与言的关系。而强化文的朗读、文的赏析和补足"言"分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修补被割裂的文言关系,能很好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因文趣而观照文本时,  相似文献   

10.
杨云 《文教资料》2014,(26):29-30
关于文言文教学重"文"还是重"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也一直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结论。但对高中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有高考指挥棒的指引,重"言"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重"文"。  相似文献   

11.
刘秋红 《考试周刊》2011,(14):42-4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阅读篇目比重加大,但实际课堂教学却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尴尬局面。文言文教学是随新课改盛行阅读的重文方向,还是沿袭传统的主言思路?对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关系的合理处理和"度"的有效把握,已然成为提升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核心。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从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考纲要求几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提升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然而近几年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变得异常困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倡的一个词是"创新",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值得我们去好好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文"和"言"的关系是文言文教学永恒的命题,解"言"不可离开"文"的环境,学"文"反过来又促进"言"的理解。言是前提,文为目的,言文并举,相得益彰。我相信把"文"和"言"有机融合在一起,文言文才能绽放它的魅力,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既是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在确保传授枯燥的文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文"和"言"的教学中寻找平衡,是很好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根本出路。本文从个人的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解决"文"和"言"的平衡做出了一点具备可操作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王小东 《江苏教育》2014,(18):10-12
生活化理念,对如何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问题是具有启发和指引价值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依照文言文的浅易性定位及文言文的本体特征,遵循生活化理念来展开教学,不断强化学"言"先要入"文",入"言"方能活"文",入"文"与入"言"都需回归生活等认识,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处理好"文"与"言"的教学,可以实现文言文教学质态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19.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整个初中阶段接近四十篇古文,其中有二十九篇是中考考试篇目,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先释"言"再读"文"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反复改进教学策略,试图有所突破。一、先释言后品文的文言教学方法在课前先把字词落实好,课堂中用解读现代文阅读的方式教学,用问题带动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把文言文的"言"和"文"割裂开来,教学效果的达成有赖于所有学生课前有效率地完成字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育活动中,文言文教学是重难点内容,是制约学生语文成绩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了突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瓶颈,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旨在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希望本研究观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