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军 《大观周刊》2012,(35):230-230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们,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人类曾经构建了经济模式,目的是让经济效益最大化。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否让人才效益最大化了呢?现实以最冷酷的姿态告诉我们:13亿人口的我们人才乏力。身为一名中考孩子的家长,每天看着孩子从早学到晚,睡眠的时间都不够,其他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全部生活的中心只有一个:分数排名。为此,所付出的不只是身体的疲惫,还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选择了退出,决定高中出国留学,即使付出高昂学费。大部分的孩子只能留下,别无选择。学校的分数  相似文献   

3.
谷倩 《大观周刊》2012,(15):190-190
我们知道“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课改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的推行,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生活的焦点。要对父母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商品推销,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他们对广告的爱好及效果。有鉴于此,本文将报告一个大型研究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的推行,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生活的焦点。要对父母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商品推销.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他们对广告的爱好及效果。有鉴于此。本文将报告一个大型研究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一次青春.而能真实地记录童年、青春的办法就是让成长的足迹能及时地被收藏.得以保存.成长是快乐的.是匆忙的.在成长的岁月中为孩子们留下看得到、摸得着的痕迹.感受成长的乐趣,回忆学习的时光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生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相似文献   

7.
赵晓婵 《大观周刊》2011,(27):167-167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何曾不是生活!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输,死气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欢语文,害怕语文。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母语教得连孩子都不感兴趣,甚至是害怕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今天,《如歌的教育历程》再次提醒我们,成长是孩子自己的历程,教育者没有权利设计他们的童年,只能用我们的爱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环境,等待他们长大,等待他们破茧,等待他们学会生活,要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孩子,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相似文献   

9.
1974年联合国召开的残疾人生活环境专家会议报告里描述:"我们所要建立的城市应当是正常人、病人、孩子、青年人、老年人、伤残人等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能够共同地生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感谢您,在贵刊去年12期上介绍了北京业余通讯员杨玉兰同志的生活片断。读着读着,使我周身热血沸腾,勇气倍增。她,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坚持业余通讯员生活,做出了凡而不凡的业绩,可以说她是个合格的通讯员,是我们广大通讯员学习的榜样。高度的责任心,是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的。可想而知,一个工人,两个孩子的妈妈,繁重的工作和家务,这就够她忙的了。但她还不知疲倦地坚持业余写  相似文献   

11.
美食家     
首先得声明,我决不一般地反对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话,那末,我呱呱坠地之时,也就是一命呜呼之日了.可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是讲究勤劳朴实,生活节俭,好吃历来就遭到反对.母亲对孩子从小便进行"反好吃"的教育,虽然那教育总是以责骂的形式出现:"好吃鬼,没有出息!"孩子羞孩子的时候,总是用手指刮着自己的脸皮:  相似文献   

12.
《赏识你的孩子》 编辑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出版社从事少年儿童图书的编辑工作,几年中,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出版了许多教育孩子的图书,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都忽略了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家长。我在编辑图书和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候,作者和编辑耗费了  相似文献   

13.
于方 《新闻采编》2006,(2):44-45
电视介入人类的生活将近一个世纪之久,全世界都陷入了“电视热”的狂潮中。我们的天空愈来愈开放了,有线和无线电视台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节目直接送到每家每户。在强大的电视攻势面前,千千万万的儿童不可避免地成为电视的“俘虏”,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电视迷,电视成了孩子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孩子生来充满好奇心,一刻不停地探究身边的一切事物,在我们眼中平淡无奇的物件对他们来说都妙不可言,把玩许久.好奇与探知是孩子最重要的本能之一,是心智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如何引导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从小接触科学知识,了解身边的世界,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好的科普读物应该具备这些要素:内容出自权威机构、顶尖科学家之手;讲述的知识准确严谨、新颖前沿;与生活联系密切,文笔生动,通俗易懂;绘画和图片精彩有趣,引人入胜,说明性强.  相似文献   

15.
正相对于一大批学成归国、与父母团聚的小海归来说,那些已经拖家带口的中年海归在游弋中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五年前,当我陪着孩子来加拿大读书时,我最好的朋友在这里生活七年之后,带着孩子回流北京。我们仿佛交换场地一般开始体验彼此曾经描述的生活。她的回流是典型的"海归",尽管"海归"这些年变成"海待"的不少,但她在加拿大读了学位,赚了四年的北美工作经验,加上国内曾经的大项目经验,可谓内外通吃,回去之后的起点并不低。孩子在加拿大出生,接受了幼儿园的启蒙教育。之所以回流是两方面的考虑:探索自  相似文献   

16.
心予 《新闻天地》2010,(3):68-70
“丁克”的时候,我们的日子过的浪漫而有趣,以为生活很极致了,没想到有了孩子后,这种浪漫一点一点升级,浓郁得化不开。10年里,两个儿子成就了我们最浪漫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好大声的书》是一本为孩子也为成人创作的图画书。这本书捕捉、记录下一些声音,一些会在孩子耳边响起、会让他们心里听到的,好大的声音。好大的声音在这本书中,具体而真切,新奇而独特,结合着孩子的生活和趣味,关联着孩子的情感与情绪,流露着孩子的心声。我们打开书,打开感官的同时还要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心灵之门,这样我们才能听懂那些特别的声音,并真正俯下身子和他们一同用心倾听。《好大声的书》对儿童读者而言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家长专制的种子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作出决定。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孩子考试成绩不佳,做家长的不是从孩子的先天素质和努力程度上找原因,却总爱在试题难易,教师评分是否有错上找理由。借以掩饰自己孩子的缺点,维护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20.
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物种消亡……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难题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于此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奉行的功利主义,剥夺了孩子本来该享受的自由、快乐,越来越多孩子的童年生态性遭受破坏。"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