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振 《化学教学》2000,(8):37-39
在电解质溶液反应中 ,强酸可以制取弱酸。利用这一反应规律 ,我们可以用强酸与挥发性弱酸的盐反应 ,制取挥发性弱酸 ,如实验室制取H2 S气体 ;也可以用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的盐反应 ,制取酸酐 ,如实验室制CO2 气体。同样 ,存在这样一些反应现象 ,如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可以制SO2 ,SO2 通入NaHCO3溶液中可制CO2 ,CO2 通入Na2 SiO3溶液中还可以制硅酸。这一反应现象表明 ,酸的强弱都是相对的。一般地 ,相对酸性强的酸 ,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制取相对酸性弱的酸。还有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可产生CO2 气体 ,CO…  相似文献   

2.
一、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例1 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白色粉末,可以跟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ub〉;可与盐酸反应放出CO2,但实验室却不用这个反应制备CO2,其主要原因可能是sub〉;已知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那么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sub〉。解析本题考查碳酸钠的性质.根据题中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由于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故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7):136-137
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解释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弱酸制强酸、难溶沉淀物质的转化及用Ca 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 HCO3溶液等与沉淀生成有关的"反常"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考查碳酸与硅酸酸性的相对强弱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溶于水显酸性B.CO2通入水玻璃中可以得到原硅酸C.因为高温时SiO2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解析:此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宜采用筛选法.对选项A,SiO2很  相似文献   

5.
一、酸碱中和式复分解反应多元弱酸(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及多元弱酸盐与酸溶液的反应:例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条件1:通入少量CO2气体CO2 Ca2 20H-=CaCO3↓ H2O条件2:通入过量CO2气体C02 OH-=HCO3-条件3:如果通入的CO2与C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离子方程式如下: 3CO2 Ca2 4OH-=CaCO3↓ 2HCO3- H2O对于条件3的处理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考虑CO2  相似文献   

6.
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H2CO溶液中:c(H )>c(HCO3-)>c(CO23-).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中:c(Na )>c(CO23-)>c(OH-)>c(HCO3-).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学化学中有很多规律,掌握好这些规律能使我们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样,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应用,也会优化教学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重点总结一下"强制弱":1较强酸制较弱酸1)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Cl、H2CO3、HClO:CaCO3+2HCl=CaCl2+CO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2)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2CO3、H2SiO3: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相似文献   

8.
综合高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物质间的定量问题通常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二(多)元弱酸及其对应的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例:将少量的CO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此时碱液过量,不能有酸式盐出现,所以生成物为Na2CO3,即:CO2 2NaOH=Na2CO3 H2O  相似文献   

9.
连续多步反应的计算问题是指,凡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能跟反应物中的一种过量物质在同一体系内继续反应的有关计算.如H2S的燃烧,CO2通入NaOH溶液,CO2通入Ca(OH)2溶液,H2S(SO2)通入NaOH溶液,可溶性铝盐与NaOH溶液的反应,偏铝酸盐与HCl反应,铁与HNO3反应,碳粉与氧化铜(SiO2)反应,Na2CO3与HCl反应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学化学实验原理以及化学题目中,常需要应用到“强酸制弱酸”的规律,例如用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制取CO2,用稀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等.对于常见的“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学生对其原理比较熟悉,一般可以准确推断反应产物,但遇到一些相关原理陌生的化学试题,学生的思路就没那么清晰,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分析物质间能否运用“强制弱”规律发生反应,或者对产物判断失误.为避免学生频繁出现错误,降低解答相关题目的难度,笔者将“强酸制弱酸”的规律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学化学中要求考生掌握2种制备酸的方法:强酸制弱酸和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考生在理解强酸制弱酸这一规律时,有必要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化学问答     
Q是(天翻卜4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将足盘的CO:通入饱和NaZ CO3溶液中可得到沉淀B.将足量的CO:通往饱和CaCI:溶液中可得到沉淀C.用CaCI:溶液(或BaCI:溶液)可鉴别NaZ Cq溶液和NaHCOa溶液D.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Z Cq溶液和NaHCO:溶液(河南李博)解答:对于选项A,因两者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而析出晶体;而选项B中的盐是强酸盐,CO:是弱酸的酸醉,两者不能反应;选项C中CaCI:溶液或BaC12溶液能与Na:CO: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与NaHCO:溶液均不反应,故可鉴别两者;选项D中的石灰水是碱溶液,能使HCO牙转化为C以一,…  相似文献   

