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音乐的价值     
美学价值与表现价值。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不同于美术可从视觉上鉴别。它的美学价值是将音乐列入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理由。人们需要尽可能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表现自己,许多观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然而语言也有局限性,人类的某些经历可以通过其他媒介得到最充分的表达,音乐就具有这方面的属性。如:当听到著名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基础的基础,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在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时曾指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原始的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内容包括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的表现就包括演唱。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还没有产生语言时,人类就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节奏的劳动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时的人们在庆贺丰收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用敲打石器、木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中外音乐史纲》课教学心得李勤音乐是人类文化之一,它远在人类语言文字之前就已产生了。音乐艺术有着浩瀚无际的发展历史,学习和掌握音乐发展史的知识,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必需;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指出:“古为今用、洋为中国”,我们可...  相似文献   

7.
音乐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的需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方面,音乐诉诸的感官是耳,它和语言密不可分,有着巨大的信息接受能力,在外语课堂中使用音乐及外文歌曲不仅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等基本技能,还可以导入国情教学,而这一切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进行,效果颇佳,深受生欢迎。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音乐在人类的生活中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音乐可以反映出人们内在的生命内涵和精神,跟人类的生存密不可分。而创造是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是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就创作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一下分析,以期最终实现音乐教学中的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伴随人类产生而不断出现的,而且在人类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发展。音乐的声频可以使人产生共鸣,所以说音乐并不是人类最开始的物质生产,音乐应该是一种精神活动产物。一般来说,音乐创作不能离开作曲,而作曲作为音乐创作前提与基础条件,可以被认为是音乐创作的"一度创作"。然而,作曲又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音乐作曲必须要经过较为艰苦的过程。在实际作曲创造期间,作曲人一般会追求形式美,要达到该点则必须要坚持一定的法则。本文就音乐作曲形式美的组合法则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音乐的情感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沟通和表达人类的情感与思想,使个体与个体,情感与情感相互融通,相互交流,以达到彼此温暖与关怀的目的。同其他艺术相比,音乐在表现现实的全部多样性上首先是通过感情的表现;音乐与情感的密切关联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关注。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观点。作者明确指出听音乐可以使一切变得和谐,并使人产生恭敬心和柔顺心。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把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音乐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  相似文献   

11.
王苹 《现代语文》2002,(2):54-55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懂得音乐。孔子“三月不知肉味”、韩蛾“余音绕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留给后人很多佳话。而诗歌又可以按乐谱曲来歌唱,因此,诗与歌是不可分离的。许多大诗人都精通音律、善解乐声,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音乐在人的认知形成、精神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贝多芬曾说过,音乐在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人类必要的精神食粮。音乐可以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还可以带给人美好的享受。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在《论语·秦伯》中记录:"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道德境界升华完善的基础是音乐,这就说明了音乐教育对精神文明建设自古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最自然,最直接的艺术方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音乐无时无刻不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仅可以愉悦自己,还可以愉悦他人,并能有力地将人带入情感世界。因此,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应以“情”和“感”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称音乐为“人类精神的火花”。法国作家雨果也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乐。”语文和音乐在表达情感,反映生活,倡导美的境界等方面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适时放飞音乐,把音乐的阳光洒满语文课堂,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课文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5.
你见过这棒的一款T恤吗?当外界有音乐响起时。T恤上的一个特别的图案可以跟随外界音乐节奏同步发光,就好像在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经典、伟大的音乐作品有着巨大的价值。欣赏经典音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修养。他们对音乐的选择、反应、评价和追求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最终作用于社会,使那些能够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经典名作和既有深刻社会意义又有高度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要食粮。  相似文献   

18.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音乐,人类的智慧之花,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为人而存在的。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有着高度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能够陶冶情操、滋润心灵,可以说音乐本身就有着培养人文素养的先天优势。多年来,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却发展得不够理想。音乐科目的许多教育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音乐课更是被严重忽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欣赏者的审美角度,首先认定音乐本身是创造和发展音乐进行中流动时间的幻象,除了它本身内在的形大关系、形态关系以外,与任何其它事物毫不相干,此关系的探讨就在于音乐找不到那种具有显而易见的客观基础,只有悦耳的声音连续形成一系列和谐的音群,其中节奏是理解音乐的内在条件。其次,从人类所固有的悲欢情绪现象中,引出音乐的内容就是情感力度。不同的听众把各自不同的悲欢、经历和愿望溶入同一部乐曲,说明音乐可以用上千种不同的形式对上千个不同的听众展示它共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语)。音乐,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诸多光彩,还让人类社会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孩子把音乐(yue)读成音乐(le),奇怪耳熟能详的两个字不可能念错,那就只能是孩子故意为之。是否在孩子们的心中音乐就该是“快乐”的化身呢?新课程的实施让我思索“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使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而快乐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和谐课堂,让学生放飞个性,从而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