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教育》2008,(4):16-17
新华社记者:去年农村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后,今年我们又提出在城市地区,在城市义务教育中免除学杂费,到这个阶段为止,我们离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只差最后一步,就是实现城市地区免除书本费,我想请问教育部对此有没有时间表,有什么安排?周济: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是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1986年就颁布了第一部义务教育法,根据中国当时的情况,规定义务教育免学费,经过20年之后,  相似文献   

2.
1,为什么要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答:《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中央决定实施的又一重要民生工程。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声音     
《教育》2006,(15)
陈至立:免费义务教育先农村后城市■国务委员陈至立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规定了义务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陈至力说,对于如何实施义务教育不收杂费的规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从明年起,北京市教委将实行免除9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书本费和杂费的计划。至此,北京市学生将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实现9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免费。  相似文献   

5.
9月1日,中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伴随着新《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一费制为今年的新学期增添了不同寻常的意义。米秀秀是陕西延安枣园镇小学的学生,以前每到开学,家里就为学费发愁,东挪西借总要推迟几天才能入学。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农村地区和低保家庭的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不仅免除学杂费还免书本费,使像秀秀一样的孩子可以零负担上学。米秀秀:现在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我很高兴,我们再也不用为学费而发愁,妈妈也不用到处去借钱。天津市民:今年我们赶上了,真不错,也就三百多块钱的学费,心里的负担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中央决定实施的又一重要民生工程,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治理“三乱”出重招———《关于坚决遏制中小学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政策国家和自治区政府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小学、初级中学、初级职业中学和属于这一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不收取学费。这些学校的收费项目统一规范为杂费、住宿费和借读费,书本费属代收,其他收费项目均属违规收费。杂费、住宿费、借读费的收取标准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盟市、旗县、苏木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无权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杂费和住宿费由学校按学期收取,不得跨学期收费。国贫、区贫旗县农村牧区中小学…  相似文献   

8.
再议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这一规定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三个本质特征:一是普及教育,二是强制教育,三是免费教育。在我国进入实施义务教育新阶段的时候,翻开世界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画卷,再议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对于我们全面、自觉、有效地贯彻  相似文献   

9.
张惟祎 《云南教育》2008,(18):25-26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中央决定实施的又一重要民生工程,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为使读者对这一重大惠民政策的出台过程和具体实施办法有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本刊特编发了此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是全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它具有平等性、强制性和免费性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依据。鉴于我国经济发展实力有限,义务教育在学费问题上实行免收学费、收取杂费的做法,然而由于经费长期投入不足,产生了教育发展严重失衡等一系列等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免费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渐提上实施的日程。一、免费的义务教育能带来什么收益义务教育的免费性意味着由政府财政全部承担起相关的经费投入,免除公民对…  相似文献   

11.
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教育信息化2.0工程的进步提供了硬件基础。加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及慕课风靡全球,人大附中提出“双师教学”这一概念并进行实验。“双师教学”最早于广西启动实施,旨在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升我国人均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由赋予每位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部署,再到全面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教育公平这一模样日渐清晰。本文中的“双师教学”目的就在于推进区域基层教育,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是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变化反映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向。1998-2008年我国和经合组织成员国(简称OECD国家)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总量占GDP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投入的来源结构变化存在差异。从占GDP比重看,经合组织成员国在财政投入、学杂费、其他社会投入等总体上较协调,我国则呈现为财政投入下降、学杂费大幅激增、其他社会投入无明显增长。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改革的方向应是:提高国家财政性投入和其他社会投入的比重,同时完善学杂费政策;明确政府、高校、企业的责任,形成三方合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高职高专教育在生均学杂费绝对数、生均学杂费占生均教育经费比率、生均学杂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等教育学杂费地区差异固然难以避免,但必须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可以降低高职高专教育经费对学杂费收取的依赖;积极开展办学成本核算,可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科学性和地区均衡性;实施差额学杂费政策,可以减轻弱势群体的学杂费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在经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显示出一些特征,如财政拨款向科研倾斜、学杂费收入比重基本稳定、高校销售及服务收入稳步上升等.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存在着财政性经费保障力度仍需加强、居民学杂费负担过重等问题.基本对策是:保障和引导财政性经费投入,控制并分类制定学杂费标准,提高高校销售与服务收入获得能力,完善社会捐资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正面临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型升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符合教育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追求。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紧张、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教师流动财政支持乏力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发展水平低,地区、城乡、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困境。保障经费投入持续稳定是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关键,要着重推进教育费改税进程、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改善师资流动财政补偿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From our correspondent Jiao Xinzhu: According to the Petitions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thousand of letters have been received from twenty-six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nationwide complain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county and township (townlet)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ndiscriminately charging and increasing tuition fees and miscellaneous fees [self-imposed fees; self-fixed rates; student recruitment at "negotiated prices"; paid repeater courses]. The existence of this phenomenon has increased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students' parents, obstruc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nine-year syste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created a new batch of illiterates. Many parents are demanding that the state take measures to end the indiscriminate imposition and raising of tuition and miscellaneous fe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教育经费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其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是其关键,集中表现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日益弱化、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比例偏高、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且不稳定。因此依据职业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方的责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求学者提供接受职业教育良好平台,同时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increasing financial pressures o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throughout the world, many governments remain resolutely oppos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uition fees, and some countries and states where tuition fees have been long established are now reconsidering free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sequences of charging tuition fees on university enrolments, equity, and proxies for institutional quality. To do so, we study the English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s, in just two decades, moved from a free college system to one in which tuition fees are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England's shift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funding per head and rising enrolments, with no apparent widening of the participation gap between advantaged and disadvantaged students. The role of fees is moderated by other key features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e which may differ across countries: in contrast to other systems with high tuition fees, the English system is distinct in that its income-contingent loan system ensures that no tuition fees are paid upfront, and provides students with comparatively generous assistance for living expenses. Still, the English experience provides an instructive case for other countries considering implementing or abolishing tuition fees.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官方公布的数据,对河南省1998—2006年政府投入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对照国内同期其他省市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认为河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政府分担的比例偏低,提高学费增加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收入的空间不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扩招后中国高等院校的贷款融资行为与财务运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院校银行贷款现象推动了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与市场化趋势。贷款收入已成为继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之后,我国高等院校筹措资源的第三个主要渠道。本研究采用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和实地调研考察的方式,对高校贷款融资选择的成因、高校财务运作特征、负债规模与高校财务运作特征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扩招后在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减弱和学生数量剧增所导致的经费需求急速膨胀的双重压力之下,高校举债运作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利益契合的体现;第二,高校贷款推动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再分化和机构间差距的再生产;第三,通过高校负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负债规模不仅受到高校类型、学术卓越性、学生规模的影响,同时与高校财务的健全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