13.
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没有白色NaH-CO3沉淀析出,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意见认为:理论上Na2CO3溶液是个碱,有资料显示:C(Na2CO3)=1.32mol/L,14%,Ph=11.76(更不用说是饱和Na2CO3溶液了:20℃时,17.7%;25℃时25%);通常室温时,H2CO3饱和溶液浓度C(H2CO3)=0.04mol/L,Ph=3.88.当CO2持续通入Na2CO3饱和溶液时,生成溶解度比Na2CO3要小得多的NaHCO3是理所当然的(NaHCO3 20℃时9.6g/100g水,25℃时10.35g/100g水;Na2CO3 20℃时21.5g/100g水,30℃时38.8g/100g水).  相似文献   

14.
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没有白色NaH-CO3沉淀析出,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意见认为:理论上Na2CO3溶液是个碱,有资料显示:C(Na2CO3)=1.32mol/L,14%,Ph=11.76(更不用说是饱和Na2CO3溶液了:20℃时,17.7%;25℃时25%);通常室温时,H2CO3饱和溶液浓度C(H2CO3)=0.04mol/L,Ph=3.88.当CO2持续通入Na2CO3饱和溶液时,生成溶解度比Na2CO3要小得多的NaHCO3是理所当然的(NaHCO3 20℃时9.6g/100g水,25℃时10.35g/100g水;Na2CO3 20℃时21.5g/100g水,30℃时38.8g/100g水).……  相似文献   

15.
1实验研究把一定量的SO2气体通入到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可以发现橙黄色的溶液变成棕红色,继续通入,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如把少量的Na2SO3固体加入到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可以发现溶液的橙黄色加深,但是加深了的溶液随时间的增加颜色没有变浅的现象发生,如果在没有变浅的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则会出现通入SO2气体的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相似文献   

16.
水解反应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弱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具体定。其中“弱弱双水解”是指弱酸根离子与弱碱根离子的水解相互促进,发生双水解反应,那么弱酸根离子与弱碱根离子相遇是否一定发生双水解反应呢?在探讨Fe(OH)2制备的最佳条件时,往FeSO4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  相似文献   

17.
一、对实验结果的探究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1)根据反应Na2SO3(固) H2SO4(浓)=Na2SO4 SO2↑ H2O,制备SO2气体。①试用下列简图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带孔橡胶塞锥形瓶集气瓶分液漏斗导管液体固体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3)有一成员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  相似文献   

18.
把CO2 通入饱和Na2 CO3溶液有没有白色NaH CO3沉淀析出 ,对于这个问题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 :理论上Na2 CO3溶液是个碱 ,有资料显示 :C(Na2 CO3) =1.32mol/L ,14 % ,pH =11.76(更不用说是饱和Na2 CO3溶液了 :2 0℃时 ,17.7% ;2 5℃时 2 5 % ) ;通常室温时 ,H2 CO3饱和溶液浓度C(H2 CO3) =0 .0 4mol/L ,pH =3.88。当CO2 持续通入Na2 CO3饱和溶液时 ,生成溶解度比Na2 CO3要小得多的NaHCO3是理所当然的 (NaHCO32 0℃时 9.6g/10 0g水 ,2 5℃时 10 .35g/ 10 0g水 ;Na2 CO32 0℃时 2 1.5g/ 10 0g水 ,30℃时 3…  相似文献   

19.
1实验研究把一定量的SO2气体通入到0.01mol/L的FeCl2溶液中可以发现橙黄色的溶液变成棕红色,继续通入,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如把少量的Na2SO3固体加入到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可以发现溶液的橙黄色加深,但是加深了的溶液随时间的增加颜色没有变浅的现象发生,如果在没有变浅的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则会出现通入SO2气体的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相似文献   

20.
正化学反应中常常遵循"强制弱"的规律,例如"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强酸制弱酸)",巧妙运用"强酸制弱酸"规律解题,就能化拙为巧,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从三个角度来考虑强酸制弱酸的规律,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正.一、对"强酸制弱酸"规律的"正向"思考以强酸制弱酸为例:对于反应HA+B=-A-+HB,我们作正向思考,常归纳成"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