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7个单项技术统计资料表明,尽管中国女排在本次大奖赛中有比较出色的发挥,取得了复赛以来的五连胜,并在与老对手俄罗斯队的决赛中,以3∶0完胜对手,首次获得世界女排大奖赛的冠军,但笔者在对本次大奖赛单项技术统计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中发现,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防守等技术方面与世界强队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2004年奥运会和2005年7月大奖赛总决赛的比赛数据及比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的优势和差距。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女排应在坚持“拼搏精神”、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和“快变”的优势外,加强跳发球、拦网威力和强攻是中国女排在今后大赛,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运用DATA VOLLEY软件分析、现场及录像观察、数据对比分析,对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日比赛及2013年亚洲锦标赛中泰比赛中的进攻、拦网和防守反击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面对类似日本、泰国女排这些技术全面、打法快速多变,充分利用2、4号位球网长度展开高速进攻风格的球队时,中国女排拦网及防守反击环节的效果较差。建议中国女排面对此类风格的球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拦网和防守区域相结合,提高防守反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31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美国、巴西、塞尔维亚、荷兰的一攻与防反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女排一攻、战术攻效果优于对手,强攻弱于世界强队;(2)防反发球不能有效带动拦网和防守,有效拦网较少,反击中快攻与接应战术攻效果优于对手,运用比例低于世界强队,后攻弱于对手;接应在防反中强攻弱于世界强队;(3)一传与防守不够稳定,出现阶段性起伏.建议:(1)中国女排应提高一传质量,以保证一攻战术攻的成功率;(2)加强发球的攻击性,通过提高发球——拦网——防守系列技战术的串联、配合质量以提升反击的效果;(3)增加防反中快攻、接应和后攻的扣球比例,中国女排在进攻环节对朱婷依赖性较强,应培养除朱婷以外的稳定的攻击点.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对手的拦网实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中国女排与对手在拦网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女排与对手相比,在试图拦网和拦网有效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从队员的基本情况和拦网配合能力上分析出现差距的主要因素。找出中国女排与对手在拦网实力上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运动竞赛和排球教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第9届世界杯女排前六强队网上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健辉 《体育与科学》2004,25(4):56-58,6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国队与前六强队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主要是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心理素质稳定、失误少的结果。但是,中国女排网上实力与世界强队相比没有绝对优势。提示现代世界女排比赛朝着女子排球男子化和“速度排球”的方向发展。指出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接发球的训练,以保证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运用,对拦网的判断和移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强训练,不断提高拦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与其它五个队伍主要进攻技术得分情况进行统计梳理,探讨中国女排替补阵容在进攻技术方面与其他国家队伍的差距,为中国女排日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显示:中国女排替补阵容扣球进攻点单一,攻击力弱;拦网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整体发球水平一般。从总体来看,中国女排替补阵容的巨大潜力等待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塞尔维亚女排的两场比赛进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网上占有较大优势,拦网高度远超塞尔维亚女排;单人拦网有效拦网率和拦死率均高于塞尔维亚女排;双人拦网和三人拦网有效拦网率低,二号位拦网效果较好.通过分析影响中国女排拦网效果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为促进中国女排防守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毅钧 《体育学刊》2005,12(2):105-107
通过对2003年11月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10场比赛技术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号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为主,并结合4号位强攻和3号位快攻的技战术打法,得分率高,拦网效果显著。中国女排进攻轮次最强的是第2轮,第3轮和第4轮也较强,第5轮较弱,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得分不如世界其他女排强队。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中国女排在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的副攻快攻的组成及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针对中国女排副攻快攻战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女排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排在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上的11场比赛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认为:①中国女排的发球、接发球和防守都存在问题。②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进攻结构不合理、个人和集体战术应用过于单一。③中国女排今后在调整队伍、配备场阵容和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影响进攻能力的3个主要因素:保证进攻点的多样化;合理分配每个进攻点的进攻比重;提高每个进攻点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质量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中国女排在1999年世纪杯和2000年奥运会与世界列强26局的比赛录像进行有关数据统计,从中比较与对手的差距,并将有关数据与相应的得分情况进行回分析,找出中国女排在比赛中连续失分的原因及规律,旨在揭示其在抓机遇发展自身特长上的不足,以供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第8届世界女子排球赛 中、日比赛的统计资料。判明中国女 失利的原因是进攻战术单调、发球及扣球质量均弱于日本队。建议中。建议中国女排抓身体训练的同时,坚持全面、高度快速多变的战术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进攻技战术的质量,为实现攻势排球的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第28届奥运会女排决赛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第28届奥运会女排决赛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面对高大的俄罗斯女排,中国女排坚持采用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在发球、一攻和拦网上略占优势,但是在防守反攻环节比俄罗斯女排稍差一些。  相似文献   

15.
上海女排参加全国排球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明 《体育科研》2011,32(5):76-78
通过对2006-2007和2007-2008年全国女子排球联赛以技术统计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上海女排这两个年度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上的变化情况,寻找与其他强队的差距,从而探讨上海女排比赛时的各种技战术因素,并为上海女排今后的技战术发展提供训练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上海体育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排球技战术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系统"作为研究工具,对上海男排主要对手八一、河南、江苏男排在08-09年全国排球联赛、第十一届全运会预赛和决赛中的一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八一和江苏男排在比赛中以强攻打法占主导,河南男排则是快攻打法运用较多,并且河南男排的一攻扣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参加1996年奥运会女子排球赛的9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网上高度的优势是当今排球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但是,加强防守可以打乱对方进攻节奏,保障本队进攻,同样也是取胜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9届女排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中的各队战术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夺冠的突出表现在于战术上的快速多变、防守成功率高这两点上,并且在二、四号位强攻上与其它11支国外球队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前四名其它强队相比,在强攻和后排攻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一攻与防反战术运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11场比赛的一攻与防反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女排强队相比,中国女排强攻不强、一传和拦防能力的差距,造成快攻战术运用次数少,效果差,难以发挥快速多变的特长。中国女排应进一步提高一传质量,加强强攻环节和拦防整体配合以及各种快攻战术的运用,提升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20.
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战术效果的剖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 2 7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的进攻战术效果统计显示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中的强攻威力均低于俄罗斯、巴西、美国等强队 ,与世界一流水平队存在着明显差距。仅快攻战术的成功率稍高于俄、巴、美。中国女排亟待加强个人强攻手法变化 ,提高威慑力 ,须坚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 ,保持与发展其快攻战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