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理论参考.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在规章制度、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次数等方面与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提出应积极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法规制度,建立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充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提供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形式与建立高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激励机制等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戚新坚 《体育世界》2010,(12):28-29
采取文献资料法、信息查询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终身化的机制进行讨论,文章重点对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多因素进行分析和论据,提出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终身化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省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的形式和途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工作;拓宽培训渠道,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职后教育;集思广益,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邹师 《体育科学》2002,22(6):29-33
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信息查询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历史轨迹,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机制进行讨论,文章重点对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多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北省5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配备及工作量、教师结构现状、职后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94.3%的教师每周课时数达8节以上;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接受培训人数少、时间短,且培训内容陈旧。因此,加强特殊体育教育的政策扶持,实行倾斜政策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制定各种奖励机制;建立特教体育教师科研机构;改革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尝试职前培养新模式等方法来改善特教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有问题。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理论构建: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一体化,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校培训一体化;分别诠释其理论内涵及理论背景.提出该理论的实现途径:统筹考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相结合;开放师范教育体系,实现体育教师定向和非定向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丽 《体育与科学》2005,26(6):71-73
我国体育教师培养遇到许多制约:职前封闭式的师范教育体制;培养目标单一,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机构、课程、教师队伍分离、教育资源浪费,职后教育力度不够.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终身教育,适应社会需要,我国体育教师培训体制改革应采用一体化机制,实施课程设置、教育方式、教学评价的改革,以实现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谈访法、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就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对全国7省市593名体育教师及体育教研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索新时期中小学体育继续教育的优化与整合。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模糊;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职后教育体制不完善、培训模式单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是影响继续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地位理论与实践的反差、领导重视程度、培训经费、自身要求和认识的局限性是影响体育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浙江省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及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培计划”体育教师能力发展的分层培训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参训目的虽越趋合理,但培训内容与学员实际仍有差距;培训形式的困惑与发展瓶颈在于忽略了参训教师自身的资源;课程设置缺乏体育室内课理论知识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种分层培训策略:第一,以专业素质为导向,构建阶梯式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体系;第二,以教师自身资源为背景,合理丰富培训模式与内容;第三,以能力发展层次为依据,开设针对性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1,(10):144-144
李娜连续第二年在美网首轮出局;状态正盛的新科温布尔顿冠军科维托娃也没能闯过女单第一轮:强势复出的小威以连续6场直落两盘的完胜杀进美网女单决赛,冠军志在必得,不到20个小时之后又连丢两盘完败低调的澳大利亚姑娘斯托瑟……  相似文献   

16.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对中美两套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国家体育标准>在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学习目标的设定、运动的教育与人的社会化进程及体育与促进健康等几个方面值得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去学习、借鉴,对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有着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加强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提出为实现新世纪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文化必须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形成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到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意识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道家体育、教学传统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先秦道家体育、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现代体育教学的若干启示,对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