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强调:“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中的“接受”应理解为是在“精讲”基础上的“接受”,“传授”应理解为是在“精讲”基础上的“传授”,这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问题。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精讲的‘精’,是质量概念,不是数量概念。精讲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教白话文才产生的。……当老师应当会‘言传’,就是说给学生一点启发,让他们体味得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师陶杯”是在镇江实验小学举行的,我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四个一”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讲座——探索学校文化自觉之路,一朵“茉莉”——品味特级教师的“茉莉”清香;一次沙龙——采摘教师发展的累累硕果;一次谈话——理解草根研究的智慧选择。活动很精彩,从中品味到的“师陶”精神与内涵让我难忘。我突然感觉到,“师陶”本身也是文化,是学校文化自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师陶”尚学崇尚学习应该成为“师陶”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层面开展“师陶”活动,就是要营造学习型文化。翻阅获奖论文有一个感受:篇篇有文化底…  相似文献   

3.
韩愈在到币说》里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如果把“受业”解释为“接受学业,跟随老师学习”,或者把“受业”理解成“学生对老师的自称”,显然是讲不通的。因此,“受”应该为通假字,其本字应为“授”,“受业”的意思为“教授学业”。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学和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学生易于理解的模型来说明为什么“负负得正”、教授“负负得正”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学生能够接受通过这种方式所总结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也就是说,模型说明是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的有效选择,也是最主要的策略.既如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说明“负负得正”的模型是最好的模型?具体而言:不同的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有影响吗?  相似文献   

5.
“思维可视化”的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思维可视化”是针对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发展的局限性而提出的认知策略。它是指通过“图画”或者“分析图”等形式,将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形象,而让儿童易于接受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兴的一种文艺理论.它从读者理解与接受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典型的读者反应批评方法。它的一个基本理论是:渎者以其先有的期待视阈对文本进行接受。期待视阈指“读者在阅渎理解之前.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定向期待”.期待视阈有两大形态:“其一是在以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阈: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阈”。这两大视阈相互交融构成具体阅读期待视阈。笔者试着从这个角度解读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7.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8.
接受性学习是“以学生对现成知识技能的理解记忆、巩固熟练和迁移运用为主线的学习方式”。《现代汉语辞海》对“接受”的定义是“容纳事物而不拒绝”,可见“接受”是一种学习行为,一种学习态度。“接受”的主体是学生,这种学习并不排斥学生“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生学习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接受知识信息呢!  相似文献   

9.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第2期《语文学习》第72页有篇文章秽对簿公堂”的尴尬》,谈到了“对簿公堂”在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着很大分歧:一方面媒体使用“对簿公堂”为“打官司”之义,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大多认为“对簿公堂”是指当事人在公堂(现在指法庭)上接受问询、审问。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11,(3):4-5
米莉和茉莉正在野外玩耍。突然,她们听到火车开过来的隆隆声。茉莉大叫起来:“赶快啊,不然就看不到了。”米莉拼命地跟着茉莉跑。当她们跑到铁路桥上的时候,火车正绕着小山蜿蜒前进,朝她们开过来。茉莉喊了起来:“我看见它了。”米莉气喘吁吁地说:“我先看到的。”  相似文献   

12.
《茉莉香片》发表于1943年7月10日的《杂志》第十一卷第4期,正是《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三部分在《紫罗兰》月刊连载刊出的时候。而《沉香屑:第二炉香》的转载发表,已经是九月份的事情了。这说明,《茉莉香片》很可能是与一、二炉香同时写成的。所以按照发表时间,它是张爱玲写给上海人看的第二则“香港传奇”。  相似文献   

13.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杨辉 《语文学习》2023,(5):18-19
<正>师:在第1段,作者给居里夫人的“快乐”加了哪些修饰语?生:“新的”“极大的”“艰苦”“微妙的”。师:这些修饰语所含的深意,同学们能理解吗?大家可以先从最好理解的那个开始交流。生:“新的”这个修饰语最好理解。所谓的“新”是针对居里夫人的大学时光而言的。大学是在顶楼,现在则是在一个残破的小屋;大学主要是学习和吸收知识,现在则是发现和创造;这一切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是,第一种: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先看“故国”。课本注释说:“故国,旧国,这里指旧地。”这里的“故国”“旧地…  相似文献   

16.
“期待视野”是德国接受美学大师姚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原有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前理解”或“前结构”。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有两大形态:其一是既往的审美经验即“较为狭窄的‘期待视野’”。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即“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7.
直接回答。父母认真思考,热情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能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孩子提出的问题,在你可能理解的范围内,用正确的事实直接告诉他们。如问:“鱼在水里不痛苦吗。”应马上回答:“鱼在水里很快活。”再如,孩子指着父母的结婚照问:“相片上怎么没有我呀?”可答:“那时你还没生出来呢!等你长大了也可以照呀。”孩子不但能接受,还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阅读过程是一种信息传输过程。课文作用者信息输出系统,作品文本属信息存储系统,而读者则是一个信息接受系统。作品文本的存储信息,一般有“显信息”和“潜信息”之分。所谓“显信息”是作者用语言文字明明白白直说的信息,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而“潜信息”是没有在字面上直接表达出来的隐含信息,读者必须通过一番思索才能理解。所谓“潜”就是指未曾言表,但又确实存在于某一语言形式中的含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话中有话”,“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如何形容我和茉莉之间的友情,称为闺蜜、死党好像都不足以表达。
  可是,我曾经发自内心地讨厌她。原因很简单,从小我和她一起出去玩,院子里的爷爷奶奶必定是去亲她抱她。我每次只能当茉莉的绿叶。我也是个心性骄傲的人,我讨厌她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嫉妒。
  我“报复”茉莉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到处散播谣言。譬如:“茉莉非常馋”、“茉莉喜欢偷钱”、“茉莉睡觉流口水”等。我和茉莉小学、初中都是一个班,真是缘分,这缘分让我一直自卑地活在她女神般的光环下。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虽不及实词,但由于功能强大、灵活多变,使用频率高等特点,其用法和意义往往更难掌握。同样一个虚词,这样理解是对的,那样理解可能也有道理。比如,《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的“焉”:既可理解成一个无意义的语气助词,也可理解成兼词“于此”。那么,虚词的解释有什么原则呢?第一,不能超越虚词本身的用法和意义;第二,紧扣上下文,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第三,简明,易被读者理解接受。但人教版(必修)高一语文中两处虚词的注解却令人费解。其一是《寡人之于国也))第六段“鸡豚狗彘之畜”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